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林逋,是因为他的一首《秋江写望》,读一遍,便觉如入画卷。
苍茫沙咀鹭鸶眠,片水无痕浸碧天。
梅妻鹤子(梅妻鹤子的诗人是哪一位)
最爱芦花经雨后,一篷烟火饭渔船。
然后,又读到了他的《山园小梅二首》,上篇第一句读来便是十分惊艳。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剪绡零碎点酥乾,向背稀稠画亦难。
日薄从甘春至晚,霜深应怯夜来寒。
澄鲜只共邻僧惜,冷落犹嫌俗客看。
忆着江南旧行路,酒旗斜拂堕吟鞍。
素来文人爱梅花,多爱其凌霜傲雪,孤芳自赏。几多清俊瘦骨,好比桀骜自身。
可这林逋老先生的梅花,在百花煞尽的冬日,不仅凌霜傲雪,独绽枝头占尽小园风光,比那花王牡丹还多几分雍容自在,艳绝群芳。有客寻香而来,赞叹几番,她还看不上人家呢。
寥寥几笔写花,写人;写人,写己,当真有趣。
林逋一生,虽然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却志不在仕。四十多岁的大好时光就过上了隐居的生活。或许,正是因为他饱读诗经,才会有了隐居的想法。
人活一世,兢兢业业是一生,了无牵挂也是一生。
发肤受之于父母,或许不可轻动,可生活的方式,却是可以自己选择。林逋是幸运的,他不是普通的贩夫走卒。
《西湖拾遗》记载:林逋的祖父名克己,曾出仕五代时吴越的钱镠王,“为通儒学士”。 《鄱公传略》记述:禄公第四世孙鄱公(公元401年)举孝廉,值桓玄反晋,公不满时政,隐居杭州万松文迪岭,夫人郑氏生二子高之、远之,其后裔林逋。
如此家族,即便不问世事,隐居数代,只怕也不需要为吃穿用度犯愁。所以林逋不需要像陶渊明那样,为五斗米折不折腰这种事愤然下笔,这不在他的思考范畴。
他有隐居的能力,有傲气的底气,才能有看淡万物的双眼和可求而不求的内心。
林逋快乐吗?从他的诗来看,他不仅快乐,而且看着别人羡慕着他的快乐,他更快乐。
这或许,就是宋代的诗和远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