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河津历史名人司马迁】之十八是山西河津龙门人

【河津历史名人司马迁】之十八是山西河津龙门人

【河津历史名人司马迁】之十八是山西河津龙门人邱文选 徐崇寿一、有史籍可查考诸史籍,司马迁先世,祖源久远。据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追述其先祖时,曾4次提到他先世的籍贯:一、程:司马氏的远祖重黎氏的后代有个叫休甫的人

邱文选 徐崇寿

一、有史籍可查

考诸史籍,司马迁先世,祖源久远。据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追述其先祖时,曾4次提到他先世的籍贯:一、程:司马氏的远祖重黎氏的后代有个叫休甫的人,在周代时于程的地方,做了司马这个官。从此程伯休甫这一支就以官为氏姓司马氏。程,《辞海》云:古邑名,一作郢,亦称毕郢,周文王曾迁居于此,今陕西咸阳市东,西汉时置安陵县。二、晋:司马氏在周宣王时重掌史职,世守史业。到周惠王、襄王时,王室内乱,司马氏因而去周适晋。(按:周惠王、襄王时,周室发生了“子秃贵,叔带之乱”。)时(前679——前619)晋国为献、惠、文、襄时期。晋献公开疆拓土,伐虢灭虞,伐霍灭耿,灭魏。疆域扩展到黄河以南和西岸,“西有河西,与秦接境。北边翟,东有河内”《史记·晋世家》。先都曲沃,后迁故绛,即今汾浍流域、汾水下游一带。文公平定叔带后,城秃贵之役将疆域扩展到中原地区,《自序》虽未追叙此时司马氏职官,亦必居家仕官于晋国,其家亦必在晋国腹地今汾浍流域、汾水下游一带,而今河津乃古耿邑,适位于晋国之汾水下游。三、少梁:公元前621年,即晋襄公七年,晋国因襄公病卒发生了公室争夺嗣位内乱,晋中军将随会(士会)奔秦。司马迁祖上这一支也因晋室内乱奔出,迁居少梁。少梁,古邑名,公元前641年灭于秦。司马氏迁居少梁的第四年,即公元前617年,晋灵公四年,“晋伐秦,取少梁”。从此,少梁复入晋。战国时属魏,魏文侯曾筑城于此,派吴起防守,卜子夏曾于此设帐教授,为文侯师。历时285年皆为晋、魏属地。至公元前327年,秦惠文五十一年又入秦,改称夏阳。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司马迁六世祖靳与秦将白起俱赐死于杜邮。司马氏从而分散于卫、赵、秦各地。四、河内:少梁司马氏自靳被赐死杜邮后,在赵的一支司马氏后裔邛,又事秦称为武信君。楚汉相争时复事楚受封为殷王。汉伐楚,邛归汉,以其地为河内郡。《史记·正义》:“古帝王都多在河东、河北,故称河东、河北为河内。河南为河外。”《史记·晋世家》:“……晋弘,西有河西,与秦接境,北边翟,东有河内。”故河内指今山西晋南,汉时为河东地。又按《读史方舆纪要·山西平阳府·蒲州》载:“龙门即河津县,古耿邑。殷王祖乙当都此,后为耿国,春秋时属晋,两汉属河东郡。”据此,司马氏自周入晋,后迁少梁,汉时又入居河东,即今河津龙门地。

以上所述,谓之有史籍可查。

二、有自序可证

司马迁出生于何地,其籍贯究在何处?对此,司马迁自己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作了明确答复:“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龙门,山名,又名龙门山,即禹门口,横跨黄河两岸,东段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25里,黄河至此,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故名龙门。旧时为秦晋交通要道,故又名禹门渡。河津,春秋时为耿侯国地,晋献公灭之,赐于大夫赵夙。战国时为魏皮氏邑,秦时置皮氏县。西汉时属河东郡地。北魏改皮氏为龙门县。宋宣和二年改名河津县。龙门山横亘河津县西北,故“迁生龙门”,即生于今河津龙门,为河津龙门人。司马迁自称“耕牧河山之阳。”《史记·正义》:“河之北,山之南也”。即指河津位于龙门山之南,黄河以北(按:黄河从大荔折向东北流向,晋南、河津正处于黄河北岸。汾河从县境流过,清涧镇东、西辛封村亦在汾河之北方位),正符合古代山南水北为阳的方位说法,河津正在(龙门)山、(黄)河之阳。籍贯是一个人自身出生或家庭久居的地方(《新华字典》185页)。司马迁自称“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即明确指出生于河津龙门地方,是今河津龙门人。

