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漫谈《穆天子传》

漫谈《穆天子传》

漫谈《穆天子传》周代的历史神话典籍。

话说西晋太康二年(281年),三国时代落幕不久,正当天下初定,“太康之治”开始之际,汲郡却发生了一桩轰动朝野的盗墓案,影响至今,一直为学术界津津乐道。

汲郡(今河南汲县西南)人不准(音fǒu biāo)盗掘了战国时期魏襄王(一说魏安釐王)的陵墓,然而墓内却没有发现陪葬的金银珠宝,唯有成堆杂乱无章的竹简。简上字迹纵横虬曲,却一字也看不懂,于是他悻悻离去。

不久,人们发现了被盗的古墓,上报了官府。官府派人将竹简整理出几十车,全部送往京都,藏入秘府。朝廷派荀勖、束皙等学者检校释读,才明白此墓竟是战国时魏襄王冢,而那些竹简俱是失传已久的先秦典籍,后统称为“汲冢书”。由于当初秦代焚书,导致了文化和历史文献的割裂。而汲冢书的发掘对先秦历史提供了许多补充和佐证,因而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足与西汉初年在孔子故居墙壁中发现的“鲁壁书”相媲美。而这批古籍中的《周王游行》﹑《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被合并为《穆天子传》。全书共6卷,历代内容多有散佚,今本约六千余字。

穆王名姬满,在位55年,是西周在位时间最长的天子,又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帝王之一,世称“穆天子”。《左传》中对他有“欲肆其心,周行天下”的评价,即随心所欲,到处游玩,明显带有贬义。周穆王可称是我国最早的旅行家,此书讲的正是他的一次重要西行之事。这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旅行活动,堪称中国最早的游记与传记小说。

周昭王南征溺死后,西北的犬戎势力日益轻视周朝,朝见时也不献贡品,又阻碍周与其他方国部落的往来,穆王于是决定征伐,虽然最终大获全胜,但由于政策上的失误,《史记·周本纪》曰“自始荒服者不至”,周王朝在周边外族中失去了威信。其后穆王又进行西征,一直打到昆仑,这次西巡规模浩大,周穆王命造父为御,驾八骏之乘,带七萃之士,率六师之众。比较普遍的说法是﹐路线当是从宗周洛邑出发﹐北渡黄河,越太行山,经河套折而向西﹐穿越今甘肃﹑青海﹑新疆 (路线的走向其实众说纷纭,最近的说周穆王没有出过甘肃,最远的甚至说他到达过东欧平原直抵波罗的海边,说去了哪里的都有)。最后在帕米尔地区与西王母相会,之后转道东归,冒风雪,越流沙,终得胜利凯旋。

在这场史诗般的远征中,周穆王注定会经历许多不寻常的事,邂逅许多不寻常的人。其中最为后世传颂不衰者,无疑是他与西王母的相会。

说起来,这段情缘还要拜河伯所赐。当初周穆王到达黄河北岸的燕然山下,在那里举行了盛大的祭礼,据记载,”天子授河宗璧,河宗伯夭受璧,西向沉璧于河,再拜稽首,祝沉牛马豕羊”,就是向河中沉放牺牲玉璧,虔诚祷告。果然,河伯在河宗伯夭身上显灵,大声直呼周穆王的名讳,让他勤政爱民,并教他前往昆仑寻宝,授予他河图河典,指明昆仑的所在。河宗伯夭还亲自做为向导,追随周穆王一路直奔昆仑。昆仑是神话中西王母的居所,但在《穆传》里,西王母距昆仑尚有三千余里,周穆王真正到昆仑去拜谒的其实是黄帝之宫。观圣人之遗迹,发怀古之幽思,想来他定有无限感慨,所以同样举行了隆重的祭礼,来纪念这位华夏文明的始祖。

嬴造父驱赶着八骏神驹,载着周天子的梦想,继续向西驰骋。遇到一条大河挡住去路。穆王传令工匠,打造舟船。却不料船只放到水上,竟无法漂浮,转眼沉没。祭公谋父见多识广,他早听西域人说起过,在昆仑山的东面,有一条大河名叫“弱水”。此水莫说载舟渡船,就是一片鹅毛掉落在河面上,也要转瞬间沉入水底。这时,神奇的一幕出现了。数以万计的大鱼和巨龟慢慢的向着河中聚拢,渐渐的铺架起一条直通弱水彼岸的大道。天子的车驾才得以顺利渡过弱水。

