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文史哲为中心的人文学科中,不似哲学那般讲思辨,也不似文学那般讲情感,历史关注的中心是事实(即通常所说的史实),也即过往所发生的一切,而事实是否存在以及如何言说,首先依靠的是能够证实或证伪事实的论据(史料),所以,历史研究的基础是史料。这是历史研究的独特之处。也正因为如此,历史学者常说的一句话是,历史研究是以实证为基础的学问,它在最大限度内依靠于各种各样史料的发掘,及在此基础上所做的解读。进而言之,近代史研究与古代史研究的史料基础又有很大的不同。古代史,尤其是距今相对久远的古代史,留下的文字史料是有限的(在印刷术未发明前更是如此),以致研究者可以基本通读某个朝代的大多数甚或绝大多数文字史料。与此相应的是,实物(考古发掘)史料在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补文字史料之不足。近代史则不然。随着印刷的普及,近代文字史料数量之庞大,已经到了没有任何学者有可能通读哪怕是其中一小部分了。而且,近代史料的形式也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发展,既有文字类的档案文献、著作、报纸、期刊等,也有影画类的图片、影像等,还有讲话录音等,其数量之丰富,形式之多样,可谓浩如烟海,无所不包。这既为近代史研究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可以使研究建立在坚实的史料基础之上,但也为他们带来了一定的苦恼:从哪里去找,以及如何去找到自己研究所需要的史料?何况,在近代以来全球化的进程中,任何一个国家的历史都与这个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和地区有着密不可分、千丝万缕、勾连一体的关系,研究某国的历史,其史料往往并不局限于该国所存,而很有可能也存于他国,从而更需要研究者放宽眼界,广为搜求,以使其研究建立在更为扎实的史料基础之上。本文即以本人若干年来在海外的访学及搜求史料为例,结合其他方面的材料和研究,谈谈中国近代史研究与海外所藏史料的关联,期以贡献于中国近代史研究者于万一。
汪朝光:海外藏中国近代史料与中国近代史研究
汪朝光:海外藏中国近代史料与中国近代史研究作者:汪朝光来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微信公众号原文刊载于《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在以文史哲为中心的人文学科中,不似哲学那般讲思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