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整理(六十五——明代文学(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整理(六十五——明代文学(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整理(六十五——明代文学(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第六章 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明戏曲的主体是传奇。第一节 明初传奇概述一.“传奇”。(一)最早特指唐代短篇文言小说。(二)宋话本小说中也有“传奇”类。

第六章 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

戏曲的主体是传奇。

第一节 明初传奇概述

一.“传奇”。

(一)最早特指唐代短篇文言小说。

(二)宋话本小说中也有“传奇”类。

(三)元末明初学者也有将元杂剧称为“传奇”,原因:许多唐传奇都曾被元杂剧改编成剧本;大部分杂剧也都有浓郁的传奇色彩。

(四)宋元南戏在明规格化、文雅化、声腔化和全国化后,传奇便成为不包括杂剧在内的明清中长篇戏剧的总称。

二.明传奇:

(一)宋元南戏本是在村坊小曲、里巷歌谣和宋词等诸多艺术基础上发展起来,在音乐和表演上有较大随意性;因此早期南戏一般格律不甚讲究,宫调组织不严密。

(二)经元末明初“荆”、“刘”、“拜”、“杀”四大南戏后,尤其经《琵琶记》后,南戏逐步规格化,宫调系统也渐渐严密。

1.《琵琶记》作为南戏与传奇间承前启后的作品,其“不寻宫数调”论表现出南戏向传奇转型间关于音乐规格化的普遍追求。

2.从《琵琶记》始,传奇多系有名有姓的文人雅士创作,文词朝着典雅甚至骈俪方向发展;随着四大声腔的成熟与流播,源于南方的传奇成为明戏曲主体。

三.明初传奇有浓厚的伦理教化意味,这与统治集团对程朱理学的推行息息相关:

(一)邱濬《五伦全备记》等传奇,是明初道学戏剧的发轫之作。

(二)邵璨《香囊记》写宋张九成与贞娘故事。

1.可说是封建礼教集大成者。

2.结构上对《琵琶记》、《拜月亭》承袭多,语言素材上大量采用《诗经》和杜甫诗句,典故对句层出不穷,连宾白亦多用文言,开辟明传奇骈俪化、典雅化和八股化源头。

四.《精忠记》、《金印记》、《千金记》、《连环记》等较少受道学气、八股味污染。

(一)姚茂良《精忠记》讴歌岳飞爱国精神,渲染悲剧氛围;《双忠记》讴歌张巡、许远守城不降的英雄气概。

(二)苏复之《金印记》写苏秦拜相前后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三)沈采《千金记》以韩信为主线,描摹楚汉相争的大场面。

(四)王济《连环记》演王允施连环计诛董卓。

五.“《精》、《金》、《千》、《连》”四大剧目不乏粗糙处,因袭部分多;但人物形象丰满,反映出民族与历史本身的魁力。

第二节 明代中期三大传奇

一.明传奇在嘉靖时更盛行,成为剧坛主流艺术:作家创作更自觉,更能直面现实,更具战斗精神。

二.李开先《宝剑记》—抒心内愤懑、化解胸中垒块的有感之作。

(一)共52出,取材于《水浒传》写林冲落草故事,系李开先及其友人集体创作。

(二)剧中林冲基本上是主动出击型的英雄:

1.与高俅、童贯的斗争都清醒、自觉而坚毅,表现出威武不屈的浩然正气。

2.将高、童权奸陷害及高衙内对林冲妻子的调戏安排在林冲上本后,不像小说那样把调戏林妻作为矛盾冲突的起点和根源。强化了忠奸斗争的力度,突出了林冲嫉恶如仇、正直不苟的人格精神。

3.也写到林冲的犹豫迟疑,既使形象更可信,也摹出李本人上书直谏时的真实心理。

(三)借宋人事演明政坛上的新场面,充满战斗激情。

三.声腔曲律。

(一)明初到嘉靖约两个世纪内,在南方众多地方声腔中,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昆山腔脱颖而出;《南词叙录》:“今唱家称弋阳腔,则出于江西,两京、湖南、闽、广用之;称余姚腔者,出于会稽,常、润、池、太、扬、徐用之;称海盐腔者,嘉、湖、温、台用之。惟昆山腔止行于吴中,流丽悠远,出乎三腔之上,听之最足荡人。”

