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昆山地处江苏省东南部、上海与苏州之间,北至东北与常熟、太
仓两市相连,南至东南与上海嘉定、青浦两区交界,西与苏州工业园
区、苏州市吴江区接壤,目前是江苏省3个试点的省直管县(市)之
一。东西最大直线距离33公里,南北48公里,总面积927.68平方
公里,其中水域面积占23.1%。昆山是“百戏之祖”昆曲的发源地,
是中国大陆经济实力最强的县级市,连续多年被国家统计局评为全国
百强县之首。
昆山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期,昆山地区已有人类活动,马家
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在昆山地区都有集中的发展和高度的成
熟。夏、商时期,行政地属扬州。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实
行郡县制,置疁县。由此昆山开始了自身完整的发展脉络,迄今已经
有2000余年。
昆山,具有中国独一无二的一座小山——玉峰山。她位于昆山市
内西北处,因形状如马鞍,俗称马鞍山。高80.2米,此地平畴百里,
然一峰独秀,满山苍翠,而且山中说产山石——昆石,洁白似玉,世
称玲珑石,因而此山有“真山似假山”之誉。昆石与太湖石、雨花石
并称为“江苏三大名石”,开采历史已逾千年。其色雪白,给人以纯
洁的美感,又因产出极少,自宋代以来历来被视为供石中的上品。南
朝梁代建有慧聚寺,极具规模,据称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清
康熙帝南巡游此,题有“鸢飞鱼跃”一语。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
年)辟为公园,因山形似马鞍,故名“马鞍山公园”;民国25年(1936
年)为纪念顾炎武先生,更名“亭林公园”。
昆山自古人文荟萃,名流辈出。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以顾炎武为首
的“昆山三贤”。顾炎武是国家官方确认的中华民族历史上“七十二
贤人”之一。其格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精
神品格之一。
昆山,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是苏州水乡园林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号称“中国第一水乡”的周庄和“江南第一水乡”的锦溪都位于昆山
境内。
有“百戏之祖”——昆曲、特色江南水乡文化、人间奇石——昆
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炎武精神的“四大文化背景”,在加上
有绵延了2000多年的完整的行政沿革,注定了昆山一定会有许多引
人入胜的、独特的传奇、传说、故事。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昆山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
就,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不断有许多老街、老桥、小巷、小河消失,
与它们共存的许多民间故事也随之消失。据了解,30岁以下的“老
昆山人”对昆山历史上的故事和传说都知道的不多。同时,由于昆山
经济社会发展太快,大量的外来人口涌入,许多“新昆山人”对这些
历史故事、典故、传说都不知道。为了保护和传承昆山历史文化,也
为了向“新昆山人”告诉老昆山的故事与传说。我们特地挖掘整理了
一批昆山民间传说,作为社区教育内容,分批次刊印出来,向广大市
民介绍。
目录
前言
一、讲张┉┉┉┉┉┉┉┉┉┉┉┉┉┉┉┉┉┉┉┉┉┉┉┉┉┉┉┉┉┉4
二、搭浆┉┉┉┉┉┉┉┉┉┉┉┉┉┉┉┉┉┉┉┉┉┉┉┉┉┉┉┉┉┉4
三、“作兴”和“勿作兴”┉┉┉┉┉┉┉┉┉┉┉┉┉┉┉┉┉┉┉┉┉┉5