后来穆王在途中打猎钓鱼,正玩儿得高兴,突然有些自责了,跟心腹七萃之士说:”於乎!予一人不盈于德,而辨于乐,后世亦追数吾过乎!”(哎呀,我这人的修养德行不够,还只知玩乐,后世人会骂我吧?)于是郁闷起来。七萃之士奉承道:”后世百姓也只希望天下太平啊,现在年年五谷丰登,男女衣食充裕,官员秉公办事,与民共利,您这国君做得挺好的啊!“穆王听了很高兴,取下身上一块玉佩赏给了他。

经过数日的行程,梦中的昆仑山渐渐展露在穆王的眼前。昆仑虽然巍峨,面对舂山也须俯首。舂山据考证即现在的帕米尔高原,古代谓之葱岭,昆仑只是其支脉之一。当周穆王登上舂山绝顶的时候,望天地之苍茫,也不禁油然兴叹:“舂山,是唯天下之高山也!”山间有泽,清水出泉,温和无风,飞鸟栖息,百兽聚集,孳木花凌寒而开,玉英石随处可见,所谓仙境,概莫如斯。

从昆仑到舂山,就仿佛踏在一座天梯上,而天梯的尽头便是那神话中的西王母。要说这西王母,她在《山海经》中的形象是:“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俨然是个半人半兽的怪物。《穆传》中虽未描绘其容貌,但却不难推测,她应该是位美丽端庄的母系氏族部落首领,有着独属于那个时代的古朴大气和那片土地的异域风情。

为了与她会面,周穆王特意选了甲子吉日,”乃执白圭玄璧以见西王母,好献锦组百纯”。西王母欣然收下,于瑶池设晏款待。二人饮酒唱和,情意缱绻,相见恨晚。穆王更是乐而忘返,朝夕与王母游山玩水,每日享用奇香异茗,美酒珍馐,眷恋神仙洞府与瑶池幻境,全然不顾国内的危机。唐人胡曾有诗云:阿母瑶池宴穆王,九天仙乐送琼浆。漫夸八骏奔如电,归到人间国己亡。也正由于统治者耽于享乐,才有后来西周灭亡,以及之后两千多年的朝代更迭,一治一乱。

这时来人急报,国内徐偃王发动了叛乱。周穆王不得不御驾东归。西王母为他践行,唱道:“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周穆王和道:“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一个问的凄然:相聚短暂,何日重逢?一个答的决然:三年之后,必来赴约。

听到周穆王的承诺,西王母又满怀深情的吟道:“徂彼西土,爰居其野,虎豹为群,乌鹊与处。嘉命不迁,我惟帝女,彼何世民,又将去子?吹笙鼓簧,中心翱翔,世民之子,惟天之望。”你有你的责任,我有我的使命,即便西土荒凉,虎豹为伴,乌鹊为邻,我依然会守在这里,不能随你前往你的故乡,可是我的心会飞到你的身旁。你是万民的君王,上天的瞩望,你的到来,我永生难忘。两人万般不舍,依依惜别,徒留下无尽的思念和无限的惆怅。

回去的道路同样艰辛,在穿越沙漠时,穆王的队伍迷失了水源,差点渴死,随行的七萃之士里有一位叫高奔戎杀马取血给穆王喝,穆王赐他佩玉一只。但不少士兵都没能撑下来,从此埋骨他乡。

穆王回到宗周洛邑后,很快平定了叛乱,却并未再赴西王母之约。或许明知无法相守,不如相忘于江湖。此结局更给两人间的这段浪漫情缘,增添了几分缠绵悱恻的诗意。正如唐代李商隐《瑶池》诗云:瑶池阿母倚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穆王西征打开了通向大西北的道路,对加强周人同西北各族人民的友好往来具有重要意义。而穆王西征的真正意图,后人有种种说法。一说是想借西征转移国内的政治矛盾,以巩固自己的统治;一说是为寻找制作礼器的玉石矿源,获取中亚良种马以增强军事实力;一说是为向少数民族展示力量,威慑他们不敢轻易反叛。但也正是这种炫耀,使周朝的势力进一步衰落下去。

《穆传》反映了当时西周与西北地区各方国部落往来的情况,是中原与西域进行交流的最早史料记载。但也由于年代久远,难以考证,唐宋以来,认为它是伪书的声音层出不穷。更因魏晋以来志怪小说的发展,周穆王、西王母在文学作品里逐渐被神仙化,于是有人便认为《穆传》为杜撰的神话。虽然近代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穆传》为战国所作,有杂入神话传说的内容,描写多似真似幻,似实似虚,但基本史实应该是无误的。

(这是老夫的第一篇推送,今后我还会继续努力创作,为读者分享更多的文史知识与生活感悟,愿诸君姑妄阅之。)

上一篇: 英雄记失传跟他是不是正史有什么逻辑?我们现在看到的三国志和历代史
下一篇: 东周列国志评书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