以上所述,谓之有《自序》可证。

三、有实址可据

据1986年由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其武将军题写书名,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河津县志》刊载的民国27年1月制版印刷的《河津县全图》上标名“黄沙岭:司马迁墓。”《邑中历代名人表》载:“司马谈、司马迁,汉代人。”附鉴有:“司马氏,汉。清涧湾西辛封村,司马迁故里”。图西北方有:龙门山、古耿城、云中寺、禹门口、禹王庙等遗址。经考:此图系沿袭明万历癸酉版《河津县志》附图印制。刊明西辛封村是司马迁生地故里。村东二里东辛封村为卜子夏故居。旁有卜子夏墓。司马迁六十岁殁后即葬于西辛封村西黄河岸边旷地,后世乡闾念其声誉志节,奉为乡贤,代代祭典,年年奉祀,两千多年,沿为乡俗。其地后为黄沙覆盖,故曰黄沙岭。其墓因《史记》敢于直书帝王功过,评说将相忠奸,历代被尊奉为圣人墓,代代祭扫,相沿成俗。其村、其墓、其故里、其乡闾,均在龙门山附近。“迁生龙门”何疑!

以上所述,谓之有实址可据。

四、有史志可依

1986年出版的《河津县志》在“行政区划沿革”一章记载:“明末,全县分四乡:东名仆射(以唐代薛仁贵而名);西称太史(以司马迁太史令而名);南为平原(以明代薛王宣为平原村人而名);北为沃壤(以龙门山下黄河冲积沃野而名)。民初时乡人因司马迁故里西辛封村在清涧湾毗近西关,故请将清涧湾划归西关厢。1935年将清涧湾划为乡,后又改为清涧镇,以重前贤。

河津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文荟萃,历耿邑、皮氏、龙门而迄河津至今,历代文人学士辈出,著述甚多。而司马迁的著作则历代县志列为榜者《河津县志·文化著述》载:司马迁之《史记》一百三十卷,有多种版本,全国各大图书馆有藏,证诸《河津县志》所载,皆足以证实司马迁是河津龙门人。

以上所述,谓之有史志可依。

五、有诗联可佐

司马迁是我国古代集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于一身的文化巨人,而《史记》又是一部被誉为“群史之领袖”、“史家之绝唱”的史学巨著,因而为历代学者才子钦敬崇拜,文豪巨子前往河津瞻仰膜拜,赋诗书联者,不胜枚举。

清代诗人张汾宿《咏河津》联云:“莫谓人弗杰,周卜子、汉马迁、隋传仲淹、明表敬轩,那几家硕士高贤,洵足接千秋道统;漫言地不灵,东虎岗、西龙门、南来飞凤、北迎卧麟,这一带山清水秀,亦堪壮三晋观瞻。”

清代崇文社主王照离《麟岛》联云:“不大亭台,南汾水、北遮泉、东环瓜涧、西绕黄河,钟千古之英灵,莫谓卜马难继;最狭殿阁,前凤坡、后麟岛、左攀虎丘、右依龙门,萃一方之秀气,且看王薛再生。”(按:王指隋代王通,字仲淹,西游长安,上《太平十二策》未用,退居河汾之间,授徒自给,受业者千数,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靖、薛收皆出其门,时称“河汾门下)”。

明代著名理学家翰林院学士追赠礼部尚书薛王宣称河东学派。其《秋日家山杂咏》诗中曾盛赞司马迁。

其诗二有云:“子安诗在名尤盛,太史书成志已劳。”

其诗三有云:“龙门献策文中子,麟趾成书太史公。”

其诗四有云:“苍崖断岸西风里,古刹荒祠夕阳照。”(注:苍崖指龙门山,黄河岸边有司马迁墓与云中寺、禹王祠夕阳相映。)

明末清初著名学者、文学家 、医学家傅山先生鉴于司马迁与薛王宣二氏两代父子四人皆为史文巨子被尊为夫子 ,而皆遭祸罹难( 薛王宣以忤中宦王振被陷戍边,后得释归)。因感撰成薛王宣家庙楹联联云:

苟知复姓一言,虽四民二氏,俱许入祠谒夫子;

