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 火 张 垣
编者按
张家口地处太行山、燕山和阴山山脉交汇处,是华北平原与蒙古高原交界之地,是连接蒙古高原地区与中原的唯一要塞,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张家口这座城市重要的经济、军事、文化地位。翻开张家口这座城市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战争史,一处处声名远扬的昔日战场,一座座阅尽沧桑的要塞故垒,一段段气若长虹的长城古垣,诉说着从上古民族融合到解放战争最后决战期间50多场著名的战事,承载着历代前贤、爱国将领、仁人志士的丰功伟绩。张垣方志近期按公元纪年梳理了曾在张家口地区发生的重要战事,以飨读者。今天向大家介绍拉开中国战争序幕的黄帝与蚩尤的“涿鹿之战”,欢迎您在文章后与我们互动留言。
涿鹿之战
涿鹿之战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一个由准备阶段、战场摆布阶段、战争相持阶段和决战阶段构成的著名战役。涿鹿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场战争,是中国古代战争起源和中国军事文化形成的标志。中国军事博物馆介绍的中华首战即是涿鹿之战。
大约4700年前原始社会末期,随着有熊部落方国的振兴,周围一些部落依附有熊部落方国,使得有熊疆域迅速扩大。这时,为了方国的安全和发展,黄帝、炎帝采取了分治南北的措施。轩辕之丘是有熊国都,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由有熊部落方国军事领袖黄帝留守;炎帝为有熊行政首领,率兵南下太昊之地,一旦有变故即可南北呼应。
同时,黄帝、炎帝为了适应有熊部落方国发展的需要,“命蚩尤宇于少吴”(《逸周书》语),以治九黎(今山东)。蚩尤并非黄帝、炎帝旧臣,而是依附者中一位英勇善战的部落方国首领。臣服于有熊之后,受到了黄帝、炎帝的重用,为黄、炎重臣,曾驻守有熊部落方国北部重镇赤城。其在驻兵赤城之时,开采葛芦之山矿藏以造兵器。在为有熊开疆拓土建立功勋的过程中,蚩尤可能就有了不可告人的计划。炎帝派其施治于少吴后,他准备实现取黄、炎而代之的梦想。
蚩尤一到少吴,就假借黄帝、炎帝的名义,向九黎人横征暴敛,大肆掠夺民财,聚集战争财物,并“造立刀、戟、大弩”等兵器,积极进行战争准备,尔后逼黎民随其作乱。古代一个部落方国宾从另一部落方国,要举行设誓仪式后才能加盟。九黎人为了自己的誓言,开始不听蚩尤的叛逆之令。蚩尤便“作五虐之刑日法”(《尚书·吕刑》语),用割耳朵,削鼻子,毁坏生殖器官,给脸上刺字等办法,逼黎民随其作乱。九黎人在酷刑逼迫下,不得不顺从于蚩尤。蚩尤的行为,不仅制服了九黎人,同时也激起了黎民对黄、炎的仇恨。
涿鹿之战
炎帝闻讯,就率兵北上山东,筑邑空桑以监,并把这些情况告知黄帝。此时,黄帝、炎帝兵少而蚩尤势众,黄帝、炎帝兵弱而蚩尤势强。黄帝认真分析了这场战争的形势,开始积极进行作战准备。他充分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首先诱使蚩尤骄狂乱性,尔后用地利,因地之险置蚩尤绝境;用天时,因天之杀以伐死蚩尤;用人和,只杀蚩尤而不伤黎民。从地形地貌上看,轩辕之丘,地处涿鹿山之东北。涿鹿山南为海拔2400多米的灵山,涿鹿山东面为长达四十多里的灵山河谷,河谷两侧多为高山峻岭。每逢夏秋暴雨之后,山洪暴发,浊浪汹涌,声震于野。轩辕之丘东南灵山河谷谷口处有广阔的冲积性山间平地,无居民,也无耕田。轩辕之丘西、北、东三面,是山间盆地中的开阔平原。就气候而言,夏秋季节,涿鹿时常发生大雾弥漫两三日之久的天气过程。大雾过后,若熊耳山东峰(今黄羊山)有一片白云卧于山头(当地人称为“黄阳山戴帽”),其升天之际,就是天降暴雨之时。
