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卷第2期No.2V01.30宁夏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JoumalofNin影iaTeachersUniVersity(Socialscience)2009年4月Apr-2009《封神演义》研究综述裁彦彦(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5;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49)摘要:自民国初期至20世纪80年代,《封神演义》的研究成果并不容乐观,研究内容仅局限于对作者、成书时间、故事源流等问题的考证以及政治思想的论述。1980年以后,这种状况有了可喜的变化:一方面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学者们或提出新观点,或增添新论据,延续前期研究的领域;另一方面则呈现出多元化、多视角的研究趋势,在研究领域的拓展和深入方面都有了较为喜人的成果。关键词:《封神演义》;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1207.4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一133l(2009)02—008l一05收稿日期:2008—10—06作者简介:刘彦彦(1973一),女,山东青岛人。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明清小说及先秦两汉文学研究。自民国初期至20世纪80年代,张政娘、孙楷第、柳存仁等著名学者对《封神演义》都做过相关内容的研究工作,但囿于《封神演义》本身的文学价值与文学史中的地位,再加上研究方法与研究视角的单一,研究成果寥寥无几,而研究内容也局限于对作者、成书时间、故事源流等问题的考证以及政治思想的论述。
80年代至今,关于《封神演义》的研究,一方面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学者们或提出新观点,或增添新论据,延续前期研究的领域;另一方面则呈现出了多元化、多视角的研究趋势,在研究领域的拓展和深入方面都有了较为喜人的成果。但是仍然未受到足够的关注和重视,现有的研究成果缺乏系统和深入地探索。一、总体评价关于《封神演义》的学术研究,从几组数据中可见其状况及其影响。据陈大康对建国后44年(1950—1993)所发表的关于几部明代小说名著研究的论文的统计…,《封神演义》研究最少,只有44篇,所占比重仅0.8l%。据冯汝常检索中国人民大学光盘资料索引(1978—2001),《封神演义》只有8篇。“中国知网”上显示1979年至2008年大陆公开发表的《封神演义》的研究论文共77篇(经笔者核对,删除重复的篇目以及非学术论文诸如电脑文学等),而另~部神魔小说《两游记》的论文却高达1746篇。这组数字耐人寻味,从80年代起,关于《封神演义》的论文才有所递增,但仍然未引起太多关注和重视。《封神演义》作为一部相当流行的古典小说,几百年来颇受大家的欢迎,而且有着广泛的影响,一直被认为是仅次于《西游记》的中国古代神魔小说,但其研究却遭遇迥然的境地。
这与早期学者对它的抑贬有很大的关系。解放前,以鲁迅的评价为代表,认为:“似志在于演史,而侈谈神怪,什九虚造,实不过假商、周之争,自写幻想,较《水浒》固失之架空,方西游又逊其雄肆,故迄今未有以鼎足视之者也”旧1;聂绀弩更直言不讳:“《封神榜》这部书,一向没有登过大雅之堂。字句粗陋,章法呆板,结构草率不说;把许多后来才有的人物,姓氏,军用器具,文章体裁……都扯到商周时代去,实在值不得博雅君子们底一笑””o。对《封神演义》这样的评价实在有失公允,但他们也不得不承认《封神演义》有着广泛的影响,“在中国旧社会里・81・
