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姓氏,都是有不同来源的,冯氏也一样,有两大来源——
其一,归姓冯氏,在尧舜时期,起源于东夷中的冯夷,在今山东、河北一带。《孟子》记载,帝舜出生于今山东省潍坊市诸冯村一带。
历经夏商,到春秋时期,发展到河南郑国。春秋时期的郑国大夫冯简子,被认为是归姓冯氏的始祖,实际上,他只是归姓冯氏的一部分人的始祖,他的封地,被称为冯邑,在今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县冯城村一带。
其二,姬姓冯氏,是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的后裔。春秋时期,晋献公在位期间,大肆扩张,毕公后裔毕万,为晋国大夫,作战勇猛,得到封地魏国,毕万的后裔,继承为魏国子爵,以魏为氏。春秋末期,魏国独立。战国时期,今荥阳一带归于魏国,毕万的一支后裔魏长卿,封于冯邑,称为冯长卿,其子孙以冯为氏。
本篇主要说说两大来源之一的姬姓冯氏。且说,姬姓冯氏,不但在河南一带发展,还分出其他两支,一支向北,向赵国发展,如上党郡太守冯亭;一支向南,向楚国发展,如楚怀王在位期间的著名大夫冯郝,冯郝这一系,后世在湖广一带颇为发展。
姬姓冯氏在河南的发展,其中有颍川冯氏,为著名支系,东汉开国名将“大树将军”冯异,就出自颍川冯氏。这一系,后来发展到安徽、江苏、浙江等地。
而冯氏最为著名的,是向北、向赵国发展的一支,这一支,后来形成长乐冯氏、岭南冯氏、香港冯氏、海南冯氏等很多支系。
其中,香港冯氏的代表人物,是开创了新鸿基集团的房地产大亨冯景禧,而海南冯氏的代表人物,是创建了红军琼崖独立纵队的冯白驹、红色娘子军连长冯增敏。
新鸿基地产
赵国冯氏,在汉宣帝时期,出了著名人物冯奉世,他经营西域,颇有功绩,他自河北移居关中长安以南的杜陵县,形成了杜陵冯氏。
冯奉世是西汉汉宣帝时期的左将军,封关内侯,他有八子四女,其中,冯逡,字子产,任职陇西太守;冯参,字叔平,任职谏大夫,封宜乡侯。
冯逡(QUN,一声),其后裔形成陇西冯氏;冯参,其后裔形成长乐冯氏、京兆冯氏、岭南冯氏、香港冯氏、海南冯氏等等。
在古代,关中、中原的汉人,有三次大规模南迁,第一次,西晋末年,五胡乱华,关中、河南、山西的汉人大举南迁长江流域;第二次,唐末五代大乱,关中、河南汉人大举南迁今福建一带;第三次,元灭南宋,北方汉人大举南迁,至广东、江西一带的山区,形成客家人。
在第一次南迁中,陇西冯氏,南迁今江苏一带,在后世,形成苏州冯氏、常州冯氏等。
苏州冯氏,包括不少分支,如,葑溪冯氏,这一支出了明时期作家冯梦龙;木渎冯氏,这一支出了清时期思想家冯桂芬;还有蠡墅冯氏等。
冯梦龙,出自苏州葑溪冯氏,他兄弟三人,冯梦桂,冯梦龙,冯梦熊。其中,冯梦龙别号“陇西君”,冯梦熊则号“杜陵居士”,表明他们出自杜陵冯氏中的陇西冯氏。
冯梦龙,1574到1646,活了七十二岁,与万历是同龄人,主要活动于明后期,中国古代文学家、思想家、戏曲家,是明南直隶省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市区东部)人氏。冯梦龙出身士大夫家庭,与兄冯梦桂、弟冯梦熊,并称“吴下三冯”。冯梦龙思想活跃,于考试的八股文并不擅长,因此屡试不第,所以,一生仕途不畅,明崇祯年间,才得以补了贡生,1634年,任福建省寿宁知县。任满后,回乡从事著述。晚年奔走反清大业,未成,忧愤而终。
冯梦龙家富藏书,而著述甚丰,他编著的话本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他编著的长篇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更是影响极大。冯梦龙的著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作出了独到的贡献。