四、天高皇帝远┉┉┉┉┉┉┉┉┉┉┉┉┉┉┉┉┉┉┉┉┉┉┉┉┉┉┉6
五、喇叭和喇叭腔┉┉┉┉┉┉┉┉┉┉┉┉┉┉┉┉┉┉┉┉┉┉┉┉┉┉7
六、石牌的来历┉┉┉┉┉┉┉┉┉┉┉┉┉┉┉┉┉┉┉┉┉┉┉┉┉┉┉9
七、奣子的来历┉┉┉┉┉┉┉┉┉┉┉┉┉┉┉┉┉┉┉┉┉┉┉┉┉┉┉9
八、落鸦浦┉┉┉┉┉┉┉┉┉┉┉┉┉┉┉┉┉┉┉┉┉┉┉┉┉┉┉┉┉11
九、巴城和阳澄湖蟹┉┉┉┉┉┉┉┉┉┉┉┉┉┉┉┉┉┉┉┉┉┉┉┉┉11
十、马鞍山三奇┉┉┉┉┉┉┉┉┉┉┉┉┉┉┉┉┉┉┉┉┉┉┉┉┉┉┉12
十一、盆渎村和陈圆圆┉┉┉┉┉┉┉┉┉┉┉┉┉┉┉┉┉┉┉┉┉┉┉┉13
十二、落星石┉┉┉┉┉┉┉┉┉┉┉┉┉┉┉┉┉┉┉┉┉┉┉┉┉┉┉┉15
十三、顾阿瑛嫁囡┉┉┉┉┉┉┉┉┉┉┉┉┉┉┉┉┉┉┉┉┉┉┉┉┉┉16
十四、朱元璋与昆曲┉┉┉┉┉┉┉┉┉┉┉┉┉┉┉┉┉┉┉┉┉┉┉┉┉17
十五、聪明弄┉┉┉┉┉┉┉┉┉┉┉┉┉┉┉┉┉┉┉┉┉┉┉┉┉┉┉┉18
十六、朱木匠与易画轩┉┉┉┉┉┉┉┉┉┉┉┉┉┉┉┉┉┉┉┉┉┉┉┉19
十七、卫泾与文笔峰┉┉┉┉┉┉┉┉┉┉┉┉┉┉┉┉┉┉┉┉┉┉┉┉┉20
十八、土方郎中“治”险病┉┉┉┉┉┉┉┉┉┉┉┉┉┉┉┉┉┉┉┉┉┉20
十九、菊蟹楼┉┉┉┉┉┉┉┉┉┉┉┉┉┉┉┉┉┉┉┉┉┉┉┉┉┉┉┉22
二十、昆山城隍眼开眼闭┉┉┉┉┉┉┉┉┉┉┉┉┉┉┉┉┉┉┉┉┉┉┉23
二十一、淀山湖的传说┉┉┉┉┉┉┉┉┉┉┉┉┉┉┉┉┉┉┉┉┉┉┉┉24
二十二、昆澄湖的传说┉┉┉┉┉┉┉┉┉┉┉┉┉┉┉┉┉┉┉┉┉┉┉┉25
二十三、傀儡湖的传说┉┉┉┉┉┉┉┉┉┉┉┉┉┉┉┉┉┉┉┉┉┉┉┉26
二十四、离家湖的来历┉┉┉┉┉┉┉┉┉┉┉┉┉┉┉┉┉┉┉┉┉┉┉┉27
二十五、周市爊鸭的由来┉┉┉┉┉┉┉┉┉┉┉┉┉┉┉┉┉┉┉┉┉┉┉28
二十六、马鞍山与文笔峰┉┉┉┉┉┉┉┉┉┉┉┉┉┉┉┉┉┉┉┉┉┉┉30
二十七、玉马和老人峰的传说┉┉┉┉┉┉┉┉┉┉┉┉┉┉┉┉┉┉┉┉┉33
二十八、女子打夯┉┉┉┉┉┉┉┉┉┉┉┉┉┉┉┉┉┉┉┉┉┉┉┉┉┉34
二十九、沈万三充军┉┉┉┉┉┉┉┉┉┉┉┉┉┉┉┉┉┉┉┉┉┉┉┉┉35
三十、阳澄湖大闸蟹的由来┉┉┉┉┉┉┉┉┉┉┉┉┉┉┉┉┉┉┉┉┉┉37
三十一聚宝盆的传说┉┉┉┉┉┉┉┉┉┉┉┉┉┉┉┉┉┉┉┉┉┉┉┉38
后记┉┉┉┉┉┉┉┉┉┉┉┉┉┉┉┉┉┉┉┉┉┉┉┉┉┉┉┉┉┉┉46
昆山各地民间传说集锦
一、讲张
“讲张”是昆山方言中的一个常用语,意即“谈话”。为啥拿“谈话”说成
“讲张”?这要从明朝开始讲起。
在元朝末年,张士诚称王苏州之后,
对老百姓倒做了些好事,所以老百姓都
感激他。后来,张士诚被朱元璋所败,
平江(今苏州)城破,张士诚被活捉到
金陵(今南京),张士诚后来不肯投降,
就上吊自寻短见。老百姓知道后,很同
情张士诚,都在怀念张士诚生前的功德。
于是,街头巷尾、村梢浜口,几个人一
碰头,就窃窃私议着张士诚的好处。这
个情况渐渐被朱元璋知道了,就下令捉
拿在讲张士诚的人。一时,苏州城乡搞
得人心惶惶,大家再也不敢讲张士诚了。
当差的只要看到有人在交头接耳时,就大着声问:“你们在‘讲张’吗?”回答
的总是说:“我们不在‘讲张’。”“好!大家识相点,不准‘讲张’,否则,嘿嘿……”
人们心里不服,“讲张”两字却在人们口头上耳朵里讲惯听惯了,逐渐形成
了口头语,都把谈话习惯地说成讲张了,一直延续流传至今。
二、搭浆
“搭浆”是本地的方言口头语。意指马马虎虎敷衍了事。其来源与中国历史
上一个著名的女子有关。她就是当时引得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陈圆圆。
陈圆圆是明末时期的苏州名妓、秦淮八艳之一,生养于昆山盆渎村(今仍有
该地名),能歌善舞,称得上是色、艺、才三绝。
有一天,著名诗人吴伟业由太仓家乡来到昆山,看望好友知县杨永言,杨知
县当然要殷勤款待一番。他晓得吴伟业进士出身,官左庶子,不但有诗坛盛名,
而且酷爱昆曲,特邀陈圆圆堂会以待。吴得悉陈圆圆登场,高兴非凡,便点唱了
盛极一时的梁辰鱼所写的《浣纱记》。
陈圆圆演主角西施,由于仓促上演,缺一套西施穿的服饰,一时怎能办到?
