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词语规范化之——佚事.轶事.逸事.doc

词语规范化之——佚事.轶事.逸事.doc

词语规范化之——佚事.轶事.逸事.doc词语规范化之——佚事.轶事.逸事异形词是现代汉语书面语中音义相同、用法相同而书写形式不同的词语。鉴于人们的认知习惯、语言使用的经济性原则和词语规范的通用性原则、理据性原则

词语规范化之——佚事.轶事.逸事异形词是现代汉语书面语中音义相同、用法相同而书写形式不同的词语。鉴于人们的认知习惯、语言使用的经济性原则和词语规范的通用性原则、理据性原则,同时也为了减轻语言学习者的学习负担,有必要对异形词进行规范、整理。本文对“佚事”“轶事”“逸事”进行了探讨,得出结论:“佚事”“轶事”“逸事”在现代汉语中是一组同音同义词。笔者建议将“佚事”“轶事”“逸事”三合为一,统用“佚事”。标签:词语规范化佚事轶事逸事自1955年全国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以来,现代汉语词汇的规范化工作在广大语言文字工作者的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由教育部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发布并于2002月31日试行的《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受到了广大群众尤其是语文工作者的欢迎。但词语的规范工作还远远没有停止,还需语言文字工作者继续努力。下面我们拟对“佚事”“轶事”“逸事”进行探讨。关于“佚事”“轶事”“逸事”三个词,我们曾对102位学生做过调查,让他们凭着自己的理解解释这三个词的意义,并分别造一个句子,结果答案五花八门,但是80%以上的学生能够解释“佚事”,而且解释得比较准确。部分学生把“逸事”解释为“愉快的事”,认为名人明星做的事就是“逸事”。

对“轶事”完全不熟悉,解释起来各不相同。《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第1617y安乐,安闲;逃跑;避世隐居;散失,失传;超过一般。【逸事】:世人不大知道的关于某人的事迹(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没有列词条“佚事、轶事”,对“佚、轶”的解释也很简单。该词典第1615从《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的解释,我们可以认为“佚事”“轶事”“逸事”在现代汉语中是一组同音同义词。此外,我们还可以从《汉语大词典》中了解这三个词语的意义:【佚事】(ysh),轶事。散失沦没而为世人所不甚知的事迹,多未经史书正式记载。《四库全书总目子部五一小说家类二》“癸辛杂志”:“书中所记颇猥杂……而遗文佚事可资考据者实多。”郑振铎《蝴蝶的文学》:“这一则故事,没有什么很深的意味,不过表现出一个淫佚的君王的佚事的一幕而已。”【轶事】(ysh),不见于正式记载的事迹。刘知几《史通暗惑》:“且案太史公云,黄帝、尧、舜轶事,时时见于他说。”秦牧《艺海拾贝画蛋练功》:“中西画史上都有这么一桩轶事。”【逸事】(ysh),谓散失沦没而为世人所不甚知的事迹。多指未经史书正式记鲁迅《集外集斯巴达之魂》:“我今掇其逸事,贻我青年。

”从《汉语大词典》对这三个词语的解释看,它们显然属于同音同义词。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经常见到含有“佚事”“轶事”或“逸事”等类词语的句子。比如:(1)你肯定不知道的19位美国总统的佚事。(2)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缤纷天地,精彩纷呈,来吧各位,把你所知道的奇闻轶事说出来。(3)在涧村调查,听到不少涧村的名人逸事,很有意思,记录下来,应该是在重新感受涧村的历史。从例(1)、(2)、(3)表达的意思看,“佚事”“轶事”“逸事”就是同音同义词。我们也可以从几部常用的辞书来探讨“佚”“轶”“逸”的含义,它们所包含的义项数量不同,但是“佚”“轶”“逸”不乏有含义相同的方面,或引申义相同,或假借义相按:《说文》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依形说义和兼考字源的文字专书,即《说文》中所解释的字的意义都是该字的本义,或者叫初始义,都是根据字形来阐释的字义。依《说文》,“佚”“轶”“逸”三字本义各不相同。《王力古汉语字典》:“佚,通‘逸’。安逸,同‘劳’相对。放荡。遗弃。”“逸,逃跑、逃逸。释放。闲适,安逸。隐逸、隐退。超绝,超过一般。也作‘轶’。散失,亡失。也作‘佚’。过失。”按:《王力古汉语字典》解释了“逸”“佚”的引申义和假借义,但没有单列“轶”,只是在解释“逸”“佚”时,同步解释“轶”并要求参照“”。

