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从“烽火戏诸侯”到平王东迁,《史记》记载的历史出现了重大错误

从“烽火戏诸侯”到平王东迁,《史记》记载的历史出现了重大错误

从“烽火戏诸侯”到平王东迁,《史记》记载的历史出现了重大错误从“烽火戏诸侯”到平王东迁,《史记》记载的历史出现了重大错误,史记,周幽王,周宣王,周平王,竹书纪年,平王东迁,烽火戏诸侯

关于西周灭亡、东周建立的历史,许多人的印象就是犬戎进攻西周,杀周幽王。接着是第二年,周平王东迁洛阳,东周开始。然而,我们学习的历史就是真实的历史吗?通过《竹书纪年》《清华简》等文献的新发现,人们逐渐认识到这段历史并非如此简单,甚至连周平王东迁的时间都出现了大问题。我们就来了解下这些谜团。

一,关于褒姒和褒国的问题

关于周幽王的问题,《史记》记载了“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这个故事是在说周幽王为了博褒姒一笑,最终让诸侯厌倦,从而不再支援镐京。但这背后有很多的政治风波。

褒姒是谁呢?《史记》记载为一个神话传说,大概说:是夏朝后期,有两条龙在朝廷上说是自己是褒国之君。夏王直接斩杀二龙,但占卜不利,于是将龙沫藏在盒子中。从夏朝到商朝,一直没有人敢打开盒子。到了周厉王时期,就将盒子打开了,龙沫就流到宫廷之上,无法除掉。周厉王叫妇女在宫殿裸身为乐,龙沫就化身为蜥蜴,让后宫的宫女怀孕了,宫女害怕而逃走。

史料记载最早实施胎教的是_史料记载周有乱政而作汤刑_史料记载

到周宣王时,流传一个预言“檿弧箕服,实亡周国”。箕服为箕木做成的箭袋。周宣王听说后,就要将卖箕服之人杀掉,一对夫妻就跑到乡下,在路上还收留了一位妖女,这位妖女就是上文宫女所生之女。后来,他们逃到褒国,褒国向周幽王献上这位妖女,就是褒姒。

周幽王十分宠幸褒姒,褒姒生了伯服。周幽王为了让伯服能够继承王位,就废除了申后和太子。接着,《史记》讲出了千古流传的典故。翻古今史料,也只有《史记·周本记》记载了“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其他的《国语》、《竹书纪年》均没有记载。这不得不让人怀疑这是司马迁写下的又一篇小说。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就提出“此委巷小人之谈。”

按照史记的记载,褒姒从周宣王时代出生,一直活动到了周幽王末期。如果真的这样,褒姒在周幽王即位的时候就已经60多岁了,因此非常不可信。而《史记》中记载褒姒和夏朝褒国的二龙传说,更是荒诞。

史料记载_史料记载周有乱政而作汤刑_史料记载最早实施胎教的是

关于此事,《国语》记载的是周幽王讨伐褒国,褒国不敌,就献上了褒姒。这里的褒国位于汉江上游,原本是夏朝的封国,一直延续到了西周时期。

二,申国和犬戎的关系

根据传统文献记载,褒姒得到了周幽王的宠幸,并生了儿子伯服,周幽王因而废除申后和太子宜臼,立褒姒为后。但按照周朝的制度,其长子为伯,次子为仲,而褒姒之子为伯服,难道伯服是长子?这一点是谜团,至今无解。

申后来自于申国。申国是西申国,并非南阳的南申国,地理位置在泾河的上游。西申国在周朝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周宣王能够中兴也依赖了申国的力量。《史记》认为申国和周幽王闹翻是因为周幽王废嫡立庶,但真实原因不止如此。《史记》中还有一句话,“幽王以虢石父为卿,用事,国人皆怨。”结合后来的事情,我认为周幽王重用了虢石父,从而加剧了两者的矛盾。

史料记载_史料记载最早实施胎教的是_史料记载周有乱政而作汤刑

泾河上游的位置

《史记》记载“烽火戏诸侯”发生后,申国、犬戎就联合进攻镐京,诸侯不救,周幽王被杀。随后,诸侯立平王,迁都洛阳。自古以来,这一点没有人怀疑。

2008年,清华大学获取到了一大批竹简,经过碳14测定证实是战国中晚期的文物。这批逐渐中发现了一些关于西周灭亡的事情:“幽王起师,回(围)坪(平)王于西申,申人弗畀,曾(缯)人乃降西戎,以攻幽王,幽王及白(伯)盘乃灭,周乃亡。”