占着它碥乎不拔的支配地位”。¨_解放后,学者们对《封神演义》有了较为公正客观的评价,50年代末黄秋云发表《(封神演义)没有糟粕吗?》认为:“《封神演义》是一本混杂着民主性的精华和封建性的糟粕的古小说,但就其总的倾向来说,基本上还是健康的,有积极意义的。””。李骞认为“《封神演义》不仅较真实地概括了封建社会的历史现实及基本矛盾,也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封建社会的态度和对未来美好社会的幻想和追求。因此,它是一部具有丰富的现实性和人民性的作品,不应该说它‘充满着相当多的封建性的糟粕’。”¨‘学者们肯定了作品中所蕴含的进步的历史观与民主精神,以及具有科学幻想式的丰富的想象力;但同时也否定了作品中消极的天命观和宿命论的迷信思想,以及艺术创作上的缺憾。当代学者对其评价也是褒贬参半,较有代表性的是齐裕煜的观点。他认为《封神演义》褒的方面主要有:作者在探索殷亡周兴的历史时表现出进步的历史观。在描写哪咤蔑视权威,反对束缚,追求自由的叛逆性格上,体现了反抗封建愚孝的民主思想。作品充满奇异的神魔幻想,给人轻松愉快的艺术享受,而且也包括科学想象的因素。个别人物描写较为成功,如黄飞虎、哪咤等。贬的方面主要有:全书的主要线索强调天命观和宿命论。
封神榜的设置冲淡了武王伐纣那条历史线索所体现的作品的进步意义。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战争情节缺乏变化,是一种程序化的描写;用韵语描写自然环境时不是抄掇前人,就是文笔拙劣、毫无生气。旧。从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评价中,可以看出《封神演义》之所以备受冷落,主要原因在于内容上反映迷信思想,艺术上手法低劣。内容和形式作为文学文本研究的主要对象一旦受到质疑,那么研究领域自然也就变得促狭。从民国初期至今,纵观《封神演义》的研究成果,笔者经过分类爬梳,以1980年为分水岭,呈现出前后两期不同的研究趋向。1980年以前的《封神演义》研究,以张政娘、孙楷第、柳存仁、赵景深、李光璧等为代表;1980年以来,以章培恒、徐朔方、石昌渝、陈辽、潘百齐等为代表。・82・二、前期研究前期研究,主要着重于对作者、成书时间、故事源流等问题的考证以及政治思想的论述。关于《封神演义》的作者,此时期提出“陆西星说”:张政娘、胡适在《(封神演义)的作者》中持此说¨1;柳存仁著有《(封神演义)作者陆西星》油o;赵景深则认为“《封神演义》的作者只是一个改写者,不是创作者”归。;李光璧的《(封神演义)考证》认为“许仲琳”是“陆西星”的笔名。
¨叫关于《封神演义》的成书时间,柳存仁认为“编纂时约在嘉靖中”¨u;鲁迅认为在隆庆、万历年问一1;孙楷第认为“亦万历末年所刊,或竟在昌启时’’㈣。关于《封神演义》的成书源流,张政娘认为“取坊间流行的《武王伐纣书》,放手改作,写成这部《封神演义》。”¨7柳存仁撰文《元至治本全相武王伐纣平话明刊本列国志传卷一与封神演义之关系》考证《封神演义》是在《武王伐纣平话》和《列国志传》的基础上改写而成的。李光璧考证了《封神演义》与元本《武王伐纣平话》之间的承继关系,并提出《封神演义》的创作还受到《三国演义》以及元杂剧的影响;赵景深的《(封神演义)与(武王伐纣平话)》一。则着重探讨了《封神演义》对《武王伐纣平话》的承袭。政治思想方面的论述基本上是肯定的。可永雪《(封神演义)的精华和糟粕何在?》说:“反对暴政歌颂仁政成为了作品的基本倾向和主导方面。”¨钆刘世德《(封神演义)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描写》认为:“所表现出来的民主思想的因素,是值得我们加以重视的。”¨4。刘伯涵的《闲话(封神演 义)》认为是“披着道教外衣”反对“专制暴 君”¨“。这方面的论述多见于80年代前,对于作 品中表现的神学思想则一致认为属于迷信思想, 是作品的糟粕部分。 三、后期研究 (一)“旧题”新作 后期的研究,分两支脉络。其一就是在前期 研究的基础上,学者们或提出新观点,或增添新论 据,延续前期研究的领域。 1.关于作者问题。章培恒的《(封神演义)的 性质、时代和作者》¨州和《(封神演义)作者补