如此,若将蚩尤引入灵山河谷,就可用自然之力——洪水将其伐灭。且灵山河谷除了涿鹿山东北、阪泉之东有一段黄土梁容易翻越外,其他地方无道路,只要锁住灵山河谷口,大队人马很难逃出灵山河谷。而轩辕之丘周围的开阔平原,有利于蚩尤骑兵驰骋,如在此处开战,则对黄帝不利。即使黄帝、炎帝两军合力,亦无胜算,有熊国历经艰辛开创的基业可能会毁于一旦。
正因为如此,轩辕黄帝首先派应龙秘密驻兵于涿鹿最南端的灵山北麓,在灵山河源头“水关”地方筑埙拦蓄灵山河水,以待天降暴雨后掘坝放水,以水冲伐蚩尤人马。对此,《山海经》中有“应龙处南极”“应龙畜水”的记载。黄帝又在阪泉之东、涿鹿山东北的几道沟壑中设下伏兵。命风后于轩辕之丘东南之釜山取“斗机”之法,造指南车以供战时之用,此遗址今名“定车台”。在轩辕之丘东北、灵山河谷谷口东侧黄土坡上开挖壕沟,以藏伏兵,待蚩尤兵马误进灵山河谷后,与轩辕之丘同时出兵,封锁灵山河谷谷口。
涿鹿之战
果然,蚩尤根本不把炎帝放在眼里,当炎帝从太吴率军北上少吴,筑空桑邑之时,完成战争准备的蚩尤,“登九淖以伐空桑”(《归藏》语)攻炎帝。而炎帝则一战即溃,一路逃向涿鹿。蚩尤紧追不舍,率九黎之军追到涿鹿。但是,出乎炎帝意外的是,黄帝既不让炎帝及其所率军队进入轩辕之丘,也不出兵援助,整个涿鹿之野,看不到任何兵力部署。于是炎帝只好奔来绕去,躲避蚩尤的追杀。但炎帝的奔走始终不敢远离轩辕之丘,希望黄帝能够及时出兵援救。蚩尤对炎帝追杀,一开始还不敢掉以轻心,他不知道黄帝为什么不设防,不陈兵,不放炎帝进入都城,不出手相援炎帝。他摸不清黄帝的葫芦里装的是什么药,生怕什么地方突然冒出一股兵来,打自己一个措手不及。但在多次对炎帝的追杀中,蚩尤确信平坦的涿鹿之野,没有任何迹象表明黄帝有军队埋伏。由此,他认为黄帝可能是不准备救援炎帝而求自保了。这就加紧追赶,想彻底消灭炎帝后再去攻打轩辕之丘。
当蚩尤追逐炎帝的大军进入灵山河谷之后,蚩尤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黄帝埋伏于阪泉之东沟壑中的军队突然出现,接应炎帝翻越涿鹿山东北的山梁,向阪泉方向而去。由于蚩尤部下勇猛无比,争相向山谷内涌去,蚩尤想控制也控制不住。当蚩尤发觉上当后,再想冲出灵山河谷,一切都为时已晚。黄帝指挥着都城及灵山河口东侧壕沟中的伏兵,从东、西两边合拢,把灵山河谷封锁得严严实实,并在这一通向外部的主要通道上布以八卦车阵。
此时,黄帝精心策划的兵力部署业已完成。这就是:应龙屯军于灵山北麓之水关一带,处于蚩尤之南;炎帝屯军山谷之西的阪泉,严守涿鹿山东北的这道黄土梁,以防蚩尤西逃;风后、力牧封锁着北面的灵山河谷谷口;蚩尤的东面是军都山以西的高峰。就这样,按照黄帝的设想,蚩尤陷进灵山河谷。
黄帝在占据有利地形,围定蚩尤之后,因为蚩尤军力强大、武器精良、勇猛善战,采取围而不攻的战术。他以特有的耐心去等待黄阳山巅“景云”的出现,准备利用自然之力——灵山河谷的洪水去剿灭蚩尤。
涿鹿之战
指挥战争是一门艺术。“上智伐谋,下智伐勇”,这是黄帝对战争指挥者职责的基本判别。
