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张金龙教授主持修订的《南史》及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重大项目结项成果《北魏社会经济制度研究》出版,我作为张金龙教授的朋友,真为他高兴。
张金龙
我和张金龙相识于少年时代,我俩曾一同就读于甘肃省甘谷一中。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张金龙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在兰州大学历史系工作,后在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南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随后在山东大学任职,现在是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张金龙出生在西北农家,自小聪颖好学、闻名乡里。他弟兄五人考上大学、四人成为博士的故事在家乡传为佳话,激励着当地的莘莘学子。负笈北大不久,张金龙就以研究历史为自己的终身志业。他师从名师,任职名校,40年专注于魏晋南北朝史的教学和研究,孜孜矻矻,沉潜学术,矢志不渝,初心不改,笔耕不辍,取得了令人歆慕的成绩。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张金龙出版了他的第一本学术专著《北魏政治史研究》,其时年仅30岁。当时我正在甘肃教育出版社当编辑,有幸担任了这本书的责任编辑。此后,甘肃教育出版社还出版了他的《北魏政治与制度论稿》,和九卷本《北魏政治史》,还有《魏晋南北朝文献丛稿》。我除了编辑其中的部分书稿,还做了一些组织协调工作。10多年前,我俩差不多同时来到北京工作,时常见面,一起交流。每有新著出版,他总是签上自己的大名,惠赠于我。如《魏晋南北朝禁卫武官制度研究》(上下)、《治乱兴亡——军权与南朝政权演进》、《宋武帝传》等。他曾受邀来到人民教育出版社,录制专为中学教师讲授历史的专题视频。我真为他在学术上不断取得新的成就而高兴。
本文作者编辑的张金龙著作。
今天看到张金龙主持的《南史》修订本和新著《北魏社会经济制度研究》出版,我更是感慨良多。点校本“二十四史”暨《清史稿》,是20世纪50—70年代,中华书局集合全国学术界、出版界的力量,用心打造的重大工程、精品力作。这套用新式标点符号进行标点、用现代校勘学方法校勘的经典史籍,是20世纪中国古籍整理的标志性成果,是中国文史研究者的必备书籍、入门读物。这套32 开、淡绿色封面的书籍,真可谓嘉惠学林、功德无量,成为几代文史学人的共同记忆。清晰记得我当年读研的时候读的就是这套书中的一部分,我的导师郭晋稀先生生前读的最后一部书就是《南史》,他在弥留之际深情地说,读完了《南史》,他就把“二十四史”读完了。
近年来,中华书局顺应时代的召唤,组织全国一流学者,对点校本“二十四史”暨《清史稿》进行全面修订。这不仅是原点校本在一般意义上的修订升级,更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凝聚当代学人智慧、体现最新学术水平、赓续中华历史文化薪火的重要成果。中华书局的胆识与魄力,一批学者的无私奉献,都令人敬重。张金龙教授在主持《南史》修订的过程中,克服了巨大困难,对校了几乎所有可供利用的传世版本,对几乎全部相关文献进行了考校,熔铸了他长期研究南北朝历史的深厚积累,在原有点校本基础上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和完善,较好地完成了点校本《南史》的升级换代。原点校本“二十四史”暨《清史稿》的突出特点,是凝聚了当时文史学界最有影响力的名家大家,参与者阵容豪华,皆一时之选。新修订本“二十四史”暨《清史稿》,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张金龙教授应邀参与这一重大工程,他所主持修订的《南史》,得到读者的好评和认可,充分说明了他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地位所达到的水平和高度。
关于《北魏社会经济制度研究》,我在10多年前就看过部分初稿,本来是要收入甘肃教育出版社九卷本《北魏政治史》中的,但张金龙说考虑与全书主题有异,决定另行出版,我也只好表示赞同。其实《北魏政治史》中也有不少关于社会经济的内容,只是《北魏社会经济制度研究》更为系统全面。但我没想到的是,这本书十几年后才出版;更令人欣喜和钦佩的是,这部新书比之原来的初稿,无论在质和量上都有很大程度的提升,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看来等待这么长时间还是值得的。是不是可以说,该书是关于北魏社会经济制度最具系统性的一部著作?虽然是专论北魏社会经济制度,但其实有更宏阔的视野,除了从中国历史上作贯通的考察外,同时与国外的经济现象作比较,更主要的是结合现代经济学理论进行分析,这是难能可贵的,在中国经济史研究中似乎还很少有人做这样的工作。在和张金龙的交谈中,得知他近年深入研读理论的情况,今天很高兴看到他将理论和具体的历史研究结合起来的成果已经面世。
一个学者的成长,离不开他教书育人的环境的滋养,离不开学术著作的出版平台。作为张金龙教授的朋友,我要向关心、关爱、支持、扶持张金龙教授的首都师范大学的各位师友们,中华书局的各位师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作者系人民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