古典长篇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
冯家三兄弟,冯梦龙、冯梦熊,无后,只有大哥冯梦桂这一系,传承下来了。
冯梦桂曾孙冯勖,字方寅,号勉曾。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历代神仙通鉴》(又名《三教同原录》),其中,冯勖所作序文中有以下文字:“康熙庚寅(1710年)初夏,翰林院检讨葑东冯勖题于郊圃之石帆舫斋并书”。
冯勖(XU,四声),1650到1725,活了七十五岁。
康熙十八年,亦即1679年,三十岁而立之年的冯勖,进京应征博学鸿词,被选中,列为一等,在科考中,中二甲进士,特授“翰林院检讨”职务,跻身文人最高精英集团。在历史上,冯勖以孝闻名,《民国吴县志·卷七十下》有冯勖一则,说,清初,他的父亲冯六皆,客居福建教书,而冯勖和祖父、母亲一起在故乡苏州生活。战乱年间,苏州也发生灾荒,当时冯勖正在家乡教书做塾师,教书换得一点粮食,就给祖父、母亲吃,自己则和妻子采野菜充饥。后来,三藩之乱,冯六皆于福建古田病故。冯勖当官后,请假去福建,千辛万苦找到父亲的棺木,运回苏州。
冯勖六十余岁时退休,回到苏州,安度晚年,子孙满堂。
靖难之变以前的苏州冯氏,和靖难之变以后的苏州冯氏,来源不同,冯梦龙这一系的始祖冯昌,是在靖难之变中,为躲避战乱,而移居苏州的,从根上说,他们是古代赵国冯氏的一支;而之前的苏州冯氏,则是颖川冯氏的一支,是大树将军冯异的后裔,朱元璋为了削减曾为张士诚东吴都城的苏州的实力,将明初的苏州冯氏,迁徙到扬州的宝应县、高邮县一带。
颍川冯氏,其中,大树将军冯异这一系,称为“大树堂”,自汉以后,千百年间,他们经河南、安徽,一直迁徙到江苏、浙江一带。
北宋时期,冯异的后裔,已经有一些迁徙到今浙江一带,据《嘉靖宁波府志》卷三《选举表·进士·慈溪·宋》记载,宋英宗时期,明州慈溪县人氏冯师古,得中进士。明州,即今宁波。
元末明初,名将冯国用、冯国胜兄弟,则出自安徽冯氏,其中,冯国胜,即冯胜,为明初三位大将军之一。1387年,冯胜率明军征讨辽东元军,一举夺取辽东,并入明帝国版图。
清时期,安徽冯氏的一支,迁往直隶省,即今河北省,这一支,后来出了民国时期直系军阀冯玉祥。
明初版图
浙江冯氏,也是支系不少,如,上虞永丰冯氏、绍兴冯氏、慈溪冯氏,等等。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则有一支海盐冯氏,清中期,这一支出了冯玉庭,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在待葑庙(今元通乡),开设广盛酱园,生产酱油、乳腐等。
其后裔冯缵斋,1840到1887,活了四十七岁,字肇曾。洪杨之乱,酱园歇业,冯缵(ZUAN,三声)斋,携分得银钱至沪,于同治元年(1862),在上海南市开设冯万通酱园,用祖传工艺生产酱油,色浓质厚,尤以“三伏晒油”闻名,业务迅速扩大,财源滚滚。冯缵斋去世后,后裔继其业。至1956年,冯万通酱园拥有职工数十人,年产酱油2000吨左右。公私合营后,改称冯万通酿造厂,后来改为上海酿造厂。
同治十年,即1872年,冯缵斋在其海盐县住宅的后院,建成花园,称为琦园。解放后,冯氏后裔将冯家的三乐堂住宅和琦园,一并捐献给国家。
琦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央视拍摄电视剧《红楼梦》,其中的“大观园”,一部分取景于琦园,在此拍摄了不少场景。
琦园一景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