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稿日期] [ 作者简介] 朱维铮( 1936— ① 限于本书( 《中国史学的历史进程》) 的体例, 这里不能详述韩柳史官辩的研究史或批评史。大概地说, 自宋至清, 论及此题者, 多半注意韩柳的处境和居心, 而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的史学史, 则略进一步, 均由韩柳之争, 讨论设馆修史的利弊得失, 也有海外学者以之与西方面临的类似问题进行比较。 ② 见《昌黎先生集》外集二, 四部丛刊影印元刻《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又, 屈守元、常思春主编《韩愈全集校注》“文” 元和八年, 四川大学出版社, 1996 年, 第 4册。 ③ 韩愈卒后, 遗著由他的门生兼女婿李汉辑编为《昌黎先生集》 , 却未收《 答刘秀才论史书》 。此篇初见于宋太宗敕编的《文苑英华》卷 690, 题作《答刘秀才书》 。以后穆修重刻韩文, 欧阳修重编《昌黎先生集》 , 是否收入此篇, 不详。但南宋几种韩集, 均将此篇列为“外集” 。 ④所谓唐宋古文运动, 实始于北宋仁宗庆历间, 范仲淹、 欧阳修等发动的政治“革新”的同时。欧阳修等表彰韩愈、柳宗元的“古文” , 以打破北宋前期仍将骈文当作“时文”楷模的传统。晚明所称唐宋八大家, 北宋占六人, 而三苏( 洵、 轼、辙) 、王安石、曾巩, 都继承欧阳修的古文, 并非偶然。
2006 0303), 男, 江苏无锡人,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复旦学报( 社会科学版)FUDAN JOURNAL ( Social Sciences)2006年第 3 期No. 3 2006·中国史学的历史进程·史 官 与 官 史— — —韩、柳的史官辩朱维铮( 复旦大学 历史系, 上海 200433) 题, 表面看来是史官可不可作? 可不可有作为? 如可为, 应怎么作? 其实涉及史官的职责、史官的命运、史馆的建置以及史学与政治的关系等等, 可谓中世纪前期近千年以编纂当代史为重心的文化体制的一次总结和回顾。 正因如此, 就成了中国史学的历史进程中的一道难以回避的论题。[ 关键词] 史官 官史 韩愈 柳宗元[ 中图分类号] K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7[ 摘 要] 韩愈和柳宗元关于史官问题的辩论, 发生于九世纪初唐宪宗元和年间。 韩、柳辩论的问0289( 2006) 030010013( 一)韩愈和柳宗元, 都不以史学家著称 ,但他们关于史官问题的辩论 ,却引起历代学者议论纷纷,以致任何一种中国史学史著作, 都非写上一笔不可。我们也不例外 。
①这场辩论, 发生于九世纪初唐宪宗元和年间 。现存的主要文献仅两篇 , 一是元和八年( 813) 六月韩愈《答刘秀才论史书》②, 一是次年正月柳宗元《与韩愈论史官书》( 《柳河东集》卷 31,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形式都是私人通信,却都在二人生前身后 ,便传抄流布 。传品推广到印经史书籍。由刘禹锡编成的《柳河东集》 ,李汉初编并由欧阳修重编的《昌黎先生集》 ,至迟在十一世纪中叶 ,即北宋仁宗庆历( 1014—1048) 以后,就有刊本在朝野广泛流传 。④韩柳辩论的问题 ,表面看来是史官可不可作? 可不可有作为 ? 如可为 ,应怎么作 ? 其实涉及史官的职责、史官的命运、 史馆的建置以及史学与政治的关系等等 ,可谓中世纪前期近千年以编纂当代史为重心的文化体制的一次总结和回顾。③唐末五代 ,雕板印刷术从印佛教宣1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