缅甸是一个有着众多民族的国家,在其历史中,蒲甘王朝是其中一个国力相对强盛,社会繁荣的朝代。阿奴律陀在位期间,建立起了缅甸历史中首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宋史》表示,“今蒲甘,乃大国,不可下视附庸小国。”那么,强盛的蒲甘王朝后来是怎么从兴盛走向灭亡的?
缅甸历史(缅甸历史简介)
先来讲蒲甘王朝的繁荣。“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地理、历史还有经济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促成了蒲甘王朝的建立。蒲甘王朝是由蒲甘等诸多小国家发展而来的。公元850年,缅族人于缅甸中部建立了蒲甘城,且以蒲甘城为中心,建立起了他们的政权。
从地理位置方面去看,蒲甘处在缅甸的中部,缅甸的母亲河伊洛瓦底江中游地区。蒲甘一带是缅甸最大的民族——缅族的聚居之地。蒲甘的北部是掸族,那时候在封建土司统治之下;南部的话是缅甸孟族的集居地,孟族属于缅甸中最为古老的民族,其跟东南半岛的高棉族有着密切的往来;西部沿海地区的话是经济相对发达的若开族。蒲甘因为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占据了缅甸的枢纽位置。不但有利于缅族的团结,而且还利于缅甸东西南北各大民族之间的联系。
再从历史渊源方面看。我国唐代的时候将蒲甘一带地区叫做骠国,在公元七世纪到九世纪毗讫罗摩王朝统治的时候,骠国非常强盛,有着十八个属国,二百九十八个部落以及九个城镇。而且他们的文化也很繁荣,擅长石刻以及镂刻,到了很高的水准。骠国也十分喜欢音乐,他们的乐团还数次至长安进行演出。唐朝的文人还有诗人们也谱写了多篇诗歌去记录对于骠国乐的深刻印象。像是诗人白居易便于《骠国乐》当中写道:“玉螺一吹椎髻耸,铜鼓一击文身踊。珠缨炫转星宿摇,花鬘斗薮龙蛇动。”
尽管在蒲甘王朝建立的时候,骠国已经成为了历史,不过骠族人给缅族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这给蒲甘文化的兴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蒲甘那规模宏大的塔窟寺庙,便是得益于骠国的艺术工匠们所流传下来的精湛建筑工艺。
接着从经济基础方面看。农业属于古代缅甸的经济命脉。蒲甘地区的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当时被称为“大泽之乡”,非常适合发展农业。从蒲甘时期的碑铭看,蒲甘附近地区当时已种植水稻、水稻、高粱、豆类、冬瓜、茄子、胡椒、葡萄、甘蔗、槟榔等61种农作物,农业生产已具有相当的发展水平。历史上缅族先民经历过数次的大迁徙,最后在公元650年的时候于曼德勒南三十公里的叫栖一带定居,而那里属于缅甸著名的产米区。
不过,缅甸中部平原则是经常会出现干旱的困扰。随着阿奴律陀(1044-1078年在位)的即位,其相继开凿了7条灌溉水渠,还重修了各种大小旧有水利设施,组成了由灌渠、水库、水塘等组成的灌溉网络体系。多种水利设施的兴建,令蒲甘的农业生产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也给他们提供了大量的粮食,给建立强大的军队奠定了基础,给之后阿奴律陀发动统一缅甸的战争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在公元三世纪的时候,佛教传入了缅甸南部地区。待到公元五世纪之时,大乘佛教传入了蒲甘。从蒲甘王朝开始,上座部佛教慢慢地变成了缅甸中占统治地位的宗教。阿奴律陀以发动宗教战争的方式统一了缅甸,且还大力倡导佛教,将之定作缅甸的国教。根据碑铭还有考古资料的显示,在蒲甘王朝的时候,佛教便发展到了顶峰,现如今的蒲甘也还是留存有数千座的著名佛塔。
在蒲甘王朝两百多年的时间里,光是在首都周围五十平方公里左右的地方,便建造了多达四千多座寺庙。而佛教的兴盛,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蒲甘建筑业以及雕刻业的繁荣。蒲甘时期,有大批的漆匠、石匠、陶匠、木匠,专门从事佛塔以及寺庙的修建工作,出现了缅甸特有的寺院经济。因此,寺庙经济在最初促进了蒲甘工商业的发展跟各地区的经济交流。
再讲讲蒲甘王朝的衰亡。自十二世纪起,蒲甘王朝便开始逐渐衰弱,最后被掸族所取代。而蒲甘王朝的之所以会衰败,分成内部原因跟外部原因。
外部原因便是外族的入侵。蒲甘王朝末期的时候,周边的孟族、掸族还有若开族等一些民族的实力逐渐增强,其发展的势力也是日益壮大,跟蒲甘王朝之间的矛盾也是不断加重。而且在我国元朝的时候,忽必烈曾数次派遣使者去蒲甘国招降,但未果。一二八七年,元兵从云南地区进攻蒲甘国,蒲甘国后来成为元朝的藩属国。《元朝征缅录》当中的记载:云南省请今秋进讨,奉旨“不听,”既而云南王与诸王进征。至蒲甘,丧师七千余,始平定,岁贡方物。随后,蒲甘出现了分裂,孟族于南部建立了勃固王国,掸族于缅甸东部建立了阿瓦王国。
内部原因便是蒲甘大建佛塔,造成劳民伤财。因为佛教的兴盛,蒲甘的君王便开始大建佛塔,令蒲甘的经济逐渐衰退。在蒲甘时期,土地一部分是由国王进行直接管理,还有一部分则是赏赐给贵族以及寺庙,而这使得寺庙的土地超过了国王的土地。
佛教的发展以及传播,的确令蒲甘王朝的宗教得到了统一;但同时,其弊端也显露了出来。一方面,有大量的人都选择削发为僧,寺院土地不给国家缴租税,且寺院的土地还占用了大量国家的土地以及劳动力。蒲甘的皇室还不惜斥巨资,招募大批的农民服役去修建佛塔,引起了农田的荒芜,国家的经济基础由此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就像是那时候缅甸的民谣所述:“宝塔建成,国化灰尘。”另外,蒲甘的农民每一年都需要给当地的诸侯缴纳地租,奉献各种贡品(珠宝、棉花、棉布等等),令农民们不堪压迫,纷纷起义,去反抗皇室的暴政。
且皇室的生活非常地穷奢极欲,蒲甘王朝的最后一代国王那罗梯诃波帝王的碑铭:“那罗梯诃波帝王......为三千六百万胜兵之最高统帅,日吞咖喱三百尊,欲达涅盘,爱建此塔,内置金银之像五十一尊,仓罗王妃、大臣、命妇之属,并于佛历636年二月月盈之时,以纯银桥达摩佛像供于众像之上,像高一尺,自宫至塔,沿途以席铺地,先用竹席,继铺草席,覆盖以白布,长各二十八尺,道中遍竖旗帜,每尺各一,大典举行时,王子、公主与诸侯等咸投珠宝于像中。”因为劳动人民担负沉重的苛捐杂税,且蒲甘王国大兴土木,广建佛塔,令蒲甘的社会矛盾逐渐加剧,国力也愈来愈衰弱。
总之,蒲甘王朝在后期的时候,因为统治者大修佛塔而荒废生产,加上阶级矛盾以及民族矛盾的不断加剧,最后在外族的入侵下灭亡。
文章:克钦独立军是怎样的存在?反对缅甸的急先锋,令缅甸头疼不已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