蚩尤虽被围在灵山河谷内,主要道路被阻断,但灵山河谷长达几十里,尚有很大空间。此时,蚩尤如想逃走,完全可以不惜代价,想办法翻山而去。然而,蚩尤认为,自己有着武器精良的军队,力量远大于黄帝,黄帝根本不是自己的对手,甚至认为黄帝的“围而不攻”是“怯而不战”。故而,勇猛善战的蚩尤,虽身处困境,却不逃不乱。他躲开灵山河谷中心河道,紧贴涿鹿山山根,在被后世称为“凶黎之谷”(《山海经》语)的地方修建他的“凶黎之丘”(《山海经》语,即蚩尤城)。
“蚩尤城”为南北狭长的一座土城,正常情况下,山洪暴发时,顺流而下的洪水最多能漫到东城墙根下。他又在紧贴城西的山坡上,由南向北一字排开,建起三个兵寨。寨与寨之间相隔半里,有路径相连。三寨寨墙高耸,四面绝立,沟深数丈,唯北寨有一小路与蚩尤城相通。既可防御阪泉方向炎帝之旅的偷袭,又可居高临下支援“蚩尤城”,增强城内防守能力。
就这样,涿鹿之战进入相持阶段。从各部落的遗址遗迹判断,涿鹿之战经过了相当长时间的相持。然而,相持并不是偃旗怠鼓,以蚩尤主动进攻的战事时有发生。据史书记载,蚩尤多次趁大雾出战,黄帝用指南车辨别方向,以八卦车阵击退蚩尤。蚩尤始终未能突破黄帝对灵山谷口的封锁。
涿鹿之战
盛夏的一天,黄帝期盼已久的黄阳“景云”终于出现。他知道暴雨很快就要来临,便命令应龙在暴雨过后,山洪暴发的时候放出水关的蓄水。就这样,蓄水和山洪一起,从水关、鲍家口河一泻而下,声势震天。奔腾的河水将多半个蚩尤城冲毁,蚩尤城内兵士大部死亡。《晋太康地理记》在记古遗址的状况时说:“阪泉亦地名也。泉水东北流,与蚩尤泉会,水出蚩尤城,城无东面。”蚩尤在黄帝以大自然的力量为兵,“因天之杀”的打击下,损失惨重。
鉴于黄帝对黄阳“云瑞”的运用,后人把此自然现象称为“景云之瑞”。《史记·五帝本纪·集解》注引说“黄帝受命有云瑞”“黄帝有景云之应”。后来,“黄阳雨笠”成为涿鹿古代八大景观之一。
“蚩尤城”虽被水毁,但蚩尤凭借三个兵寨继续抵抗。三个兵寨中其南寨负责后勤保障,中寨为指挥中心,北寨为前沿阵地。寨子四面如刀削斧劈般绝立,只有一条陡峭的通道。寨墙上堆放着无数擂石滚木,进攻者不是腰断腿折,就是脑浆迸裂,蚩尤三寨久攻不下。后来黄帝用挖洞掏心的办法,里应外合将其攻破。如今,在北寨下面的土崖上,仍可见几处洞口。洞口半人高,蜿蜒而上,深入寨腹,从北寨钻出。
蚩尤寨被攻破后,蚩尤不得不率残余奋力冲杀,虽冲出了黄帝的包围,却又进入了黄帝早已摆好的八卦车阵,蚩尤残余全军覆没。蚩尤凭着高强的武功,一人奋力冲出,因为用力太猛,勒断马缰,摔落马下,被应龙砍成两段,死在八卦阵前。按照败者身首分家的古老规则,在轩辕之丘东北五千米的地方,有熊国人为其堆起了两个坟头。后人为此写道:“两个古冢生荒草,八卦遗址陪到今。”
声势浩大的涿鹿之战以蚩尤的覆灭、黄帝的胜利宣告结束。涿鹿之战印证了黄帝的定论:忿不量力者死,嗜欲无穷者死,逆时而动者死!涿鹿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个综合运用天文、地理、气象、军事、心理、物理等多学科知识的典型战例,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一个著名的战役,是黄帝一统神州大地之前的一个政治宣言。史学界将涿鹿称为中华第一古战场。
(文章摘选自《涿鹿县志》主编:谷新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