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红了800多年!朱熹有怎样传奇的一生?

红了800多年!朱熹有怎样传奇的一生?

红了800多年!朱熹有怎样传奇的一生?红了800多年!朱熹有怎样传奇的一生?,南平市政府

朱熹

是孔子之后儒学集大成者

他的学问

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

他曾批评科举

他的著作反成了科举的标准答案

他被官场排挤

他的思想却成为钦定的官方哲学

他的儒学思想

穿越800多年传承至今

成为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

红了800多年!朱熹有怎样传奇的一生?

朱熹一生70余载

在闽北度过了62年的漫长岁月

期间,他在武夷山、建阳、

政和、建瓯、延平等地

成长学习、著述讲学、立说授徒

“琴书五十载”

创建了武夷精舍、考亭书院等

朱子理学在这里萌芽、成熟、传播

下周一,南平将在朱熹晚年定居之所

考亭书院举办一场论坛

持续推动朱子文化传承发展

image.png

建阳考亭书院

今天,小编带你回顾了解

朱熹传奇的人生经历

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大贡献

↓↓↓

朱熹生平简介

朱熹(1130—1200),字元晦、仲晦,号晦庵、晦翁。后人尊崇为“朱文公”或“朱子”。

朱子在南宋建炎四年(1130)九月十五日出生在福建尤溪城南的郑安道宅,因尤溪古名沈溪,又取乳名“沈郎”。8岁时随父朱松进京为官,寄居浦城,开始他的启蒙教育。11岁随父迁往建瓯,在建瓯接受儒学教育,14岁其父朱松去世,寄托给崇安五夫的三先生(刘子荤、刘勉之、胡宪),在这里接受了书院教育。绍兴十七年(1147)八月, 十八岁的朱子参加建州乡试,获赐进士出身。被选授为左迪功郎,担任同安县(今厦门市同安区)主簿,任职三年,振兴教育,改革风俗。回乡后徒步到延平拜延平先生李侗为师,开始进入理学的门槛,在李侗的指导下,朱熹经世有为,先后上书皇帝,倡导抗金救国,反对议和。在治学的过程中,朱子悟出了儒学的真谛,清除原先禅学对他的影响,称为“逃禅归儒”。此时朱熹学问蒸蒸日上,称为“鸢飞鱼跃”时期,写下许多了脍炙人口的《春日》和《观书有感》诗作:“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子从同安回到五夫,专心致志钻研儒学。期间,朝廷多次任命派遣,但朱子无意做官,乾道七年(1171)他在五夫创建社仓,开救荒之先河,被誉为“先儒经济盛迹”。

乾道三年(1167)后,朱子为了博采众长,走出福建,与浙江、江西等地的学者开展交流。远涉二千余里到潭州(今湖南长沙),与湖湘学代表人物张栻论学,史称“朱张会讲”,会讲后,朱熹学问提升很快,成为福建道南一脉的领军人物,与湖湘张栻、浙东的吕祖谦三足鼎立、称为“东南三贤”。乾道五年(1169),朱子母亲祝夫人去世,并在次年安葬其母在建阳马伏天湖北面,朱子在墓旁建“精舍”,在此守墓、读书。著述。淳熙二年(1175)四月,吕祖谦与朱子在建阳相遇,共聚于“寒泉精舍”,他们研读了北宋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等人的著作,夏,朱熹与“心学”代表陆九渊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鹅湖寺论学。史称 “鹅湖之会”,虽没有达到统一思想的目的,但朱子和陆九渊还是深受启发。淳熙五年(1178),朱子上任南康军(今江西星子县)知军,在任期间修复了久负盛名的白鹿洞书院。为了规范书院教育,朱子制订了《白鹿洞书院揭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书院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教育章程。淳熙八年(1181),朝廷委派朱子前往浙东赈灾,任浙东提举,在做好赈灾的同时,连续六次上疏弹劾不法官员,在朝廷中引起强烈的震撼。淳熙十年(1183)正月,朱子受命主管台州道观,居住在武夷山,在武夷山九曲溪畔隐屏峰下创建精舍。朱子在此八年,汇集群言、讲学著述,刻印了《太极图说解》》《大学章句》《中庸章句》等,标志《四书集注》思想体系的诞生,张轼称道:“当今道在武夷。”

淳熙十六年(1189)年二月,宋光宗继位。朱子先是被任命为漳州知州。朱子在漳州察访民情、发布了一系列政令,极力推行重新丈量田亩、合理贫富负担的正经界。绍熙二年(1191)正月,朱子三十八岁的长子朱塾在金华病逝,悲痛欲绝,上书请改祠官,卸任返乡,寓居建阳童游桥亭。绍熙五年(1194),朱子首次受诏赴经筵讲义,讲《大学》之旨,宁宗褒奖朱子,授其为朝请郎,赐紫金鱼袋,朱子在御前侍讲,引起了反儒学权贵的妒恨,绍熙五年(1194),宁宗以“朱子迂阔”为由,将在朝仅四十六天的“帝王之师”朱子逐出御前经筵。朱子回到考亭,将读书、藏书的小楼命名为沧洲精舍(宋理宗时赐“考亭书院”题额)。庆元元年(1195)秋,宁宗听信反儒道的朝臣谗言,将儒道视为伪学,下旨罢免朱子祠职。朱子身患重病,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周易参同契》考异和《楚辞后语》六卷、《楚辞辩证》二卷及《楚辞集注》。生命不息、“残编”不止。三月九日午时初刻,朱子阖逝,享年七十一岁。安葬在建阳唐石里(今福建南平市建阳区黄坑镇)九峰山下大林谷。