考》【1 7】,认为柳存仁关于“陆西星说”的内证难于 成立,“仍以根据舒刻本《封神》的作者署名和序 文”来探求作者“较为稳妥”,认为由许仲琳、李云 翔写定,且李氏是主要写定者。陈大康亦认为“李 云翔实为这部作品成书的重要人物”¨。。徐朔方 则认为“是民间艺人世代累积的集体创作,没有单 一的作者”【l 8j。林辰却认为“《封神演义》的作者, 虽然我们还不知他到底是什么人,但从他对史料 的征引方面看,从他运用古书所载的神仙资料方 面看(如元始天尊、太上老君见《隋书・ 经籍志》, 广成子见《庄子》,赤精子见《汉书》、九天玄女见 《史记》),此人不是一般的书会先生,而是一位文 史功底比较深厚的文人”H弘,明显与徐氏的观点 相左。甚至还有人认为《封神演义》是一部谤书, 可能暗指当时道教的两个宗派或主流派与非主流 派之间的矛盾,“《封神演义》的作者可能是被迫害 宗派的成员”,“《封》的作者甚至是一个弃道归佛 的人”。四。关于《封神演义》的成书时间大多数学 者考证以隆庆、万历居多。 2.关于成书源流。徐朔方提出明刊本余邵鱼 编集的《列国志传》是《平话》与《封神》之间的中 间环节¨引,胡胜持相近观点旧¨。
萧兵认为“所据 的本子,绝不仅仅是《武王伐纣平话》、《列国志 传》之类,而还可能有一种说唱并重的民间编纂 本”旧J。陆三强认为“《封神演义》是若干关于武 王伐纣故事的现成本子或民间各种长期流传故事 的编集、整理或写定。即以《武王伐纣平话》为祖 本,参考《列国志》西周部分及其它流传在民间的 关于武王伐纣、姜子牙封神的一系列故事、传说整 理、编辑而成”Ⅲ1。 3.关于神学的内容。长期以来,研究者们认 为,《封神演义》中的天命观、宿命论等神学思想潜 在地决定了作品不可能有深刻的人性洞觉或其它 较深层次的艺术表现。但80年代以后,学者们逐 渐认识到“文本结构与命运意识有着比较密切的 关系,并不能成为我们论断其艺术短长的基 准”Ⅲj。对于《封神演义》中被以往研究者们所不 屑的神学思想,研究者开始有了较新的论述。欧 阳健认为:“运逢劫数,杀戒已临’的宿命论同 ‘襄应运之天子,伐无道之独夫’的民主精神糅合 在一起,宣扬了‘惟天矜其民,民之所欲,天必从 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进步理想, 赋予《封神演义》以思想上的亮色。”瞄。林辰则认 为:“把历史的兴替和封神联结起来,这倒是《封神 演义》作者的别出心裁。
”【19‘潘承玉《怪、力、乱、神 (封神演义)的文化品位》说:《封神演义》对儒家 愚忠,愚孝,愚悌观念否定的“批判的武器”既“渊 源于古代天命观和民本思想”m。。赵章超则认 为,神学意识“这种归神意识能‘合情合理’地解释 当时那种身不由己的幻灭感,自圆其说地阐述这 些荒诞离奇的末世现象”,《封神演义》正是凭着 “这一文明时期的归神思潮,以复活殷商时期的神 王合一观的形式,铸就了文化史上的奇观”。嵋刊 (二)“新题”开拓 除了延续前辈们的研究角度之外,后期的《封 神演义》研究还呈现出了多元化、多视角的研究趋 势,在研究领域的拓展和深入方面都有了较为喜 人的成果。 1.宗教文化方面。(1)阐截考。陈辽《道教 和(封神演义)》认为阐、截教和西方教都是道教, 阐、截二教分别是指明代道教的正一道和全真 道。孤。胡文辉认为阐、截二教分别是指明代道教 的全真道和正一道,观点恰与陈辽相反。周燕谋 《透视封神演义创作的时代背景(三)》与李建武 的《(封神演义)创作思想探究》则从历史文献中 考证阐教的出处。 (2)与释道的关系。前期研究中,澳大利亚学 者柳存仁已涉及了这个领域的研究,他的《(封神 演义)的佛教探源》、《佛道影响中国小说考》和 《毗沙门天王父子与中国小说之关系》H“,分别论 述了《封神演义》与释道二教的关系。
后期的研究 中,这方面逐渐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有金鼎汉 《(封神演义)中几个与印度有关的人物》、朱越利 《(封神演义)与宗教》、山下一夫《<封神演义)西 方教主考》、郑志明《(封神演义)的多重至上神 观》、朱秋凤《封神演义神仙谱系研究》、刘彦彦博 士毕业论文《(封神演义)道教文化研究》等。 (3)与民俗、民间信仰及神话的关系。这方 面有陈佩佩对《封神演义》中神话元素的研究,曾 勤良《台湾民间信仰与封神演义之比较研究》,郑 志明《(封神演义>的多重至上神观》,朱恒夫《古 代小说与巫教》,曲晓红《从<封神演义)中的火攻 ・ 83・