“”的意思是“马快跑”。三字之间假借义和部分引申义相同。字”。他主编的《古代汉语》第321页:“逸逃走。引申为“奔跑得很快;隐遁;散失,可写作‘轶’,也可写作‘佚’;超出常格,卓越(后起义)。放纵,安逸,安乐,也可写作‘佚’。”从王力先生“逸”“佚”“轶”为同源字的观点我们可以断定“佚事”“轶事”“逸事”为同音同义词。《汉字古今形义大字典》:“佚,从人失声兼会意。谓人销声匿迹。本义隐遁,隐逸。引申义:散失;遗忘、轻慢;放荡;美丽,美貌。”“轶,从车失声,本义后车超过前车;泛指超过,越过。引申义:袭击,侵犯;通‘逸’,散失;安闲。”“逸,从辶从兔(兔善跑),会意,表示行走迅疾之意。本义逃跑;引申义:跑,奔;释放;放纵;超过一般;散失,失传;安闲。”按:从《汉字古今形义大字典》对“逸”“佚”“轶”的解释看,它们之间的本义也是有联系的:轶(后车超过前车)逸(表示行走迅疾之意)佚(隐遁,隐逸),“逸”“佚”“轶”各自的初始意义之间存在直接引申关系,它们的引申义相同也就顺理了。我们可以断定“佚事”“轶事”“逸事”为同音同义词。《古代汉语词典》:“佚:安逸,舒服;逸乐,又放纵;美;丢失,散失,又遗弃;过失;通‘逸’,奔跑;通‘逸’,隐遁;通‘轶’,超过;姓。

”“轶,超车,又超过;追赶,又迫近;突击,袭击;飘逸;通‘佚’,散失;通‘逸’,隐逸;通‘溢’,水漫出来。”“逸:逃跑;奔跑;又快捷;释放;隐遁,又隐士;散失,又遗漏,缺失;快乐,闲适;又放纵;超越。”按:依《古代汉语词典》,“逸”“佚”“轶”部分意义相同,我们可以断定“佚事”“轶事”“逸事”为同音同义词。《汉语大词典》:佚:隐遁;不为世用。奔逸;逃亡。指使奔逸;使逃亡。安逸;安乐。指使安逸;使安乐。放逸;恣纵。过失;错误。失落;散失。通“轶”。超越,超过。轶:后车超前车。引申为超越。突袭,突击。超绝。散失。郭沫若等集校:“‘轶’与‘佚’通,失也。”通“逸”。安闲,逸乐。通“逸”。奔驰;逃跑。逸:奔跑。逃亡;逃跑。疾速。释放。散失;亡失。隐遁。指隐士。超过,超越。超逸;闲放。闲适;安乐。放纵;淫荒。过失。按:依《汉语大词典》,“逸”“佚”“轶”部分意义相同,我们可以断定“佚事”“轶事”“逸事”为同音同义词。基于汉字字形的表义性质,识字者大都习惯因形索义,因此他们对于“佚事”“轶事”“逸事”的使用可能更偏向于“佚事”,因为直觉会告诉我们,“佚事”应该是讲人的事(“佚”形符是“人”),不会是车子的事(“轶”形符是“车”),也不会是兔子跑的事(“逸”形符是“辶、兔”)。

我们对学生的调查结果也验证了这一事实。因此,鉴于人们的认知习惯、语言使用的经济性原则和词语规范的通用性原则、理据性原则,同时也为了减轻语言学习者的学习负担,建议将“佚事”“轶事”“逸事”三合为一,统用“佚事”。参考文献:[1]许慎.说文解字[Z].北京:中华书局,1963.[2]王力.王力古汉语字典[Z].北京:中华书局,2000.[3]王力.同源字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4]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M].北京:中华书局,1999.[5]吕景河.汉字古今形义大字典[Z].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3. [6]陈复华.古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7]罗竹风.汉语大词典[Z].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9. [8]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5. (何玉兰 广东罗定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527200)

上一篇: 春秋时期因斗鸡引发的一场血案
下一篇: 苏东坡玉林逸事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