不辨读书二录,即两榜三元,亦难在世为士人。

著名教育家谢觉哉先生在1960年5月视察河津时,曾赋《禹门》诗一首,诗中称赞司马迁有云:

“公社发扬后稷业,人民胜过史迁才。”自古及今,名家学者赋诗题联。既咏赞河津壮丽山河,又歌颂河津前哲先贤,正说明司马迁为河津龙门人。

以上所述,谓之有咏联可佐。

六、有论述可稽

司马迁是汉河东皮氏,今山西河津龙门人氏,亦为近、现代学者名人稽考史料,著文论述,形成共识,成为近、现代研究“史记学”的成果。

河津地处晋南,晋南古称河内,亦称河东。历代学者早有汉代司马迁、宋代司马光并称为“河东两司马”之说,是以两司马皆为古代生於河东地的史学名家,皆有等身史学巨著故也,此说已传颂古今,为历史共识。近代学者张贯三先生早年曾任山西大学文科学长,为文科院题写院联。其上联云:“史学冠中华,汉宋以来双司马”,传颂一时。尊崇司马迁和司马光为山西学冠中华的两位史学家,其著作为史学名著。山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艾斐先生曾在《千古龙门逢盛世》的署名文章中也明确的说:“在其(龙门)附近一带出现了司马迁、司马光、王通、王绩、王勃、柳宗元、裴松之、郭璞、霍去病、薛仁贵、薛王宣等历代文士武将,出现了大片肥沃的田野,出现了无比灿烂的古代文化”。董其武为新版《河津县志》作的序言也明确写道:“吾乡河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西濒黄河,中贯汾水,北依吕梁,南望鸣条,东有虎岗,西临龙门,山明水秀,土腴气润,石英溢彩,乌金生辉,汉司马迁,隋王通、唐王勃、薛仁贵,元、明杨胜、薛王宣,辛亥革命首义太原总司令姚以价将军,真可谓人文蔚起,灿若繁星,吾生其地,实属幸哉!”皆文工而事详,明确肯定司马迁是山西河津龙门人。

司马迁之为山西河津龙门人,尤为海内外近、现代著名书籍、大型辞刊所记载:最近在台湾重版,以收录山西文献典史为主要内容的《山西献徵》一书,也载明司马迁、薛王宣等学人“生于山西龙门”。近代著名学者、卓越的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史记菁华录》一书,是朱先生早年在清华大学任教时的讲义,后由其学生、著名学者王瑶等整理出版的一部名著,书中“附录”对司马迁的家世籍贯和撰写《史记》过程考证甚详。开首即述明“司马迁是山西河津龙门人”。 1938年出版,又于1970年由台湾山西同乡会重刊的《山西名贤辑要》一书,由孔祥熙先生作序,共辑八类、百人名贤,其中文史类列十二人。在《司马迁传》中明确写道:“司马迁,字子长,父讳谈,为汉太史令。掌天官,不治民,生迁于山西龙门地方。”该《传》又云“……武帝(元封元年,前一一0年)封泰山,是年迁父太史公留周南,不得与从事,发愤而卒,子长适自西南使返,省父于河洛间。太史公执迁手而泣嘱曰:我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我所欲论著。……时子长闻父言,即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缺。”迁父卒三岁,果继父职为太史令……。”1981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历代名篇选读》(上册164页)亦明确写道:“司马迁(约公元前145—前87)字子长,生于龙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西汉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幼年一面耕牧,一面诵读古文,二十岁以后(注:《自序》云:二十而南游江淮)漫游邹鲁、江淮、会稽、巴蜀、昆明,足迹几遍全国……武帝天汉二年(前99)司马迁为申述李陵因寡不敌众而降匈奴之事惨遭宫刑(亦名‘腐刑’,为极残酷割切生殖机能之刑使之断子绝孙),出狱后,任中书令(当时这种官职由宦官担任),他以刑后余生怀着满腔孤愤,坚持著作,终于在公元前九十一年完成了《史记》这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评语)的不朽巨著”。

综撷诸论:一、翔实叙明了司马迁二十壮游的经过及其巨大收获;二、论评司马迁遭祸受刑后怀着满腔孤愤坚持著作,完成《史记》的无畏精神;三、虽曾省父 于河洛之间,终未提出有涉韩城事;四、明确肯定司马迁生于今河津龙门,为山西河津龙门人。