从清华简的记载来看,周幽王被杀之前,西申国就已经拥立周平王。于是周幽王发兵讨伐西申国,并将之包围。这时候,缯国联合西戎杀到镐京,攻杀了周幽王,西周灭亡。

史料记载最早实施胎教的是_史料记载_史料记载周有乱政而作汤刑

为什么申国能够联合犬戎进攻西周呢?原因是申国长期镇守西北边疆,和犬戎有联姻的关系。今本《竹书纪年》记载“九年,申侯聘西戎及鄫。”

申侯乃言孝王曰:“昔我先郦山之女,为戎胥轩妻,生中潏,以亲故归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今我复与大骆妻,生適子成。申骆重婚,西戎皆服,所以为王。王其图之。”於是孝王曰:“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今其後世亦为朕息马,朕其分土为附庸。——《世纪·秦本纪》

当时周平王年纪尚小,西申国拥立平王,自然可以起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作用。但奇怪的是西申国在此后就似乎从文献中消失了,直到后来被秦所灭才出现。周平王理应被西申国所控制,为什么后来又能够被郑、晋、秦等护送到洛阳呢?这中间必然有激烈的政治斗争,只是相关史料尚未发现。

三,二王并立以及虢、郑、晋之间的矛盾

另外,古本《竹书纪年》还记载了一件事“虢公翰又立王子余臣于携”,导致东周初期出现了“二王并立”的局面。在之前,由于《史记》《国语》《左传》都没有记载此事,因此《竹书纪年》的记载基本都是被忽略的,被视为“孤证不立”。

实际上,《左传》等文献虽然不愿意提及这段历史,但总会露出蛛丝马迹,例如其《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中王子朝布告诸侯“携王奸命”。《春秋左传正义》孔颖达引《竹书纪年》:“先是,申侯、鲁侯、许文公立平王于申,以本太子,故称天王。幽王既死,而虢公翰又立王子余臣于携。周二王并立。二十一年,携王为晋文公(当作文侯)所杀。以本非适,故称携王。”

史料记载周有乱政而作汤刑_史料记载_史料记载最早实施胎教的是

《清华简》也记载和《竹书纪年》一样的事情。“邦君诸正乃立幽王之弟余臣于虢,是携惠王”,也就是西虢国拥立了周幽王的弟弟余臣为王,是为周携王,又称为携惠王。

这里的虢国是西虢国,位于宝鸡一带,西周灭亡后为了躲避犬戎而西迁到了三门峡一带。虢国在西周的地位很高,为幽王卿士。虢国拥立周携王,也能够在政治上起到很大的号召作用,并能够与晋、郑抗衡。

《史记》等史料记载周平王是在周幽王被杀的第二年迁都洛阳的,也就是公元前770年。但《清华简》却记载“立廿又一年,晋文侯仇乃杀惠王于虢。周亡王九年,邦君诸侯焉始不朝于周,晋文侯乃逆平王于少鄂,立之于京师。三年,乃东徙,止于成周,晋人焉始启于京师。”

也就是周携王立21年(前750年),被晋文侯所杀。此事在今本《竹书纪年》也有记载“二十一年,晋文侯杀王子余臣于携”。

史料记载最早实施胎教的是_史料记载_史料记载周有乱政而作汤刑

这时候周有九年没有国王,诸侯不朝,礼崩乐坏。于是晋国在前741年从少鄂迎接周平王到京师,三年后,就东迁洛阳。如此说来,周平王东迁洛阳的时间应该是前738年。但根据《史记·晋世家》的记载,晋文侯在前779年自立,执政三十五年去世,那么去世的年份是前746年。因此,《史记》的记载和《清华简》出现了严重的冲突,到底哪一个正确,目前还无法判定。

另外,被西虢拥立的周携王应该是处于西虢军队的保护下,为何会被晋文侯所杀呢?这其中必定发生了大的战争,只是没有记载。至于而自从“二王并立”以来,虢国和郑、晋的关系就非常不好。在周携王被杀后,西虢国又逐渐和周平王和解了,周桓王为了限制郑庄公,于是“虢公忌父始作卿士于周”。直到前655年,晋国才灭虢国,留下了一个“唇亡齿寒”的典故。

史料记载周有乱政而作汤刑_史料记载_史料记载最早实施胎教的是

总之,从周幽王被杀到二王并立的这段历史是疑案重重。为讲究“春秋笔法”“为尊者讳”的《春秋》不记载这些历史,可能是因为这些历史和传统的礼乐文明相差太大了吧。因此,《春秋》开始记载的时间是前722年,这时候距离周携王被杀已经近30年了。也可能因“为尊者讳”,导致历史没有被记载明白,留下了大把的“春秋疑案”。

上一篇: 汉文史料记载唐代吐蕃
下一篇: “二十四史”是什么?包括哪些史书?一篇文章快速了解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