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北门大街(北门大街小学)

北门大街(北门大街小学)

北门大街(北门大街小学)师友面是当年成都的一道名小吃,虽不及龙抄手、赖汤圆、钟水饺、夫妻肺片等那么有名,但它还是名正言顺地位列成都名小吃的名单当中,在这个名单中,它大致排在下半段,毕竟,它还是成都饮食公司旗下的名店,一句话,它是国营的。北门大街(北门大街小学)

师友面是当年成都的一道名小吃,虽不及龙抄手、赖汤圆、钟水饺、夫妻肺片等那么有名,但它还是名正言顺地位列成都名小吃的名单当中,在这个名单中,它大致排在下半段,毕竟,它还是成都饮食公司旗下的名店,一句话,它是国营的。

北门大街(北门大街小学)

北门大街(北门大街小学)

师友面创办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初,从其店名上看,像是几个师兄弟一起开的,可能这就是其店名的由来吧。师友面开业之后因为其用料精良,制作精细,味美适口,在食客中享有盛誉。

刘万发、彭绍清、李顺和、余茂森、陈忠良等人为主要合伙人,一开始他们在昌福馆街开了家饭店,本来是以酒菜为主,以面食为辅的,没想到后来面食风头盖过了酒菜,于是干脆就改为主营面食的馆子。

这家面馆的位置在图的右下角,图外处

解放前,该店曾一度中断,1951年才在现在的北门大桥头重新开张,在保持原有经营特色的基础上,该店又增加了不少新的面食品种。师友面的位置选得好,府河边上,对岸还有农田,推开木格花窗,美景尽览。在靠窗的位置吃面、看河景,这在当时是一件很巴适的事情。

后来,在公私合营的社会潮流中,这家面店成了成都饮食公司旗下的一家小吃店,该店的餐饮人员旋即转变身份成了国营单位的职工。

面馆的招牌看起来很有故事

笔者初次接触师友面是在八十年代中期,那次也不是专门去吃面,是趁午间休息时间到城隍庙买个配件,顺便就在外面解决一顿午饭,是因此而临时决定的,逛完城隍庙以后往城内方向走一小段路,正好到北门大桥,看到师友面的大招牌,在正中午时间,店里的食客也不是很拥挤,本来一直就有到这家面馆尝一下的愿望,只是一直都时机不当,此次应该是正好。

北门大桥南桥头东边的这家店还是很宽敞的,店堂即使用作中餐馆都应该够用了,足见这家店还是很大的。店里的桌子都是四方桌,食客围桌而坐,各吃各的,互不相挠,一片和谐。见面馆最里面靠右边那个角落的桌子坐的人少,于是径直往那里走去,快走到离桌很近的地方,一个正背对着的人在吃面,吓了我一跳,感觉好熟啊,这不是我们单位同科室的的师父吗?大中午的不回家(在单位宿舍区,离单位很近)一个人跑到离单位好几里以外的地方悠哉游哉地吃面?猛然碰到,笔记者还是觉得点尴尬,笔者也没在单位食堂吃饭,跑到这么远的地方来晃荡,若坐到一起吃面不知该怎么说话,何况那里笔者刚工作不久,应对突然遭遇的交往还缺乏沉着老练,何况当时与这个师父也不是很熟络,若是在单位附近的馆子里碰到不会有尴尬,但在这里突然撞到一点没准备,不过还好,他当时没有查觉到,笔者决定快速抽身离去,一边走还一边想,但愿是看错人了,毕竟只看到后背。

后来,这个师父成了笔者在单位关系最好的一个师父,不过,面馆的那一段笔者没给他提过。

自那次以后,笔者没再去师友面吃过面,不是因为那次偶遇,而是笔者没怎么把师友面当成笔者特别认可的名小吃,因为,笔者更认可在技艺上有一定难度的小吃才够得上是名小吃,特别是要包馅的小吃如饺子、抄手、汤圆等。

直到多年后路过北门大桥,看到师友面被拆迁了,才觉得有点惋惜,堂堂的师友面消失了,而笔都居然尝都没尝过,遂生遗憾,这正应了那句老话,失去的才是珍贵的。

直到很多年后的一天,笔者路过华兴东街,忽然发现这里开了一家师友面,很有可能是北门大桥那家师友面迁址到这里了吧?因为有了上次面馆被迁而没有吃成的教训,这次碰到一定不能再错过了,于是果断进店去买一碗面来品尝尝。

这碗面只是示意一下,不过似是而非

这个店的位置与北门大桥头那个店相比不可同日而已,位置不显著,不靠街道的两端或路口,房子的形象也与周边没啥差别,淹没在一街普通纷杂的店铺当中不易发现,一点也不醒目,而且这条街也不聚人气,氛围寡淡,就是个过道的感觉,笔者也没想到它居然把店开在这里,开不开得长久是个问号。

店堂不是特别大,算中档略小一点,店里的陈设和煮面的地方也与通常的成都面馆差别不大,若不是师友面的招牌挂着,笔者当时还不会立即去吃。

点了一碗该店主打的面。坐了一会儿,面端上了桌,这是一碗汤很宽的面,汤很满,稍稍高于面的高度,汤色浅,汤面浮着肥肉片、蘑菇片、笋片和葱花,瘦肉片半沉在汤下面,感觉这碗面的臊子还是很实在,至少用的肉看着很放心。翻匀后,尝了尝,味道鲜香,蘑菇的味起了主要作用,很适口,吃到最后也不觉得汤咸,当然,汤也全喝了,想着以前吃到的一些只能说可以将就吃的面,还是有些觉得当初错过了师友面那么多年就是一个小小的失算,不过,以后可以慢慢来弥补,心里一度这么想。

可是不久,笔者换了工作,不常到那个方向去了,当又过了许多年再有机会去那边时,却找不到了,是自已记错了地方还是它又搬家了,总之是再也没有看到过师友面了。

曾经,在成都的不止一个地方,看到过有的面馆用“一面之缘”作为店招,觉得用得粗浅直白但不贴切,觉得不算是一个好的面馆名,而笔者与师友面还真的算得上是一面之缘。

读者朋友有见过、吃过、听过北门大桥头的师友面吗?还记得那桥头边上还有哪些其它店吗?那时还有哪些名小吃失传了?

上一篇: 顾清明原型(顾清明原型张乃昌)
下一篇: 古埃及(古埃及文明)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