以上所述,谓之有论述可稽。

七、有事理可辨

志为一方信史,史乃历史记录。然而,因历史之推移,疆域之变迁,环境之改异,政区之沿革等诸因素,历史人事以讹传讹者颇不乏例。必须慎重考证,诸方核实,方能避免以虚讹实,以假讹真之遗误,而还历史之本来面目,司马迁实在生地是汉河东皮氏,今山西河津龙门人,西辛封村是他的故里,既有史籍可查,有自序可证,有实证可据,有史志可依,有诗联可佐,有论述可稽,史籍记载斑斑,实址遗存昭昭,历史事实,千古不疑。

有人会问:“那么陕西韩城芝川镇的司马迁墓庙作何解释?”对此,历史早已作了明确回答,司马迁自己也早已作了明白解释。为明确事实,摆清事理,姑再作如下综合:一、籍贯,亦即一个人的自身出生或家庭久居的地方,故一个人的籍贯应以出生地为准,不能以死葬地来定,此为古今中外一致因循的常理,司马迁生于山西河津龙门地方,其籍贯、故里亦即山西河津龙门;二、司马迁祖籍迁徙之地有程、晋、少梁、河内(即河东,今晋南河津)等地,其出生地是山西河津龙门,持韩城说者避开其它只谈少梁,显然有避出生而就祖籍之失误;三、夏阳,即古少梁邑。所指今韩城芝川镇乃司马氏远祖于公元前621年因避晋乱出奔迁居于此的远祖居地,距司马迁出生年代(注:据近代学者王国维考证认定为汉景帝中元五年,即公元前145年)早490余年,而改称夏阳之后,又有迁徙,何能以近五百年前的远祖籍居而后又有迁移他处的地方,作为司马迁本人出生地籍贯的事理,若以祖籍为出生籍贯,司马迁不是至少要有四个籍贯吗?四、陕西韩城芝川镇是司马氏的祖籍宗地之一,司马迁自述他的六世祖靳葬华池,四世祖昌,曾祖无泽,祖喜皆葬高门,皆在芝川镇西北,是其六世祖后诸祖的葬区。司马迁生于山西河津龙门,何能以其远祖、祖上的死地、葬地作为司马迁本人出生籍贯?例如:孙中山先生是生于广东中山县(原香山县)人。

逝世后遗体葬于南京中山陵,谁能说他是南京人。五、韩城芝川镇今存有司马迁墓祠庙,有人以此作为司马迁籍贯的依据。芝川镇是司马迁的远祖居地和诸祖葬区,当地后人为纪念这位史坛伟人,为光耀地方而设庙、设祠、积墓而与其祖籍同荣,祖茔同祀。此一情况,一如川、陕人士仰慕孔明学行而在成都、沔(嵋)地设庙设墓祭祀纪念。但绝不能以庙讹为其生地籍贯。诸葛亮的籍贯是琅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千古不变,至其庙在成都,墓在五丈原(今陕西沔(嵋)县),谁也不能说他是四川人或陕西人。韩城芝川镇之有司马迁墓、庙,一如陕之有孔明墓、庙,既符合古代墓俗,又是历代常有的惯例,为仰慕先贤,光耀地方,事出诚意,实不能以墓庙讹传为其出生故里;六、司马迁自述“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是他根据自己生身地的山水环境而述其家乡情景。河津即在黄河之北,龙门山之南,这是千古不可变移的自然形势。司马迁自述牧河山之阳,不仅有以自己生于龙门大好河山而自豪的热烈豪情,有以龙门而重桑梓的强烈乡感,而且更有点明乡里籍贯而昭明后世的明确用意。这是司马迁明明白白肯定他是今河津龙门,即汉河东皮氏龙门人的最有权威的历史文字记载,也是最可靠的历史证据。作为史学工作者,我们何能竟抹杀司马迁本人的自述而武断地将河津擅行改为韩城?更不能以其祖籍和墓祠存址而讹传为其出生地籍贯,这一历史讹误该是正本清源还历史之本来面目。

综上所述,查之史籍,证之自序,据之实址,依之史志,佐之诗联,稽之论述,辨之事理,证明、稽实并澄清了历史事实:司马迁的实在生身地,是河东皮氏龙门,即今山西河津龙门人。

(原载《山西文献》第五十一期,作者邱文选,山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三晋文化研究会会员。)

上一篇: 李联琨绘《台湾前后山全图》
下一篇: 揭秘清朝皇帝为何亲猎虎:演练祖上传下来的技能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