透视火崇拜的文化内涵》等。 2.比较研究。(1)与其它古典小说的关系。 这方面论述最多的就是与《西游记》的关系。 柳存仁曾提出《封神》早于《西游记》,前者是 后者的“蓝本与先驱”,但此观点与大多数学者相 左。林辰认为“《封神演义》继承并发展了《西游 记》的艺术特色”¨引;陈大康则认为《封神演义》作 者“深受《西游记》的影响并竭力效仿”…;黄永年 专文论证“《封神》袭用今本《西游》”旧。;方胜作 《(西游记)、(封神演义)“因袭”说证实》和《再论 <封神演义)因袭(西游记)》,通过例举大量相近 诗词论证《封神》单向因袭《西游》。徐朔方则认 为“《两游记》早于《封神演义》和《封神演义》早于 《西游记》的两种情况同时并存,它们互相影响,不 是片面的单向关系”¨引。至于与其它古典小说的 关系,则各家畅言,有黄毓文《(封神演义)抄袭 (水浒传)例证》,王振星《怪、力、乱、神:论(水浒 传)对(封神演义)的影响》,李建武《(三国演义) 对(封神演义)的影响》等。 (2)与外国文学比较。这方面的研究属于尝 试性的探索,故论文较少,仅有朱光迪《(封神演 义)与(伊利亚特)》、保罗・ 布雷斯特《封神演义 与沙赫纳姆之间的异同以及前者对波斯史诗的影 响》等。
3.艺术价值方面。(1)奇幻的想象。《封神演 义》在艺术表现形式方面最精彩的就是它的幻想 艺术。刘上生高度评价“它‘事无可稽,情有可 信’,既不受现实逻辑制约,而可自由驰骋,随意结 撰,极人类想象力之幻;又可以借想象以征服自然 力,于荒诞无稽之中寓‘制天命而用之’之意,集艺 术幻想和科技幻想于一体,高扬人类主体精神,成 为封建时代的神话艺术。”㈣。齐裕妮指出小说以 神魔幻像的方式塑造了特异的体能、千变万化的 法宝及奇妙的阵法,但有些地方的描写却没有避 免程序化的弊端。∞‘林辰认为:“《封神演义》继承 并发展了《西游记》的艺术特色,这就是充分发挥 作者的想象力,尽情地设幻虚构,创造了中国神怪 史话小说中颇有影响的‘三奇’。”¨扎李时人把小 说中荒诞的幻想看成是古人对各种自然力的天真 的理解。[21] (2)人物的研究。齐裕煜认为写得最好的是 ・ 84・ 黄飞虎,遗憾的是“书中这种有个性的描写不多, 或是开头较有个性,一旦归周之后,就变成了神魔 斗法的工具,失去了灵魂。”一。胡胜指出只有哪咤 等极少数人物性格略有可观,其余形象多为平面 式的,苍白无力,其原因在于创作者过分侧重破阵 斗法,无暇顾及形象的塑造与意蕴的寄托旧卜。
也 有研究者从不同角度,详细分析了《封神演义》中 蕴涵深意的人物形象。如李亦辉、李秀萍的《论 (封神演义)中文王、武王形象的理学文化特征》, 郎立的《<麦克白)与(封神演义)中的“暴君”人格 之比较》,王志尧《(封神演义)中“三妖”的社会意 蕴》,梁归智《女娲・ 妲己・ 性畏恋》等。p屯赵安民 《叛逆者的价值分析》从思想文化的角度分析哪咤 的叛逆精神。还有的学者从本事追溯考辨进行人 物原型研究,如萧兵《二郎神故事的原始与嬗变》, 温存超《哪咤形象的原型分析》,李小荣《哪咤故事 起源补考》,刘士林《妲己本事考》,刘彦彦《(封神 演义)殷郊形象考论》等。 (3)其它艺术特色。刘彦彦《论(封神演义) 的戏笔及其社会文化背景》探讨了作品中的“戏 笔”和娱乐功能一3,其《论(封神演义)粗糙的“复 调”写作》则运用巴赫金的“复调”理论分析了文 本中相互冲突、矛盾的内容。…。苟波谈到《封神 演义》的“天一地一人”结构和“封神授仙”的形式 对其它神魔小说的影响一卜。 4.历史文献考证。在前期的研究中,柳存仁 曾就《封神演义》中的一些人物和事件考证历史真 实性,提出“纣王多年不上朝可能讽明代皇帝之不 亲朝政(成化、弘治已如此,嘉靖尤甚),首辅商容 辞归林下后又赶返朝京死节影射夏言之被害,盖 以‘商’射‘夏’,以‘容’射‘言’,颇见巧思,非袭自 《高士传》所言老聃有师名商容者也。
闻太师名 仲,闻仲疑为陶仲文名字故为颠倒。”…1但是后期 研究者徐朔方对此番言论驳斥“缺乏证据,难以置 信”¨8|。赵景深也分别对柳存仁所提出的“摘星 楼乃贾似道筑于扬州”以及对“我本将心托明月, 谁知明月照沟渠”出处的确指这两条材料作了驳 斥和否定,可见以史印证文本的研究方法稍有不 慎就有牵附穿凿之嫌。但是大多数学者都比较一 致地认为《封神演义》影射明代昏庸的政治以及嘉 靖崇道的历史事实,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石昌渝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