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楚地三雄
白毛坪乡有个很小的村庄大横村,该村名不经传,这里有不少的奇山异水、多彩的民情风俗、丰富的民间传说,却鲜为人知。此地河网密集,河道像群龙起舞般弯弯曲曲,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还有原始的筒车,冬暖夏凉,气候宜人,是理想的休闲度假好地方。
《风水学》中所说的“水聚之处必有奇穴”、“有奇穴之处必有龙气”。这里还真有二处奇穴,是为白泥土和龙潭坪。也许是因有真龙之地,一个很不起眼的小村寨人才辈出,历代这里一直出当官的。
“白泥土”离大横村公路不足1.5公里,是一个山包上的小盆地,四面被河流环绕,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如同一座大城池。白泥土正中间有一个约五亩地宽的圆形沼泽地,已长满了水草和蓬蒿,民间传说的王员外四合大院沉入泥沼的遗址即为此。
为了搞清白泥土房屋整体下沉的典故,笔者在离白泥土约1公里处的龙潭坪,寻找到了百岁老奶奶杨林秀。
当刚进她家时,奶奶的儿子儿媳见笔者到来,又是茶又是饭的,非常热情好客,不愧是苗族人家。
老奶奶告诉笔者,今年她101岁了,双目失眠70多年,失去劳动能力也就70多年了,全靠儿子儿媳与孫儿们对她孝敬有隹,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从不嫌弃老人。
老奶奶精神很好,耳也不聋,说起话来口齿清晰,当叙述白泥土四合院下沉的故事时,老人特别开心,几乎没有歇气不用怎么停顿,一五一十从头说到尾,说得清清楚楚,故事似乎就发生在昨天。
相传梁武帝天监元年(502年),白泥土住有一个姓王的员外老财,跟皇上有点亲戚关系,在当地十分霸道。他强抢民女,霸占百姓田地,王家财大气粗,五谷杂粮堆积如山,是当地屈指可数的大财主,无一人能及。
有一天从龙潭河岸上走来两个漂亮美女,当她们戏耍着来到白泥土时,发现一个四合大院,院外晒谷坪里晒了很多五颜六色的饭豆,在太阳下闪闪发光,因为她们从不认识是饭豆,误以为是一地珠宝。
其中一女子说道,小姐,你看房子好漂亮呀,还有这么多珠宝,当她们正在嘻笑谈论时,从四合大院走出一个帅气小伙子,看样二十来岁。小伙子见到二位美女,立即上前打招呼,作了自我介绍,原来小伙子是王家七少爷,姓王名大横。小女子也告诉了大横,我姓白叫尼施,身边这位是我的丫鬟姓南叫子盆。也许是注定的缘分,两人一见钟情,结下秦晋之好。
但好景不长,不到半年大横厌倦了尼施,又另有了新欢,却把妻子当成了长工,让她天天上山种地、冼衣做饭。更可耻的是王员外把丫鬟南子盆先奸后杀,埋在了西面河边(这里现在叫南子坪),也许是这地古代埋葬了仙女,所以直到现在南子坪美女辈出,个个多很漂亮。让王员外一家更想不到的事,白尼施做的饭菜特别好吃,非常丰盛。王员外的家人惊奇发现,白尼施做了快一个月饭菜了,自家的盐油没少了一点,也不知菜从何来!老员外起了疑心,误以为她有外遇。
老员外添油加醋,告诉儿子王大横说小女子不守妇道,王公子听后,不分青红皂白,把妻子托到屋外一顿猛打,王员外一家三十多口,唯一只有大嫂出来替嫂子解劝,还替她挡了几个耳光。
王员外打算跟踪小女子,看她到底是怎样做饭菜的。快到做晚饭时候了,员外藏进了厨房,偷偷看儿媳妇做菜。可这一看员外更加对儿媳恨之入骨,说她太不讲卫生。原来小女子做菜加盐是从耳朵里刮点耳屎,放油是自己的鼻涕。这次又被大打一顿,又是大嫂来解了围,否则小命不保。
自那起,王家不再叫她做饭了,让她每天完成织麻索十斤,还要放牛放羊。嫩嫩的小手搓麻搓得鲜血直流,百般无奈的尼施整天伤心流泪(今天白泥土两边的河水,据说就是当年尼施的眼泪,或许所谓的“泪流成河”源于此。)
尼施是龙女,因起了凡心,来到人间为人妇,犯了仙条,变不回原来的样子,法力也基本消失。无奈之下,她血书一封,希望能让父亲知道自己的下落。
一天尼施咬破手指,用血写了一首诗,公婆不把我看起,丈夫把我当牛比,唯有大嫂对我好,求父救儿不得以。写完后把血书丢进河里,随河水漂去。
这办法还真灵,龙王看到书信后,方知女儿在人间受苦,发誓要为女儿报仇。龙王来到白泥土变成一条黄狗进了王家,这时王家大嫂正打算开饭,黄狗上前一口咬住了王家大嫂手中的饭匙,往龙潭坪方向跑去,大嫂一直追到龙潭边,只见黄狗变成了一条龙。旁边的尼施跪于地上,朝大嫂拜了三拜也变成了龙,两条龙朝那深不见底的潭水游去,一会儿就不见了踪影(据说环绕在龙潭坪的两条山脉就是这两条龙所变,后来人民在这里修建了一座大庵,香火还十分兴旺,自那起这里就叫龙潭坪了)。
当王家大嫂回到家时,四合大院不见了踪影,只留下一个沼泽泥潭,王家的男男女女和一切财物都沉入于沼泽地中,遭遇灭顶之灾。
侥幸活下来的大嫂心地善良,被一个大官收留,不久还做了官爷的老婆,活到108岁才去世。
编写/楚地三雄,因本人文化有限,错误很难避免,如文中有不当之处,请读者批评或指正,谢谢。
(本故事由龙潭坪101岁奶奶杨林秀讲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