陈圆圆不愧是聪明人,
情急生智,就用绵筋纸
来裁制服装,用浆糊搭
搭,稍加点染,很快制
成一套轻盈漂亮的纸
装。
《浣纱记》演得很
成功,看得吴伟业不住
点头,抚掌大笑,赞不
绝口,连说:“演得好!
演得好!圆圆姑娘真是
声甲天下;唱得圆润,
看得圆满,真不愧乎圆
圆也!”
可圆圆演出时一直
提心吊胆,唯恐撕破假
衣当场出丑。一场戏演
下来,疲乏加上心急,身上汗水早浸透了假衣,里外粘住了。幸亏度过这关,敷
衍了过去。事后,吴伟业知道了此事真相,捋着胡须对杨知县道:“这次幸得应
付过去,下回可不能再做这种‘搭浆’事体了。”自此以后,“搭浆”一词渐被传
开,并引申为形容搪塞和临时应付的意思。
三、“作兴”和“勿作兴”
“作兴”和“勿作兴”是昆山方言。“作兴”表示“可能”的意思;“勿作兴”
却不是“作兴”的否定形式,它表示“不可以”“不能”的意思。讲到“作兴”
和“勿作兴”,有这么个出典。
明朝辰光,乡下有个叫祝兴的人,此人虽不做官,可学问很深,见多识广,
博古通今,无所不知,他的聪明才智,周围方圆百里的人,无不佩服。有一年夏
天,田里稻秧突然叶焦枯死,大家眼看“命根子”无救,家家急得直跺脚,有人
问祝兴可有办法?祝兴走到田头一看,稻苗是被虫子咬死的。祝兴叫大家在田头
四周,架起熏烟堆,果然,虫被烟熏,逃的逃,死的死,稻苗得救了。从此,大
家凡遇到疑难事,问祝兴就有办法。
祝兴家境很清
苦,虽一贫如洗,
饥寒交迫,但从不
小偷小摸,一直是
堂堂正正,来去分
明,襟怀坦白,坐
得正,站得直。有
一天,邻居家一只
老母鸡找不见了,
就硬说是祝兴偷
的。大家都说祝兴不会做这种见不得人的事。隔一天,老母鸡寻着了,原来这只
老母鸡因啄食坑蛆,失脚淹死在粪坑里。
由于祝兴为人正直,所以只要大家一碰到难事,就都说:“祝兴做得到的。”
若有人怀疑祝兴做不正当的事,人家也就要指责着说:“祝兴不是这号人,是勿
可以的,决非祝兴所干(即勿祝兴)。”长此以往,经年累月,大家就把“可能”
都说成“祝兴”;把“勿可以”都说成“勿祝兴”,而“祝”字也渐变读“作”了。
四、天高皇帝远
“天高皇帝远”是流传很广的吴方言,指的是地处偏僻,皇帝无法管及,民
众苦不胜言,无路可走的意思。
明朝嘉靖年间,昆山知县杨逢春,是一个贪赃枉法、吃死人勿吐骨头的傢伙。
杨逢春是为了“千里做官只为财”才来昆山做官的。他勾结了兵部尚书毛尚达的
儿子毛七虎狼狈为奸,专门榨取民财、搜括民脂民膏,直弄得昆山百姓叫苦连天。
这年,杨逢春4 0 岁说是要做寿,大家少不得又要凑钱去巴结他。他要大家
给他送匾,说什么来昆山做官两年多了,功劳没得,苦劳总有点了吧!就这样,
老百姓只好送匾。可匾上题什么字呢?送匾的想来想去,最后想出了四个绝妙的
字—“天高三尺”。
知县生日,敲锣打鼓,好不热闹。大家憋着一肚子气,还得装着笑脸去送匾。
这天,正巧做过当朝宰相的顾鼎臣,告老回昆山。顾相爷的大轿一到,送匾的岂
有不让之理,就站立在街道两旁。顾鼎臣在轿窗里朝外望见“天高三尺”这块匾,
觉得奇怪,就命停轿,间了送匾的人群。送匾的老百姓一听顾老相爷来传问他们,
个个高兴,就都一五一十如实告诉了顾鼎臣:“匾上写‘天高三尺’,意思是杨知
县来昆山刮了两年多地皮,地皮被刮低足有三尺,那不是天高了三尺吗?我们老
百姓实在没有法子想,皇帝又远在北京,我们有苦向谁去诉呢?真是叫‘天高皇
帝远,有苦无处诉’呀!”
