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蓝字关注不迷路《新唐书》:欧阳修等人的历史杰作引言
《新唐书》作为中国史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是北宋时期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等合撰的一部纪传体史书,属“二十四史”之一。全书共有225卷,包括本纪10卷,志50卷,表15卷,列传150卷。历时17年,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年)完成。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新唐书》的编修背景、内容特色及其在史学上的地位。
编修背景与过程
五代时期已有《唐书》(即《旧唐书》)编成,但宋仁宗认为《旧唐书》“纪次无法,详略失中,文采不明,事实零落”,遂在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下诏重修。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七月,仁宗催促“速上所修《唐书》”。前后参预其事的有宋敏求、范镇、欧阳修、宋祁、吕夏卿、梅尧臣等人。《新唐书》所依据的唐人文献及唐史著作均审慎选择,删除谶纬怪诞内容,裁减旧史本纪十分之七。总的来说,〈列传〉部分主要由宋祁负责编写,〈志〉和〈表〉分别由范镇、吕夏卿负责编写,最后在欧阳修主持下完成。欧阳修因谦逊且认为宋祁是前辈,故对宋祁所写的列传部分未作统一修订,导致《新唐书》存在记事矛盾、风格体例不同的弊端。
内容特色与创新
《新唐书》在体例上首次写出了《兵志》,系统论述唐代府兵等军事制度,这是中国正史体裁史书的一大开创,为以后《宋史》等所沿袭。《新唐书》对〈志〉十分重视,新增《仪卫志》《选举志》和《兵志》。《兵志》附以马政,原有的《天文志》和《历志》篇幅超过《旧唐书》三倍,新〈志〉载有文武百官的俸禄制度,为旧〈志〉所无。又有屯田、边镇、和籴等,皆旧〈志〉所无。《新唐书》也恢复立〈表〉,立了《宰相表》《方镇表》《宗室世系表》《宰相世系表》,历代官修正史〈表〉多缺略。
清代学者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中说:“新书最佳者志、表,列传次之,本纪最下”。他同时指出《新唐书》史表的设置有一些不足,“窃谓史之无表者,固宜补矣,有有表而尤不可以不补者……禁军以宦官掌之,不但朝政尽为所挠,并废立皆出其手,则左右神策中尉亦当表”。宋祁有文名,历时十余年完成〈列传〉,于嘉祐三年(公元1058年)交齐全部列传的稿子。欧阳修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擅长古文,因参加推行“庆历新政”的活动,被贬为地方官,至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才调到朝廷任翰林学士,主持修史工作,等到他写定〈本纪〉〈志〉〈表〉,已是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的事了。
《新唐书》的成就与不足
《新唐书》比起《旧唐书》来,确有自己的一些特点和优点。因为宋代大体上继承了唐代的制度,为了总结唐代的典章制度供宋王朝参考,《新唐书》对〈志〉特别重视,新增了《旧唐书》所没有的《仪卫志》《选举志》和《兵志》。其中《兵志》是《新唐书》的首创。《选举志》与《兵志》系统地整理了唐朝科举制度和兵制的演变资料。
《食货志》增加为5卷,不仅比《旧唐书》份量大而且比较有系统、有条理地保存了大量社会经济史资料。《地理志》着重叙述唐朝地理沿革,记载军府设置、物产分布、水利兴废等情况,补充了不少《旧唐书·地理志》所没有的资料。《天文志》和《历志》在篇幅上超过《旧唐书》3倍以上,记载了唐代流行的7种历法,特别是保存了历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大衍历》的《历议》,反映了唐代历法理论的水平和发展高度。《艺文志》比《旧唐书·经籍志》增加了很多,特别是唐玄宗开元以后的著作补充了不少,如李白、柳宗元的著作,就有一些是《旧唐书》所没有收录的。
北宋人认为《新唐书》要比《旧唐书》高明。他们严厉批评《旧唐书》“纪次无法,详略失中,文采不明,事实零落”(《曾公亮进新唐书表》),认为《新唐书》无论从体例、剪裁、文采等各方面都很完善。《新唐书》作者批评《旧唐书》“使明君贤臣、隽功伟烈与夫昏虐贼乱、祸根罪首,皆不得暴其善恶”,所以在《新唐书》中秉孔子修春秋之意,进行所谓“忠奸顺逆”的褒贬,并在《旧唐书》的类传的基础上,增添了卓行、奸臣、叛臣、逆臣等类传,又将原有次序作了重新排列。
结语
《新唐书》作为北宋文人的历史杰作,不仅在内容上丰富详实,在体例上也有诸多创新和改进。然而,由于编修过程中存在的分工问题,导致部分记事矛盾和风格体例不同的弊端。尽管如此,《新唐书》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仍然不可忽视。它不仅为后世提供了大量宝贵的历史资料,也为后来的正史编纂提供了范例。
如果您对《新唐书》感兴趣,可以下载明万历23年刊本《新唐书》电子版,获取更多详细内容。下载方法如下: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回复关键词“新唐书”即可获取下载链接。
附《新唐书》书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