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正腔圆(字正腔圆的意思)
“吐字归音”:所谓吐字归音理论,就是立足于汉语音节自身特点,对汉字音节发音过程进行分解,从而得到字头、字腹以及字尾三阶段,与之对应的称呼分别是出字、立字以及归音。
根据现代汉语音节结构,出字就是声母或者是声母加介音的发音过程,立字就是韵腹的发音过程,归音则是音节发音的收尾过程。
咬字的要领是干净利落、弹发有力,并与韵头迅速结合。如钱qian,q是字头,i是韵头,a是字腹,n是字尾。字腹的发音应有“拉开立起”之势,要“立得住”。归音要求字尾弱收,要领是肌肉由紧渐松,口腔随之由开渐闭、渐松,趋势鲜明。
(1)声母发音部位要领。除零声母之外,所有的声母均为辅音。辅音发音的主要要领是,气流在口腔中受到阻碍,气流冲破阻碍而成声。
唇、齿、舌以及硬软腭等发音部位均因各自的不同,会对气流的阻碍也有所区别,简单地说,发音因具体的发音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例如,山东省鲁西南地区方言中平翘不分的问题,就是典型的发音部位不准造成的。
象舌尖前音zcs,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平舌音,舌尖和上齿背是主要的发音部位,在发音时舌尖应保持平伸状态,与上齿背成组,否则发出的就极有可能是舌尖后音,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翘舌音zhchsh,或者将舌尖与上齿龈成阻发成其他不规范音。象“总则”就极有可能发成“zhongzhe”。反之就会将舌尖后音发成舌尖前音或其他不规范音。如果不能准确把握发音部位,就无法发出正确的语音,就无法满足规范化要求。
由此看来,找准声母发音部位是吐字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2)声母发音方法要领,由于导致气流阻碍以及将该阻碍消除的方式有所区别。所以,声带振动以及气流的强弱程度也不尽一致。
要想准确发音,必须掌握发音要领及发音方法。
例如d是不送气、清、塞音,而t是送气、清、塞音。二者的区别就在于送气与不送气,也就是出水阶段气流强弱的区别。
另外,江苏南京等地区方言中n音和l音不分的问题,主要是发音时方法的要领没区别开:对于I的发音方法,首先要掌握要领,将软腭上升,将鼻腔通道堵住,气流振动声带,从舌头两边冲出;n是鼻音,这个音的发出是通过鼻子:要领是软腭下降,打开鼻腔通道,舌尖抵住上齿龈,气流振动声带,使声音通过鼻腔发出,发音时能感到上颚的震动,二者的区别就是软腭的上升和下降。最后就是带领学生多进行辩证训练。
(3)声母加介音的教学要领。当遇到音节中存在介音的情况时,出字就是指声母加介音,由于介音处于必须冲破阻碍发声的声母以及主要的元音的两强之中,很容易受到忽视。
如山东省威海等东部沿海地区的方言中,就会将端的音(duan)发作单的音(dan),将蹲的音(duen)发成是扽的音(den),习惯性的将u的发音直接忽视。所以想带有介音的音节,在教学中就要强调发音时由慢而快的练习。
吐字归音对字头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就是要咬得狠,所谓咬得狠,主要指的是要把字咬紧,并且出得快,有弹射力。咬得紧的基本原则就是紧,但不能咬死,如果将字咬死了,就会显得十分僵化,缺乏弹性,表现力也会丧失。
准是咬得狠的重要前提条件,只有准确把握了发音部位,狠才有意义和必要。只有声母发音部位及发音方法到位了,才能确保咬字到位。
发音要领
汉语音节发音是否到位、声音是否和谐悦耳,主要是看韵腹,韵腹中大部分是开口大、发音响的元音。从一定意义上讲,字腹是汉字音节的灵魂所在,换句话说,立字就是判断一个音节发音是否饱满圆润的关键。
(1)调动各腔体混合共鸣要领。好的用声者,在声带上使用的能量只占总能量的1/5,而另外的4/5力量是用在控制发音器官的形状和运动上。科学调节共鸣器官可以丰富或改变声音色彩,同时起到保护声带的作用,延长声带的寿命。
共鸣腔有头腔、鼻腔、口腔、胸腔,我们在教学中,多采用中声区,而中声区主要在口腔上下,这就说明用声的共鸣重心在口腔上下,以口腔共鸣为主。
教学中除了口腔共鸣为主之外,胸腔共鸣是基础,比如唱歌中如果有高音的时候,增加呼吸量,发挥一点鼻腔、口腔的作用更好。在主要的中腔共鸣中,要领是挺软腭、提颧肌、打牙关、松下巴这四项基本功,同时发音时双唇做到集中用力。
(2)发音气息要领。气息(呼吸)是人体发音的动力,发音对气息控制的要求是稳静、节省、持久、自如、协调。要想做好以上五点,就要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
呼吸有三种方法: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与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在这三者之间最科学合理的就是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就是用胸腔、横膈膜和腹部肌肉共同控制气息的呼吸方法,其要领是吸气小腹收、两肋开,气沉丹田,呼气收住小腹、两肋自然松开、气息控制均匀,横膈膜上升。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普通话教学两项重要内容,吐字及发音教学对于讲好一口纯正并声音圆润的普通话具有重要意义。在吐字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强调声母发音部位、声母发音方法及声母加介音的要领;在发音教学中,要重点强调调动各腔体混合共鸣和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