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四字是一个典故,字面意思是说史鱼是个耿直的大夫。史鱼名佗,字子鱼,也称史鳅,是卫灵公时期的名臣之一。因为负责卫国的国家祭祀,又称祝佗。孔子的评价是“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是一个一贯坚持做自己的人。春秋名臣吴国延陵季子见了他后也感慨“卫多君子,其国无故”,可谓见人而知国。本期我们就来聊聊,中国古代独特的“史官”传统是如何奠定中华文明自身特色的,解字之后接着聊。
史(shǐ)——《说文》“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强调是古代记事的史官,而且必须秉持中正的原则。史、事、吏三字都是同源的,史的本字为“使”,即代表国家处理国际事务的大使;事字本义,是大使出使谈判国家大事并记录在案;吏是指小于中央官员“太史”的地方小吏,后来指非朝廷命官的幕府胥吏。春秋时,晋、楚都有“左史”“右史”的职位,楚国有著名的左史倚相。还有“太史”,主管祭祀天文历算等。后世还有主管谏议的“御史”。实际上,作为一国举足轻重的高级职位,史官是有一个从巫祝到史的演进过程。帛书《易传.要》中孔子讲“赞而不达于数,则其为之巫;数而不达于德,则其为之史”,就是说,史官的前生是巫祝,只是越来越理性化。这从史鱼的另一个名字叫“祝佗”,还可以看出这种关联。
鱼(yú)——繁写作“魚”,甲骨文中完全就是一尾鱼的象形。这是个从古到今的常用字,而且意义也没有变过。只是近代以来,品种可能是变少了。《尔雅.释鱼》中提到约摸30种,此外还有些水生动物。可见古人的餐桌实在也并不丰富,更多品种还有待于后世的博物学家们去发现。资料显示,我们的地球现存3.6万种鱼类,其中淡水鱼约占1/3多为1.4万种。尽管现代生物科技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美味的品种,但总的来讲,随着人类对自然空间的不断侵入,物种是变得越来越少了。总之,还是得保护环境,才能给子孙后代留下更多可能性。
秉(bǐnɡ)——甲骨文象形中,是一手持禾的样子,本义就是抓握着重要的东西(粮食)。今天的各类常用词中的用法都不离这个本义,秉公执法就是要牢牢抓住“执政为民”的理念或者权柄;秉笔太监,就是手握大权的宦官;秉性难移、秉赋极高,指的是上天赋予,个人赖以自持的品性、素质。秉赋也作禀赋,“禀”字上面是谷仓的象形,下面原为“禾”后流变为“示”,与丰收、祭祀有关,可理解为大地赋予的(食物),与“秉”之天生的,意义类似。秉烛夜读、红袖添香场景中,用的则是“把持”这个本义。
直(zhí)——甲骨文象形中是眼睛加上一竖作为指示符号,表示直视前方。作为今天的常用字,义项也相当丰富,我们就从这个本义出发来探究一番。首先是与视觉有关,比如直线、直角、笔直、直立,都是用眼睛可以直接感受的。然后,从视线可以直达,没有遮挡、没有中间环节的角度,就衍生出直接、直达、直至等。进而扩大化、抽象化,比如直觉、直系、直属等。然后,进一步赋予道德意涵,如直言、直书、直率、正直等。孔子讲“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友直”就是朋友对你没有隐瞒,有一个可以从眼睛直视心底的朋友,那感觉真没得说!不过也要看到,“直”并非终极价值,所以也不能绝对化——是人都难免有不愿被别人知道的小心思,有时,“看透不说破”反而能够赢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其实也是体现了对别人的尊重。
回到本期标题。是人都怕死,为什么史官,至少曾经却不那么怕死?最典型的一个例子还不是本期这个曾经“尸谏”的史鱼或者祝佗,而是春秋故事“崔杼弑其君”中那个齐国太史氏。《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中原文“大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两个哥哥都被杀了,这三弟还是照样写“崔杼弑其君”!是什么样的力量才能够让这哥几个为了履职尽责而宁死不屈?从后文可以看到,这还不是个案——作为同行的南史氏听说太史家被灭门,带上笔墨纸砚就要赶来……可见,史家必须记录历史真相,可谓当时的行业信仰了。关键还在于,崔杼也居然屈服了,最后还不得不认同史家的记录!
每每讲起这个故事,我都会心生敬意,真的有一种,甚至说是生理上的反应。理性分析,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首先,可以从世家职业传统来看。其时的社会是血缘主导、职业分途,任何人离开了自身的亲族系统和职业系统,都难以正常生存。何况史家社会地位之高、家族职业传承之严密,置身于其中的个体,往往能够不假思索地尊重自家的职业传统。
其次,就是前面提到的巫史同源。我们知道,巫能通神,可以说是超越生死的。史家也当继承了这个传统,自身所担负的记录历史真相的职责比什么都重要,是属于信仰级的重要,甚至生死问题都不能相提并论。
最后,还要看到,历史信仰本身是具有超越性的。此前,所有的一切都是历史;此后,所有的一切也将进入历史,能够进入历史,也就意味着不朽,即实现了对有限生命的超越。事实上,这也正是中华文明的特质,并不寄望一个外在上帝的拯救,而是经由道德主体的个人努力,在代代言说的历史叙事中留下自己的位置,从而实现对有限生命的超越。看到这点,就能理解后世的言官们(大多还称为“御史”)往往敢于在绝对专制的绝对皇权面前犯颜直谏。
作者简介:尹建华,字畏三,四川乐山人。立身商业地产营销服务行业近二十年,曾为湖南省不动产商会副会长单位。现致力于优秀传统文化发掘和弘扬,为湖南省孔子学会礼乐委员会副主任。余生关注三大事:一是继续探寻依托传统儒家文化、融摄现代文明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二是推动各地文庙传统礼乐教化功能之复兴,寻求民间书院可持续运营之道;三是发掘传统农作基因保护与城市中产日常生活结合方式之商业机会。欢迎同好互动。
关注公众号,阅读更多访谈文章:单 纯梁绍辉陈书良 刘立夫 陈代湘 陈立骧 梁钦宁 张京华 杜钢建 何真临 伍继延 黄守愚 张晚林 刘孝听 陈羲明 吕锡琛 薛仁明 周建刚 谢玉光…………
联系小助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