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内战爆发至1947年辽沈战役之前的第二次国共内战中,国民党一直占据优势地位,人民解放军被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队,撵得团团转。但辽沈战役改变了这种局面,从此国民党不再占据优势,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解放军优势越来越明显。
第二次国共内战(第二次国共内战时间)
简单点说,就是抗战结束后,占据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发起内战两年不到,其优势基本丧失殆尽。
这里就和大家一起探讨辽沈战役前前后后国共双方的力量变化。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中国抗战取得最后胜利。日本投降后,东北出现权力真空,国民党军队远在,大后方西南地区,鞭长莫及。
八路军和新四军就近原则,从山东解放区和冀察晋解放区,抽调10余万精锐部队开赴东北,并在全国解放区大规模抽调,2万余名优秀干部一起进入东北。
今天的东北在全国并不突出,但1945年的东北,那可是全国工业体系,最完善,最发达,最先进,交通基础设施,最好的地方。东北拥有丰富的煤铁资源,以及日本留下的,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占领东北,对于国共两党而言意义巨大。
国民党方面任命杜聿明,为东北保安司令;共产党方面,任命林彪为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委,主持东北大局。在美国人的帮助下,国民党很快在东北站稳脚跟,东北民主联军在杜聿明的打压下,一再败退直至中苏边境地带,局势极为严峻。但此时的杜聿明却因,过度操劳而病倒住院治疗,为牢牢控制东北蒋介石派亲信,陈诚接替杜聿明。
陈诚接替杜聿明后,以整顿军纪为名,大肆排斥异己,弄得上下离心,而东北民主联军;则上下一心,积极扩军整训备战,短短一年时间,东北民主联军,已经由入关时的10万人,扩充到50万人以上。还不包括地方武装和民兵,而国民党在东北的局势,因陈诚的胡乱整顿急剧恶化,国民党内对陈诚的不满加剧。
蒋介石为平息众怒,只得将正在法国考察军事的卫立煌紧急调回,担任东北保安总司令。卫立煌到东北后,发现东北局势已经恶化,国民党军唯有固守大城市,才能争取到更多的时间,应对东北民主联军的攻势。但蒋介石和国民党其他高层,对东北局势缺乏了解,天真的以为,消灭东北民主联军很容易,因为入关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仅10万人。一年时间,也扩充不了多少人,国民党在东北,有50多万正规军,实力足以碾压东北民主联军。而此时的东北民主联军,已经扩充到100万人,是国民党正规军的2倍,具备和国民党军决战的实力。如果加上地方部队和民兵,兵力是国民党的3倍以上,再加上东北军事工业基础雄厚,军工生产恢复发展较快,日本投降后留下较多武器装备,东北民主联军在武器装备上,和国民党军队相差不大。
但蒋介石对东北的情况,缺乏清晰的认识,导致他和卫立煌,在东北的战略部署上,出现激烈冲突。蒋介石主张发动攻势,消灭东北民主联军,卫立煌主张固守大城市争取时间,发展壮大国军实力。这让蒋介石大为火光,不顾杜聿明大病未愈,强令他重回东北,越过卫立煌,直接指挥东北战事
这种一国三公,政出多门的局面,更加导致东北局势恶化,东北的国民党军队将领,不知道到底该执行谁的命令,犹豫不决中锦州失陷,廖耀湘兵团在彰武徘徊半个月后,撤回沈阳的途中被歼灭,长春被攻占。东北民主联军对沈阳发起总攻,蒋介石和杜聿明回天乏术派飞机接走卫立煌。国民党在东北彻底失败,损失兵力50万左右,国共双方的力量发生根本性变化,共产党军队数量首次超越国民党军队,有东北作为后勤基地,具备和国民党军队决战的实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