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绵延五千年而不断绝,皆因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尊重历史和善于记录历史的民族。
华夏的历史,最早记录于龟甲、青铜铭文,以及后来的竹简、纸张,所以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都是有证可考、有据可查的。现在我们依然可以阅读到几千年前的《左传》《春秋》《尚书》等古文籍,这得归功于古代史官的详实记录,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古代的“史官”。
《史通》称:“史官之作肇自黄帝,备于周室。”
最初史官被分为记言的“左史”和记事的“右史”两类。后左史逐渐演变成随侍皇帝左右,专门负责记录皇帝起居、言行与政务得失的史官,又称起居注史官;右史则逐渐成为专门负责编修前朝官方历史的史官。
在古代,皇帝是无权干涉“起居注”的。这属于当时历史的重要资料,记载着君主每天的起居言行。这项工作由史官来负责,他们神圣原则就是秉公执笔,不虚美,不隐恶,史官的这一特殊权利决定了他们特殊的地位。历来帝王都不过目起居注,以保证史官无所顾忌地执行自己的职责。
做史官,往往是要有几根硬骨头的。“秉笔直书”是史家们崇尚的美德。历史上因为执笔直言而招来杀身之祸的史官也有很多。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重臣崔杼的妻子棠姜貌美无双,被国君齐庄公看上,不久之后两人勾搭成奸。齐庄公经常趁崔杼不在家,就去勾搭棠姜,日子久了被崔杼发现了。后来崔杼用计把齐庄公堵在自己家里,让武士擒住乱刀砍死。齐庄公虽然是因为偷情被杀死,但毕竟是一国之君,齐国的太史对于这件事情如实记载:
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崔杼一连杀了齐国太史兄弟三人,还是无法改变其正确写史的意志,无奈之下只好作罢,而且他因为写史杀人的事情,还是被后世记载下来了。
史官的气节,确实不可小觑,有脊梁的中国人,毕竟是杀不完的。文天祥的《正气歌》中就盛赞这位齐国的史官:“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没有新闻媒体的古代,写史是一种重要的舆论监督方式,而起居注尤其是这样,司马光《涑水记闻》就记载了宋太祖这样一件事。
有一天,宋太祖赵匡胤在御花园游戏,拿着弹弓打鸟雀。玩的正在兴头上,忽然有门官来通报,称有臣子要面见皇上,禀报紧急事务。
赵匡胤赶忙放下弹弓,整理好衣冠召见了这位臣子,听他汇报完毕之后才知道是一般的公事,他顿时有些恼了,生气的对这位臣子说:“这种小事有这么着急给我汇报吗?”这位臣子也是个耿直的人,当面怒怼说:“总比打鸟雀来得要紧吧?”
赵匡胤一听更生气了,居然敢顶嘴,随手拿了侍卫持着的黄铖柄碰撞过去,恰好打到这位臣子的嘴上,把两颗门牙打下来了。大臣弯腰慢慢地捡起牙齿,放在怀里。
赵匡胤问道:你怀里揣着两颗牙齿想干什么?留着告我的状吗(汝怀齿,欲讼我耶)?
这位臣子答道:“我哪儿有胆子敢告陛下;不过,这件事自然会有史官记录下来的。”(臣不能讼陛下,然自有史官书之)赵匡胤听了此话,心中又喜又怕,赐给这位臣子黄金和锦帛慰劳他。
史官“舆论监督”的威慑力由此可见一斑,宋太祖虽然很恼怒,但自己确实有错,如果此事被史官记录下来,让后世之人看了,难免会骂自己是昏君。
自夏到唐三千余年间,史官一职并非全部由皇帝任命的,其中大多数是采取世袭制度,这也避免了史官的人事权利不受执政者影响,让史官这一职位始终独立于皇权统治之外。
就连雄才大略的汉武帝,虽然对于司马迁写的《史记》中对于本朝的记录颇有微词,但还是容得下他。司马迁在《史记·高祖本纪》中写刘邦“好酒及色”,也没让改过。
汉武帝给司马迁说“虽不可作为国史,亦可作为你一家之言”。然而到了唐朝,史官写史的独立性被一代贤君李世民破坏了。
贞观年间,褚遂良负责记录唐太宗李世民的起居注。由于当年太宗皇帝发动玄武门之变,弑兄逼父得来皇位,所以很在乎史官如何记录这件事。
有一次,李世民想取过来看一看,这褚遂良也挺耿直的,以“我从来没见过有那个皇帝亲自翻看起居注的”为理由拒绝了(不闻帝王躬自观史),太宗只好作罢。
褚遂良是好样的,拒绝了李世民的“非分要求 ”。然而,李世民想看起居注的念头并未就此打消。第二年(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李世民找到监修国史的房玄龄,提出看国史的要求。房玄龄本来也想拒 绝,谏议大夫朱子奢劝他说没必要看,但李世民坚持要看,房玄龄便让步了。
史官对当年玄武门事变的内容含糊其辞,还要求“削去浮词,直书其事”,让他们如实补记当时的情景(见《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七卷)。
李世民为了不给后人留下千古骂名,可谓是煞费苦心。他动用皇权,强行亲看史官写的史书,并对史官写的史书提出“合理化建议”,让其按他的意图修改。
为了从制度上参与史官编写史书,李世民剥夺了史官独立写史的权力,下令在中书省特置秘书内省,负责修撰前朝史书。为了更加放心,李世民甚至下令将史馆移入宫中,在他自己的眼皮子底下修史,并由宰相监修。
于是史官长达千年的独立性被李世民一朝破坏,自此以后,历史变成了由胜利者书写。但历史的真相,终会重见天日。李世民虽修改了历史,但他玄武门之变的真实目的和“观史”的污点仍然被记录下来。
历史,是不容谎言和欺骗的,所有的虚伪最终还是会被刚直不阿的史官戳穿,还历史一个真相。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