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家军: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岳武穆之忠,秦桧之奸,兀术之横,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物;岳母刺字、笑杀牛皋气杀杀兀术,十二道金牌召岳飞,这些烩炙人口故事,均出自清朝钱彩著、金丰增订的《说岳全传》。但鲜为人知的是,此书的增订者金丰,竟是永泰嵩口人。
如今世面流传的《说岳全传》(全名《精忠演义说本岳王全传》),二十卷八十回。该书现存最早的刊本清金氏余庆堂刻本目录署有“仁和钱彩锦文氏编次,永福金丰大有氏增订”。刻本上另有金丰序言,落款为“甲子孟春上浣永福金丰大有识于余庆堂”。
此书金丰序言落款所言的永福,就是今天的永泰县。
永泰县,早在唐永泰二年(766年)析侯官(即闽侯)县西乡、尤溪县东乡置永泰县,以年号永泰为县名。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因避哲宗陵讳,改名永福县。元、明、清一直沿用。民国三年(1914年)因与广西永福县同名,复改永泰县。
那么,由上文可知,中国古代有两个永福县。除永泰县改名为永福县外,另有广西永福县。那么金丰为什么只能是福建的永泰县而不可能是广西的永福县呢?请听独旅者为您一探究竟。
绿水绕城永泰城
南宋时期,宋高宗赵构奉行战略逃跑主义政策,由东京汴州(今河南开封)迁都临安(今杭州),偏安江南一隅。岳飞也就是在这时被十二道金牌招回临安,并在临安大理寺风波亭被赐毒酒遇难。关于这一事件,当时朝臣多有不平,老将韩世忠就曾以“‘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反诘秦桧“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的荒谬诡辨。而渴望光复中原的天下百姓,更是群情激愤。他们借助临安城瓦子“说话人”(评书人)大肆宣讲岳飞故事。宋朝吴自牧所著《梦梁录》对此曾有过记载。因此,杭州是岳飞事件的发生地,以杭州为中心的江南一带有着岳飞传说的先天基因。
之后的元、明、清三朝,其中元、清两朝都是外夷入主中原(元朝的漠北匈奴族和清朝蛮夷女真族),进而激发了大汉民族的国仇家恨。他们纷纷远离政治中心北京城,流亡至经济相对发达的江南一带进行反元反清活动。元朝的文天祥、清朝的郑成功无不如此。当这一切都归于失败时,他们又憧憬与呼唤着有一位汉族英雄横空出世,从而借以渲泄他们对异族统治的愤闷与不满。无疑,岳飞就是他们要找的理想人物。他的“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不正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复国理想吗?于是乎,元朝时期,不仅有杨维桢所撰《东维子文集》记载的“因延致舟中,为予说道君艮狱及秦太师事,座客倾耳耸”的岳飞评话(秦太师事说的是秦桧冤死岳飞父子而得阴报,岳飞死后化为厉鬼复仇的故事);更有杭州路总管李金初与杭州乡绅黄国捐资修建了岳飞坟和岳飞庙。明末清初岳飞故事更是以杂剧、传奇、说唱、小说等多种艺术形式在江南一带广泛传播。诸如:扬州柳麻子柳敬亭说宋鄂(岳飞)、姑苏城李海泉说《岳传》,均可略见。全丰所增订的母本《说岳全传》也是源自杭州仁和的钱彩编次。由此看来,增订者金丰所指的永福更应该是靠近江浙的福建永泰。因为,这里有滋生岳飞传说的深厚文化土壤。也有抵御外夷入侵的情感需求。而广西永福在封建朝代向来就是化外少数民族。既无滋生岳飞传记的文化土壤,也无抵御外夷入侵的情感需求。所以不太可能成为金丰所载的永福所在地。
风波亭:岳飞父子遇害处
然而,在福建永泰县是否有与之相呼应的金丰其人其事呢?接下去请大家跟随独旅者的脚步再探究竟。
据金氏族谱母本《彭城金氏族谱》本“支谱草略”及永泰县玉湖村金尔绵老先生编撰的金氏族谱上皆有记载:约在清朝雍正、乾隆年间,金氏族人先从福州北门外汤斜村(今晋安区新店镇)迁至永泰嵩口镇,乾隆五年(1740)又转迁至玉湖。为什么是玉湖村?因为在玉湖村,我们发现了一条重要的线索—一位名为“金峯”的孝子名字赫然出现在其母的墓碑上,同样镌刻在墓碑上的还有他的身份—邑庠生。