顾鼎臣一听大家的哭诉,就安慰大家道:
“你们再忍一忍吧!只管照常办事,这事我
知道了,我自有道理。”
顾鼎臣明察细访,查实昆山知县杨逢春
确是一个罪大恶极的贪赃官,就乘毛七虎企
图霸占有夫之妇,行贿勾结杨逢春一案,处
决了毛七虎和杨逢春,为地方除了大害。事
情是早过去了,可“天高皇帝远”这句话一
直在人们口头上流传至今。
五、喇叭和喇叭腔
方言“喇叭”,除指作为乐器的喇叭外,还有其特殊含义。人们常把那些将
事情搞糟、物事损坏、时间耽误了等情况,统称为喇叭,或喇叭腔。
相传,昆山陆家浜的吹鼓手早在南宋时代就名扬江南了。当时,陆家浜鼓手
中,出了个名叫阿福的人,善吹喇叭(唢呐)。他不但会吹长喇叭,而且更擅长
吹弯喇叭。由于阿福吹喇叭出了名,在苏州一带,人们都叫他鼓手阿福,后来索
性叫他“弯喇叭”了。“弯喇叭”确实功夫到家,他练就一口稳气功夫,可以边
吹边吸气,使喇叭响声经久不息。这年,太仓县双凤镇上来请陆家浜鼓手,“弯
喇叭”当然也去了。班子一到双凤,竟碰上了好几班鼓手,陆家浜鼓手不甘示弱,
要露露锋芒,显显身手,出出风头。再加本班同行一捧,“弯喇叭”更来了劲,
胸脯一拍:“待会儿看我的。”行乡开始了,鼓手班子各自坐上一条船,顺着摇船
摆荡的节拍,拿出看家本事吹奏起来。果然,“弯喇叭”最最吸引人,从东市梢
吹起,一直吹到西市梢,喇叭声音没停过一歇歇,南北两岸的人群,人山人海,
都跟着陆家浜鼓手船,还喊着:“‘弯喇叭’真有道理!”“‘弯喇叭’吹得最好!”