世评

清康熙称朱熹: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归。

朱熹学生黄榦在(《朱子行状》):道之正统,待人而传……由孟子而后,周、程、张子继其绝,至先生而始著。

南宋词人辛弃疾: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南宋词人陆游:某有捐百身起九原之心,有倾长河注东海之泪。路修齿耄,神往形留。公殁不亡,尚其来享。

清初江藩:晦翁是宗孔嗣孟,集诸儒之大成者也。

宋人黄震《黄氏日抄》云:晦庵为《集注》,复祖诂训,先明字义,使本文坦然易知,而后……发其指要。

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李约瑟文集》):朱熹是一位深入观察各种自然现象的自然学家 。

清人全祖望(《宋元学案.晦翁学案》):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矣。江西之学,浙东永嘉之学,非不岸然,而终不能讳其偏。

在央视四集纪录片《朱熹》中

我们可以了解到“朱熹的重要性”

以及“对当下的现实意义”

第一集 《继往开来》

image.png

本集立足文化发展史的角度讲述朱熹的历史地位。

开篇以清康熙年间,朱熹被康熙帝列入孔庙大成殿十二哲人的史实作为切入点。朱熹是十二哲人中,唯一一位与孔子处于不同时代的,但被列入十二哲人的后人。通过讲述康熙帝将朱熹奉为高位背后的原因,以及朱熹在元明清的史料记载中享有极高评价背后的原因,讲述朱熹在中华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朱熹还通过对儒学的改造,如出版《四书集注》,将儒学民间化和世俗化等,将中华文化重新拉回孔孟之道,以此点出朱熹的地位——儒学的集大成者。本集的最后一部分以国际视野展现朱熹对于韩国、日本和欧洲的影响。

第二集 《以民为本》

image.png

史和关于朱熹的历史记载,以朱熹的四次被贬为架构,讲述朱熹的坎坷一生。突出他为国为民的执着追求和精神取向。

朱熹所处的南宋时代,国家偏居一隅,不断受到金的侵扰,内忧外患。朱熹自幼学习理学,内心深植了理学者所特有以家国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取向。但是,他的这种固执的追求却经常与现实发生碰撞,提倡对金主战的朱熹经常受到朝廷主和派的谄媚之臣的排挤;性格固执坦率的他,经常直言上谏,因此仕途坎坷。最后,朱熹的学问被定为伪学,他也是落魄而终,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家国情怀坚守,和对世事的抗争。

朱熹去世后,他的名号被平反,他的学说被奉为元明清的统治思想。结尾处点出,朱熹一生沉浮,离不开他人生极致追求——为国家、为社会坚守的精神。

第三集 《尊礼重道》

image.png

本集立足于祠堂、婚礼、祭礼等当下中国市民社会的传统习俗,讲述朱熹儒家理论民间化和世俗化的成果——朱子《家礼》,及其对中国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的重要影响。

以安徽大学刘伯山教授对于徽州古村落的田野调查,以朱熹后人朱杰人的传统婚礼实践,以安徽黟县牌坊群等为案例,讲述朱子《家礼》对于中国人生活的巨大影响。今天,中国人奉行的婚丧嫁娶、饮食起居、伦理道德、长幼尊卑的种种仪制都是由朱熹流传下来的。

正是朱熹,将一直居于庙堂之上的形而上的儒家理论转向了具有实践意义的民间传统文化;也正是他对儒学民间化和世俗化的改造,让儒学在真正意义上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石。

当然,朱熹的某些思想也有它的历史局限性,有些也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我们要用扬弃的观点对待。

第四集 《明德崇教》

image.png

本集立足中国的四大书院之中的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讲述朱熹的教育思想,展现其对于中国书院文化,乃至中国教育中“德育教育”发展的重要影响。

本集以现存于白鹿洞书院的《白鹿洞书院学规》为切入点。朱熹将自己的教育思想浓缩于这几百字的文章之中,这也是后世几百年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韩国等国家建造书院的指导性纲领。而在这篇文章中,朱熹不仅规定了书院的功能、如何建制等等,其中最为主要的篇幅讲述的是如何进行德育教育,这也是朱熹教育思想最为核心的内容。

为了实现这一理念,他给教育分为了两个阶段,即小学与大学,并以此编著了《小学》与修订了《大学》。他强调小学在于知事,也就是培养具体的习惯,而大学在于明理,也就是懂得哲理。即便在今天,他这样的理念,依旧具有现实意义。

朱熹一生不仅恢复了白鹿洞书院、鹅湖书院,还重建了岳麓书院,并开创了会讲制度,还自己建立了武夷精舍等。以此将自己的思想流传于后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篇: 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
下一篇: 【社科锐评】中华文明探源的历史意义与中国考古学的未来之路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