金峯,何许人也?据金氏族谱记载,金峯为金家迁居玉湖的金纯卿孙金士廉长子,名宣,讳峯,即为金峯。据说,玉湖瑞山堂厅前左右防溅墙头下端:“春暖观龙变,秋高听鹿鸣”、“地以栖鸾胜,门因结驷高”两幅对联即为金峯手书。后金峯、金宝二兄弟又建珠琳厝,至今尚在。今世所谓的玉湖寨即是。
邑庠生就是秀才。古之学子通过县、府两级考试的,称为“童生”,其文凭相当于通过会考的高中毕业生。取得童生资格,才可参加道试(又称院试),院试通过者称为“秀才”。秀才进入县、儒学读书后称“生员”,因古代州、县称邑,学校称庠序,故秀才又称“邑庠生”,其文凭相当于现在的大学生。由此可见,在当时,金峯可谓是一个有一定学历的社会底层的读书人。(与《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的学历相当)
这与现代历史学博士邹贺对《说岳全传》作者身份的认定是一致的。
邹贺认为,《说岳全传》作者对历史的了解极为有限:诸如《说岳全传》叙述周侗去世之年为宣和十七年九月十四日”。然而,宋徽宗宣和年号起于元年 ,讫于六年 ,共六年 。何来十七年之说。又如牛皋本是汝州鲁山(今河南鲁山县)人,而非小说所谓陕西人。牛皋之子名馔,而非小说所谓的名通。等等等等。由此邹贺推断:不管是编次者钱彩,还是增订者金丰都不是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人。他们的历史知识大多来自于瓦肆书场,而非汉籍坟典。这与金峯作为秀才这一社会底层文人身份殊是吻合。
金峯其母墓碑
金峯增订《说岳全传》的可能性。
要想知道金峯增订《说岳全传》的可能性,首先要弄清楚两个问题。其一是要弄清楚金丰作序的《说岳全传》大体成书时间。其二是金峯那时的可能年龄。
独旅者借助两则可靠的史料剖析金丰作序的《说岳全传》可能成书的时间。
其一是乾隆四十七年 (1782)浙江布政使刊发的《禁书总目》。书云:《说岳全传》十本,仁和钱彩编次。内有指斥金人语,且词内多涉荒诞。应请销毁”。这里没有提及金丰,因此被禁的应当仅是钱彩原本 。而从金丰增订的《说岳全传》未被列入禁书之列,说明当时金丰增订版《说岳全传》尚未面世。
其二是现存金丰增订的《说岳全传》最早的版本。此一版本系保存在英国博物馆的嘉庆六年福文堂刻本,共九集八十回。封面横刻:“嘉庆辛酉新镌”(即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正中书名《说岳全传》,右书仁和钱彩先生编次,左书福文堂藏板,附有金丰序言。”由此可知在嘉庆六年由金丰增订的《说岳全传》已经成书。
因此,可以断定,金丰增订版《说岳全传》成书时间当在1782-1801年之间。
接下去我们进一步考证金丰增订版《说岳全传》成书时金峯的可能年龄。
据金家族谱记载,金纯卿乾隆五年(1740)转迁玉湖,其祖厝由其子金惟昭建造。说明当时金纯卿已是垂垂暮年。我们不仿假设金纯卿当时年龄在60岁左右,按古时最迟20岁左右结婚(古时16岁左右为正常婚,20岁算晚婚)生子计,金惟昭建造老厝时年龄可能在40岁左右,其生子金士廉(金峯父亲)当在20岁左右。这时,金峯有可能已经出生了。而金士廉又仿老屋建瑞山堂,按40岁左右盖厝建房估计,这时,金峯可能已经20岁左右了。这与传说中的瑞山堂起厝时金峯为厅前防溅墙书写对联不谋而合。
如此看来,当金丰增订版的《说岳全传》于1801年面世时,金峯年龄大约60岁左右。完全有增订《说岳全传》的现实可能性。
玉湖寨:金峯兄弟建造
同时,在乾隆后期文字狱已有渐弛之势。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乾隆皇帝驾崩。二月,嘉庆帝处死和珅、开始亲政。为了缓和统治阶级与知识分子、满族与大汉民族的矛盾,稳定大清统治根基,嘉庆皇帝在其教师朱珪的倡仪下,要求刑部对乾隆朝文字狱案加以改正平反。然而,出于维护皇权的权威,却也始终没有明令废除文字狱。这种做法使得当时不少文人一方面有了“以吾笔书吾志”的强烈愿望。另一方面又心存余悸,有临渊履冰、动辄得咎、夕惕若厉的精神压力。金丰增订版《说岳全传》可能就是在这个时期、这种历史背景下诞生的。
正因为此书过于敏感(岳飞抗金抗的是清王朝的老祖宗)。以致于金峯在其所增订的《说岳全传》序言落款“甲子孟春上浣永福金丰大有识于余庆堂”中故意卯下三个与事实相抵牾的楔子,以此作为障眼法,意在逃避可能带来的文字狱之灾。从而也给后世的研究者带来莫大的困惑。
