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无意中契合了曹公的观点,在《红楼梦》开篇第一回,作者惭愧自己半生潦倒一技无成时,就说,回想平生所见之女子,行止见识皆在自己之上。又说他写这部书的缘由,就是想为这些闺阁女子树碑立传,“万不可因我不肖,则一并使其泯灭也。”
所以,《红楼梦》并不只是“大旨谈情”,还是一种回顾、总结,是一种感叹:如果相信女性力量,给她们足够的空间,他们家也许不至于如此潦倒。
田庄经济(田庄经济什么时候出现)
▍清代画家孙温彩绘的《红楼梦》场景
贾家败落,跟他们家后继无人,在朝廷里逐渐被边缘化有关。但是,正如探春所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若是有足够的准备,是能从“火灾现场”抢救点东西出来的。应该如何准备,秦可卿临终之前,曾留下遗嘱。
她对王熙凤说,家里快不行了,但是如果能在还不错的时候,做好打算,就是“常保永全”了。她觉得有这两件事还没有办妥当:一是祖茔虽四时祭祀,只是无一定的钱粮;二是家塾虽立,无一定的供给。
秦可卿的建议是,趁现在家里还富贵,在祖坟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祭祀的钱就从这里出,将家塾亦设于此。族人每年换班掌管地亩、钱粮、祭祀、供给之事……“便是有了罪,凡物可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继。”
这其实是个转型方案,贾家这种开销无度的豪门生活过不了太久了,不如赶紧为将来转型成耕读人家做准备,买点不会被充公的土地,保证基本生活,把私塾办好,子孙还有东山再起的可能。这个方案,可谓是非常稳妥了。
王熙凤听了却跟没听差不多,更着急打听秦可卿说的不久之后的那件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事。事实上,就算她上心也没用,作为女性,她在这个家里话语权终究有限。王熙凤分配下去的差事,都要通过贾琏向贾政汇报,而当家作主的贾政明明已经感觉到悲凉之雾,也只是独自伤感大半夜而已,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可以自救的重要节点,贾家没有把握好,反而极其铺张地大建省亲别墅,掏空家里的内囊。数年后,探春长大,临时代班。她和秦可卿应该没有太深交集,却殊途同归地选择了转型之路。
探春还没有被委以重任时,陪贾母去赖大家吃饭,听说赖家的花园不但没有物业支出,上面的产出,反而可以卖钱,一根草,一个破荷叶子都是值钱的。她默默记在心里。宝玉同样来到赖家,他更有兴趣的话题也许是谁家的丫鬟漂亮和戏班子优秀。
后来王熙凤生病,探春与宝钗、李纨临时共同管家。很有限的执政期里,原本萧规曹随不出差错就行,探春却立即发起了改革,要把大观园承包出去,让大观园有产出,不再是经济包袱。
这个步子迈得不可谓不大,在很多人眼里也许全无必要,一年不过四百两银子的收益,对于上下四五百口人的荣国府算不了什么。但探春此举其实是开了个好头,意味着荣国府从此走入精打细算的时代。万事开头难,探春的这种行动力,绝大多数人都不具备。
探春占个勇,宝钗占个谋。探春的主意是选出擅长稼穑的老婆子,把土地承包给她们。宝钗认为,如果只是让一些人得好处,其他人必然眼红,暗地里若使点坏,大家都不得安生。再说那些人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她们也是大观园的建设者,应该分享改革红利,所以承包到土地的老婆子应该拿出一些钱来,分给其他人,创建大观园和谐社会。
不得不说,宝钗想得周到,探春的主张刺激了有才能的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宝钗的方案既为这些人保驾护航,也维护了大观园的安定团结,使得探春的改革能够持续进行下去。两个姑娘若是生在现在,也是完美拍档。
如果这类改革能够在整个荣国府推广,即便将来被抄家了,也还有退路。但后来却没有下文了,从探春移交权力后,说起家中事务一派激愤看,她一定受到了打击,她的力量如闪电般瞬间照亮天空,又飞快地熄灭了。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红楼梦》第二回就出现这副对联,想来也是落魄之后的曹公或是宝玉的心声吧。
▍《她力量:红楼女性的生存之道》
《红楼梦》中的女性力量,是打动我写作《她力量:红楼女性的生存之道》的原因。在书中,还描写了更多的女性力量,比如平儿的精明能干、小红的聪明伶俐、袭人的细致谨慎,即便是更以才情见长的黛玉,也有着极富弹性的情商。人到中年,爱情已成余事,更留心书中人物的自我建设,以及应对风险的能力,所以,写作它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观照自身的过程。
来源北京晚报·五色土|作者闫红
编辑:姜宝君
流程编辑:王梦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