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的世界里,各种野史故事总能刷新我的认知。
网友们常常以一种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态度,疯狂挖掘并热炒这些野史。
像“苏轼与张怀民私生子”这样的故事,在这股热潮中甚至都排不上号。
若放在现代,这简直就是制造黄色谣言,不过是针对古人的黄色谣言罢了,而古人无从回应,只能任由这些传言在网络上肆虐。
“钩子文学”就是这样一种奇怪的黄色谣言。
2024年了,网友们从单纯的阅读野史发展到了自己编写野史。
在网络上搜索“朱元璋”,竟然出现了“朱元璋卖钩子”这样的相关词条。
其实,这个梗最初源于知乎上的一个问答。一位网友提问“朱元璋为什么保留他做过乞丐的历史”,于是有人在回答中编了个离谱的说法:
因为回答内容过于震撼,这个说法迅速在互联网走红。
几乎每一个历史名人,都难逃被网友编排的命运。
如果这些古人能从棺材里爬出来回应,估计这些网友早就收到传票了。
代入这些历史人物的角度来看,我真想跳出来扇编造者两巴掌。
这种编造简直就是造谣!
这完全不能称之为野史,而是网友自己的无知。他们用一种自以为是的态度去扭曲历史。
他们亵渎了历史上所有的王侯将相,把历史的严肃和庄重戏谑成了一场闹剧。
很多野史看起来都荒诞不经,但“野史”的“野”,并不是狂野的“野”,而是相对于正史的一种民间记述。
如果说正史是“在朝”,那么野史便是“在野”。
所谓正史,一般指的就是我们熟悉的二十四史,包括《史记》、《汉书》等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
它们记录了从黄帝时期到明朝崇祯年间的朝廷大事。
而除去这些正史,其他的故事则算作野史。
野史不仅包括那些“水分极大”、充满戏剧性的市井传闻、小说话本,还包括当时文人大臣撰写的书信、墓志铭等文学作品。
“钩子文学”非常无聊,网友们既没有亲眼所见,也没有实际证据,完全是自娱自乐的意淫。
那么,野史到底能有多离谱呢?
让我们先来看一个被广泛流传的离谱野史——“武则天是男人”。
这听起来像是一个荒诞的笑话,但在一些网络论坛和社交媒体上,竟然有不少人信以为真。他们认为,武则天之所以能够在男性主导的封建社会中崛起,是因为她本质上是个男人,并且通过种种手段隐瞒了自己的真实性别。这种说法完全没有任何历史依据,纯粹是某些人的恶搞与想象。真实的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女皇帝,她通过自己的智慧和手腕,在那个时代开创了一段辉煌的历史。而这些无端的猜测和恶搞,不仅贬低了她的成就,更是对历史的无知与亵渎。
另一个更加离谱的例子则是关于孔子的。
在一些网络帖子中,有人宣称孔子其实是一位时间旅行者,是从未来回到古代传授知识的。这种说法荒谬至极,却引发了一些网友的狂热讨论和追捧。他们认为,孔子在古代社会中表现出的智慧和远见,完全超越了当时的时代水平,只有时间旅行者才能解释这一切。这种荒诞的假设完全无视了孔子作为古代思想家和教育家的实际贡献。他的思想和学说,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经过数千年历史检验的。把孔子说成是时间旅行者,简直是对他伟大思想的侮辱。
类似这样荒谬绝伦的野史,在网络上还有很多。
“李世民是外星人”、“秦始皇未死,长生不老”、“杨贵妃没有死,而是去了日本”……这些说法听起来都像是天方夜谭,但在某些人看来,却似乎具有某种吸引力。
这些野史的产生,固然有网络时代信息传播迅速、真假难辨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一些人对于历史的轻视和娱乐化倾向。
他们并不关心历史的真实与否,只是在编造和传播这些荒诞故事中,寻找一种娱乐和消遣的快感。
然而,历史并不是用来娱乐的。
它承载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记录着前人的智慧与教训。
我们在学习历史时,应该带着敬畏之心,尊重历史的真实与严肃,而不是随意编造和扭曲。
那些肆意篡改历史、传播荒诞野史的人,最终只会让自己陷入无知和愚昧之中。
正如那句老话所说:“不学历史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
我们应该铭记历史,尊重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而不是将其当作一种娱乐的工具。
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辨别真伪、尊重历史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过去,洞察现在,走向未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