这时,阿福得意洋洋,面孔迸得通红,喇叭吹得更加响亮。
双凤镇有三里多长,再加船多。摇得缓慢,足足一个多时辰才罢。“弯喇叭”
当然也吹了一个多时辰,喇叭声当然也一停没停,响仔一个多时辰。哪里知道,
船刚想靠岸,“弯喇叭”阿福竟倒在船舱里,立不起身来了。你们想想,吹喇叭
是从喉咙里用力气吹响的,又不是现在的电喇叭,阿福一连吹了一个多时辰,尽
管他有稳气之功,但终因疲劳过度,力尽精竭,口喷鲜血,闭上眼睛死了。
“弯喇叭”一死,苏州民间震惊,在苏州一带都相互传说着“弯喇叭”是窒
死的。从此,人们把一切不顺利的事,都说成了“窒死弯喇叭”。由于相传日久,
就逐渐简称“喇叭”或“喇叭腔”了。只要一说起“喇叭”,大家都会联想到“窒
死弯喇叭”的故事,也都会领悟到事体坏了、糟了。一直讲到现在,虽然大家不
10
知道阿福的事,但对“喇叭”和“喇叭腔”,都能心领神会。
六、石牌的来历
阳澄湖边有个小镇,地势低洼,发大水时到处一片白茫茫,常常闹水灾。有
一年发大水,小镇上的人家都是没膝盖深的水。吃,不能烧;躺,床汆起来。老
百姓实在痛苦,许多人烧香磕头,求天老爷保佑。
一天,正当人们在万寿桥上求神的时候,突然有人发现洪水里飘浮过来一块
石条。奇怪,石条怎么会汆在水面上?大家十分惊讶,认为石条有来历,一定是
仙石。既是仙石,看来可以镇定洪水。因此,人们七手八脚把石条捞起来,竖在
三官堂的庙门口,小镇后来就叫石牌。
七、奣子的来历
在昆山境内的苏太公路线上,有一个小站,叫奣子汽车站,车站旁边的娄江
上也飞架着一座奣子大桥,这都是由于娄江上的奣子渡口而命名的。奣子的“奣”
(g u a n g 音广)字和吴县甪直的“奣”字一样,均是较为罕见的冷僻字,外地旅
11
客往往读不准音。这地名的得来,还有一段轶闻哩。
二百多年前,清朝乾隆皇帝南巡,乘了豪华的龙船,出京城沿着运河航道,
一路南下。抵达苏州后,便换了船,微服出游,察访民情。连日游玩加上旅途劳
累,乾隆帝夜间回到船上睡得很熟。船沿着娄江向东缓缓而行。乾隆帝一觉醒来,
已经天色熹微,他走出船舱,想欣赏一下江南水乡美丽的晨景,望见船已驶到一
个渡口,于是传旨停船靠岸,遣一名侍卫上岸去询间此处是何处?此渡口唤何
名?侍卫去了一会回来禀告,据乡民告知,此地属昆山县地界,此渡口还无名。
随行的翰林们都是溜须拍马之辈,纷纷上言恭请陛下为渡口赐名。此举正中乾隆
下怀,这样,一来可以显示自己皇家万岁的才学,二来又可博得个体恤下民的好
名声,不禁点头应准。侍卫们早就准备好了文房四宝,乾隆遥望破晓的东方,沉
思了片刻,忽然说了声“有了!”就操起御笔,饱蘸浓墨,得意地写下了“奣子”
两个大字。“奣”是天明之意,乾隆到此地正是天亮时分,“子”是口子(指渡口)
的意思。伺候在旁的翰林们免不了盛赞一番:“皇上神明,题得十分贴切又不落
俗套,实是此地乡民之洪福也!”
由于“奣子”是乾隆皇帝御题,地方官不敢等闲视之,所以地名在远近渐渐
12
叫开了。
八、落鸦浦
乾隆皇帝有一次下江南,自己便衣便服,带了随从,装做商人,来到昆山,
乘着船直向吴淞江千灯浦而来,进入淀山湖时,已是夜间了。本来想穿湖去松江,
经随从劝阻,船就拐进了小港,停在湖边不远处一个村上。他们叫开了一个姓汤
的财主大门。汤财主见是富商路过借住夜,急忙叫手下人准备酒饭,款侍来客。
乾隆皇帝吃在兴头上开口问:“此村叫什么名?”汤财主回答:“乃落鸦浦村
也。”乾隆皇帝听了很犯忌,心想:“我乃真龙天子,落入乌鸦村来,乃不祥之兆。”
即刻宴毕,乾隆见主人好客,取过文房四宝,当场写好,赠与主人,就带着人连
夜开船。
汤财主见客人非同一般,就细看书法,写着“落鸦浦”三字,并有乾隆御书
落款,真是高兴极了。从此“落鸦浦”三字乾隆帝真迹一直挂在汤家书房里。
九、巴城和阳澄湖蟹
在大禹治水时期,阳澄湖边的陆地还是刚刚形成,沿海只有少数人住着,为
13
了躲避夹人虫,都是不等太阳落山,早早关上了大门。
当时有个叫巴解的督工官员,带了一队兵丁和一批民工,来到阳澄湖边的沿
海工地,开挖出海口河道。他叫民工们在一个地方搭起帐篷住宿,到了晚上,升
起火堆,谁知火光引来了成千上万的夹人虫,一只只口吐泡沫象潮水般向帐篷涌
来,大家出来猛打夹人虫,不多时,夹人虫吐出的泡沫,直把火堆淹熄,大家只
好在黑暗中棍战,直到天亮,夹人虫才纷纷退入水中,可大多兵丁和民工被夹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