这三个楔子分别是:其一,故意在落款中把自己的真名实姓“金峯”误写成“金丰”,人为创设查无此人的假象。以此躲避锋芒,避免因文害身。其二,故意在落款中把成书时间误注为甲子年。据考证,最靠近金丰版《说岳全传》刊印年份(1801年)的前后两个甲子年分别是公元1745年和公元1805年。前者早于仁和钱彩编次的《说岳全传》被禁时间(1782),这与金丰版的《说岳全传》未被列入禁书相抵牾。后者晚于1801年,则又与金丰版《说岳全传》已刊印于1801年相抵牾。所以,独旅者认为,落款中的甲子年也并非是金丰增订版《说岳全传》真实成书时间。其真实时间当在上文考证过的1782-1801年之间。其三,落款中的“余庆堂”印书坊不可考。通查当时所有镌印书籍,除增订版《说岳全传》一书系余庆堂镌印外,并未发现有第二本镌印自余庆堂。这种现象极不正常。莫非,此书坊亦属杜造。“余庆堂”之“余庆”二字,总不免令人想起“劫后余生的庆幸”。这难不是金峯惶惶然却又希冀能得到幸免的真实心理写照。
由以上的论证得知,永泰嵩口的金峯就是《说岳全传》中的金丰。增订版《说岳全传》的作者就是永泰嵩口玉湖村人。这一说法也得到嵩口玉湖村金氏子孙印证:
“很小的时候,就听老人说,我们祖上出过一个很厉害的人物,《说岳全传》就是他写的。” 金氏玉湖支裔的第十三代孙金建文如是说。
《新镌精忠演义说本岳王全传》
金丰可能增订的内容
诸如前说,嘉庆对文字狱和稀泥的立场,既鼓励了当时的文人自由表达自我思想的愿望,又在文字狱的阴影下惶惶然不可终日,惕惕然如人将捕之。因此,《说岳全传》的增订者一方面要极力促成《说岳全传》的出版;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对传记内容做一些修正以达到取悦统治者的目的。细考《说岳全传》全书,独旅者认为金丰可能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说岳全传》进行有意识的增订。
其一、进一步完善了《说岳全传》的故事体系
关于岳飞的说唱话本,真正以岳飞名字冠名的,始于清初李玉《清忠谱》里记载的李海泉之说书,名曰《岳传》。也只有到此时,说岳评话才逐渐摆脱了孤立的单一的岳飞故事,而把它放在浩荡淼渺的抗金大背景下展示,从而建构出一篇内容丰富、篇幅绵长、民族意识鲜明抗金故事系统。然而,此时岳传故事还不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直至仁和钱彩锦文氏首次汇集众多说岳故事编撰而成《说岳全传》,以“全”冠名,有汇萃众长之义,计10本。而金丰本应是在钱彩锦文氏本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扩容。故冠之曰“增订”。最终辑成二十卷八十回的流传至今的《精忠演义说本岳王全传》。此书既出,其余说岳诸书尽皆消失。以此反观,亦可进一步说明金丰的增订是成功的。
其二、改变了以抗金为主题的思想体系
在增订本《说岳全传》之前,有关岳飞题材的说唱本,诸如《精忠旗》、《夺秋魁》等作品,均秉承抗金御敌、人心思汉的精神内涵。意在借岳飞抗金功绩来激励民心,以抵御、折辱作为曾经自称金人后裔的满清。然而,细读今本《说岳全传》,却有了抑宋扬金的基调。诸如《说岳全传》十五回兀术与陆登交战时,作者借兀术之口说出“自古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惟有德者居之。尔宋朝皇帝肆行无道,去贤用奸,大兴土木,民怨天怒。因此我主兴仁义之师,救百姓于倒悬……”将金国进攻中原归结为宋朝君昏臣奸。而陆登无话可对,只好举枪就刺。好一个无话可对,把作者的“篡逆”思想暴露的淋漓尽致。凡此种种,金丰版《说岳全传》中多有显露。这一切都是为金兵入侵正名。进而迎合清朝统治者。
其三,美化金国将领的人物形象
增订本《说岳全传》一反此前番帮将领粗鲁愚蠢的形象:书中金兀术不仅武力超群,而且酷爱书史,尤喜南朝人物,心地善良,敬爱忠臣,厌恶奸臣。如埋葬忠臣良将陆登夫妇,收养孤儿陆文龙;敬重忠臣李若水,送银两赡养李若水老母;砍死祸害国家的康王妃子荷香;祭葬梁山好汉呼延灼;发善心体恤断臂人王佐;等等。无一不是对金兀术为代表的金国良将的美化。
由此可知,金丰版《说岳全传》在增订的过程中,在弘扬岳飞精忠报国的民族精神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烙上了“清朝”这个特定时代的烙印。
秦腔:岳母刺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