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新唐书·魏征传》苏洵《谏论上》阅读答案及翻译--即位,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

《新唐书·魏征传》苏洵《谏论上》阅读答案及翻译--即位,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

《新唐书·魏征传》苏洵《谏论上》阅读答案及翻译--即位,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材料一:即位,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然俾彦博行让征。征见帝,顿首曰:

材料一:

即位,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然俾彦博行让征。征见帝,顿首曰:“愿陛下俾臣为良臣,毋俾臣为忠臣。”帝曰:“忠、良异乎?”曰:“良臣,稷、契、咎陶也;忠臣,龙逢、比干也。良臣,身荷美名,君都显号,子孙傅承,流祚无疆;忠臣,己婴祸诛,君陷昏恶,丧国夷家,只取空名。此其异也。”帝曰:“善。”贞观三年,以秘书监参豫朝政。七年,为侍中。尚书省滞讼不决者,诏征平治。征不素习法,但存大体,处事以情,人人悦服。进左光禄大夫、郑国公。多病,辞职,帝不肯。征恳请,数却愈牢。乃拜特进,知门下省事,诏朝章国典,参议得失。十七年,疾甚。征家初无正寝,帝命辍小殿材为营构,五日毕,并赐素褥布被,以从其尚。令中郎将宿其第,动静辄以闻,药膳赐遗无算,中使者缀道。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

(节选自《新唐书·魏征传》,有删改)

材料二:

吾观昔之臣,言必从,理必济,莫如唐魏郑公。其初实学纵横之说,此所谓得其术者欤?噫!龙逢、比干不获称良臣,无苏秦、张仪之术也;苏秦、张仪不免为游说,无龙逢、比干之心也。是以龙逢、比干吾取其心,不取其术;苏秦、张仪吾取其术,不取其心,以为谏法。

(节选自苏洵《谏论上》,有删改)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左右有毁A征阿B党C亲戚者D帝使温彦博E按讯F非是G然H俾彦博行I让征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拜,是授予官职的意思,与《陈情表》中“拜臣郎中”的“拜”意思相同。

B.陛下,即“殿下”,是古时对帝王的尊称。如: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C.疾,此处是疾病的意思。与“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的“疾”意思不同。

D.莫,此处是“没有谁”的意思。与“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莫”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魏征曾恳请陛下让自己做良臣而非忠臣,太宗询问良臣与忠臣的区别,魏征援引古例解释两者的不同。

B.魏征虽然平时不熟悉法律,但凭借依照实情的原则,为尚书省处理久拖不决的案件,人人都心悦诚服。

C.魏征被提拔为左光禄大夫、郑国公,他以生病为由,多次推辞,态度坚决,最终被改任他职,负责门下省事务。

D.苏洵高度肯定魏征,并且强调之前的谏臣在进言理政方面没有谁能比得上他,根本原因是魏征掌握了劝谏的方法。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令中郎将宿其第,动静辄以闻,药膳赐遗无算。(4分)

(2)其初实学纵横之说,此所谓得其术者欤?(4分)

14.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魏征的形象特点。(3分)

唐书新发现_唐书新唐书_新唐书

参考答案

10.DFG(原文标点是: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然俾彦博行让征。译文:身边近臣有人诋毁魏征偏袒亲族,太宗派遣温彦博去审问此事,结果不是这样,然而还是让温彦博去责备魏征。每断对一处计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

11.B(“陛下,即‘殿下’”表述错误。陛下是古时对帝王的尊称。殿下是古时对太子或亲王的尊称。)

12.D(“根本原因是魏征掌握了劝谏的方法”表述不当,苏洵认为魏征成功的原因,在于其既有忠心,又讲方法。)

13.(1)命令中郎将在他家值宿,有动静就报告,所赐予的药品、膳食不计其数。(“第”,家,府第;“闻”,报告;“无算”,无法计算,不计其数。每处1分,句子通顺计1分。)

(2)当初,他其实学的是纵横家的学说,这就是所说的能掌握适当方法的人吧?(“说”,学说;“此谓……欤”,这就是所说……吧;“术”,方法。每处1分,句子通顺计1分。)

14.①执法公允。②为官清廉。③善于劝谏(既有忠心,又讲方法)。(材料一“贞观三年,魏征以秘书监身份参预朝政。贞观七年,任侍中。当时尚书省有些久拖不决的案件,下诏让魏征审理。魏征平时不熟悉法律,只凭原则照实处理,人人都心悦诚服”可以得出他执法公允;材料一“魏征虽身居高位,住宅却连正室都没有”可以得出他为官清廉。材料二“照我看来,从前做臣子的,提出意见必定听从,治理政事必定成功,没有谁比得上唐代魏郑公”可以得出他善于劝谏。每点1分。)

唐书新唐书_新唐书_唐书新发现

附【参考译文】

材料一:

大王即帝位后,拜魏征为谏议大夫,封为钜鹿县男。身边近臣有人诋毁魏征偏袒亲族,太宗派遣温彦博去审问此事,结果不是这样,然而还是让温彦博去责备魏征。魏征进见太宗,叩头说:“愿陛下让臣做良臣,不要让臣做忠臣。”太宗说:“忠臣、良臣有差别吗?”魏征说:“稷、契、咎陶是良臣,龙逢、比干是忠臣。良臣,自身得美名,君主受显号,子孙世代相承,福庆传之无穷;忠贞的臣子,自己灾祸缠身被杀,君主陷于昏暴恶名,国破家亡,仅得虚名。这就是两者的区别。”太宗说:“好。”贞观三年,魏征以秘书监身份参预朝政。贞观七年,任侍中。当时尚书省有些久拖不决的案件,下诏让魏征审理。魏征平时不熟悉法律,只凭原则照实处理,人人都心悦诚服。进封左光禄大夫、郑国公。因多病提出辞职,太宗不答应。魏征恳切请求,多次推辞,退意更坚。太宗便改任他为特进,知门下省事,下诏朝廷规章、国家制度,由他参议得失。贞观十七年,魏征病重。魏征家里原无正寝,太宗命令停建小殿,用其材料为之营构,仅用五天完工。赐给魏征素褥布被,以遵从其意愿。命令中郎将在他家值宿,有动静随时奏闻,所赐予的药品、膳食不计其数,宫中出使之人不绝于道。太宗亲临问疾,屏退左右,交谈终日才回宫中。

新唐书_唐书新唐书_唐书新发现

材料二:

照我看来,从前做臣子的,提出意见必被君主听从,治理政事必定获得成功,没有谁比得上唐代魏郑公。当初,他其实学的是纵横家的学说,这就是所说的能掌握适当方法的人吧?唉!龙逢、比干(进谏国君,招致杀身之祸,也)不能称为好臣子,因为他们没有苏秦、张仪的得力方法;苏秦、张仪(游说国君,取得功名利禄,可是)不免被人讥为游说之徒,因为他们没有龙逢、比干的耿耿忠心。因此,对于龙逢、比干,我选择学习他们的忠心,但是却不学习他们的方法;对于苏秦、张仪,我选择学习他们的方法,但是不学习他们的心机,(说这些)以便供进谏时取法。

上一篇: 新唐书如何记载臭名昭著的两个酷吏?史笔如铁但还是保守了些
下一篇: 郭氏研究|《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郭氏宰相世系勘误四则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