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细读古书,先要对古书有大概的了解。本篇说说古书有哪些门类。
中国古书的门类有它的发展历史,现在所知最早的古书门类划分,是西汉刘向(注1)校书时划分的门类,据《汉书·艺文志》所载,当时全部书籍分为七略,即七大类:
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
实际上辑略是全部书籍的总叙,真正的分类只是后六略,即六大类。
东汉末到隋代,这段时间曾多次有人重新编写书籍目录,如曹魏时的郑默编有《中经》,荀勖编有《新簿》,南朝宋的谢灵运编有《四部目录》,王俭编有《目录》,南朝齐的王亮等人编有《四部书目》,南朝梁也编有《五部目录》,梁的阮孝绪编有《七录》。
这些编目,对书籍分类的名称并不一样,详可参见《隋书·经籍志》的前序。
到唐代由魏徵等人编成《隋书》,其中《经籍志》,相当于《汉书·艺文志》,是当时天下所有书籍的总目录,共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又把道经(道教书籍)和佛经(佛教书籍》作为四部的附录。
到此时,中国古代的书籍的分类及其名称,就基本确定下来了。
到清代,乾隆皇帝在位时,命纪盷等三百多位高官以及3800多人下级官员,费时十三年编成了《四库全书》,原称《钦定四库全书》,还是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全书编完之后,抄写了七部,分别藏在北京、沈阳、承德、扬州、镇江、杭州。
这些书籍在大类的划分之下,又各有名目不同的小类,在历史上也是不断变化,到编成《四库全书》时才确定下来,即:
经部包括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等10个类。
史部包括正史、编年、纪事本末、杂史、别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等15个类、
子部包括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等14个类。
集部包括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5个类。
在这些类之下,又分出更小的子目,此处就不赘述了。
由此看来,中国古代书籍分类及其名目都现代图书分类不一样。在中国图书馆中,现代图书按现代分类,古书则划入古籍部,采用古代的四部分类法。
所以,我们要到图书馆去查阅古书,一定要记着,必须到古籍部查阅,不然就找不到中国的古书。当然有些古书,已由现代学者作了点校、注释、今译等加工,于是它们就算是现代图书了,又不是收在古籍部的。
注1:刘向,西汉人,原名刘更生,字子政,汉皇家宗室,楚元王刘交的玄孙,阳城侯刘德的儿子。汉成帝时,改名向,后官至中垒校尉,故又称刘中垒。刘向奉成帝之命,带领一批学者校理皇家藏书,对每一本书的名称、作者、篇章演变等情况,都写出一篇“叙录”。汉哀帝时,刘向死,他儿子刘歆继续校理群书,最后把各书的叙录汇集成书,称为《别录》,上奏给皇帝,称为《七略》,后来东汉班固作《汉书》,根据刘氏父子的成果,编成其中的《艺文志》。这就是当时的书籍分类目录,并对各类书籍都有简约的介绍。
汉光禄大夫、中垒校尉 刘向
清乾隆时编成的《钦定四库全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