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孟子》,《汉书·艺文志》著录其书十一篇,然而这一篇数实乃兼该“中外”而言,即东汉人应劭所说“作书中外十一篇”者(应劭《风俗通义·穷通》),后世学者颇以为此“中外”之别,即古书“内篇”、“外篇”性质之异(如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七《孟子外篇》条),然而清人周广业以为“天子所藏书皆谓之中,学官及民间所有皆谓之外。盖自孝武开献书之策,立写书之官,凡诸子传说皆充秘府,《七略》所谓外有太常、太史、博士之藏,内有延阁、广内、秘室之府是也。刘向校《晏子》,称‘有中书、太史书、臣向书〔向所有者〕、参书〔长社尉杜参,向与同校中秘书〕凡中外三十篇,定为内篇六,外篇二’,例正如此。《孟子》在武帝时,七篇早入大内,故曰‘中’,亦言‘内’,犹今称中秘书为内府书也。其上太史及学官所肄、子长所见本,皆止七篇。至成帝时陈农所求、刘向父子所校,续得民间本,增多四篇,以中秘所未有,故谓之‘外’。中书多古文善本,外书容有增窜,是以赵(岐)、刘(熙)作注,俱以中书为定也”(清周广业《孟子四考》卷一《逸文考》)。所谓“子长所见本”即《史记·孟子列传》所记“作《孟子》七篇”者,而东汉人赵岐给《孟子》作注,明言仅其中“内篇”七篇系孟子所作,其余“外书四篇”,“其文不能弘深与内篇相似,似非孟子本真,后世依放而托之者也”,因为完全不靠谱,所以赵岐一挥手,就通通把这些垃圾割下来扔掉了(最近在江西南昌海昏侯刘贺墓发现的《齐论·知道》就是同等货色),剩下的还是司马迁见到的那种七卷《孟子》原本(赵岐注《孟子》卷首《孟子题辞》)。
辛德勇《汉书》概说|《汉书》的篇幅有多大?
辛德勇《汉书》概说|《汉书》的篇幅有多大?譬如《孟子》,《汉书·艺文志》著录其书十一篇,然而这一篇数实乃兼该“中外”而言,即东汉人应劭所说“作书中外十一篇”者(应劭《风俗通义·穷通》),后世学者颇以为此“中外”之别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