(二)嘉靖中叶,魏良辅融合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乃至北曲音乐在内的新昆腔,体制全备,使只在苏州地区流行的昆山腔成为四大声腔中声势最大的一种。

四.梁辰鱼《浣纱记》:第一部用改革后的昆山腔谱曲并演出的传奇剧本。

(一)崇高苦涩爱情悲剧,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政治品位都以爱情悲剧为前提展开。

(二)沉重的政治悲剧:表彰越君臣艰难复国的坚毅精神;嘲弄吴王夫差;揭露权臣伯僖;肯定忠臣伍子胥;在吴越兴亡中赋予作品浓厚的悲剧意味,引出苍凉沉重的兴衰感,体现出对明中叶内忧外患及根源的担忧,饱含对历史变幻在哲学上的深沉思考。

五.传为王世贞或其门人作《鸣凤记》昆腔传奇。

(一)是几乎与时事同步的政治活报剧,对现实及时表现、积极参与,成为传奇中时事戏的先锋,开拓了政治悲剧现实化的道路。

(二)内在结构:通过揭发严嵩旧罪演示其新罪。

(三)在整体真实的基础上,有些细节有移植渲染:如把蒋钦奏本遭鬼魂劝阻的传说移植到杨继盛身上……这些处理使剧本更生动感人。

(四)史实中人物众多、头绪纷繁也反映在剧本中;语言偏于骈俪化,使人物生动性和丰富性有所欠缺。

(五)反严嵩政治悲剧还有秋郊子《飞丸记》朱期《玉丸记》和李玉《一捧雪》等。

六.《宝剑记》、《浣纱记》或多或少对现实作曲折反映;《鸣凤记》堪称戏曲史上较早、较完整地反映当时政治事变的悲剧现代戏;《鸣凤记》为代表的反严系列戏后,崇祯即位初出现反映魏忠贤祸国殃民、表彰东林党人壮烈斗争的悲剧现代戏热潮。

第三节 明代后期传奇的繁荣

一.万历至崇祯间(1573~1644)传奇进入高潮繁荣期。

(一)剧目建设上,此期作品大多较好;

(二)声腔发展上,昆腔传奇创作一枝独秀。

(三)弋阳腔剧目。

1.许多是对宋元南戏乃至昆山腔、海盐腔作品方言化、本地化后“改调歌之”。

2.弋阳腔剧目作者大都是民间艺人和下层文人,保留较少:除以折子戏方式保留下来的剧目片段外,弋阳腔整本大戏只有《高文举珍珠记》、《观音鱼篮记》、《吕蒙正破窑记》、《薛仁贵白袍记》等十数种。

3.昆山腔和弋阳腔争胜,分别满足雅与俗、上流与大众的审美需求。

(四)剧作精神上,本期最突出的创作倾向是张扬个性,批评封建专制:个性解放常以恋爱自由、婚姻自主作为具体演绎;批评封建专制常以对抗伦理教条为基本冲突。婚恋戏在一定程度上对封建统治者寄予了希望,如《牡丹亭》《破窑记》。

(五)倡爱国主义剧作,如李梅实、冯梦龙《精忠旗》,张四维《双烈记》,沈应召《去思记》;《珍珠记》、《剔目记》、《袁文正还魂记》写包拯;《金环记》、《金杯记》分别歌颂海瑞和于谦;《忠孝记》《壁香记》赞颂沈炼;《冰山记》、《不丈夫》、《清凉扇》、《广爰书》等抨击魏忠贤。这类题材剧作只有范世彦《磨忠记》留存,有急就章印记。

(六)道德说教剧如《忠孝记》、《全德记》;宗教演示剧如屠隆《昙花记》、《修文记》、《香山记》和郑之珍汇编整理的《目连救母劝善戏文》等。

二.明后期传奇创作。

(一)有喜剧色彩的作品,如徐复祚传奇《红梨记》演赵汝州和谢素秋情爱史;汪廷讷《狮吼记》写陈忄造之妻柳氏“妒妇”情状。

1.高濂爱情喜剧《玉簪记》,题材源于《古今女史》。

2.孙钟龄《东郭记》、《醉乡记》,合称《白雪楼二种曲》。

(二)爱情悲剧如《红梅记》和《娇红记》。周朝俊《红梅记》:两条爱情线索:裴舜卿与卢昭容婚恋关系;李慧娘与裴舜卿的生死之爱。

第四节 吴江派群体与玉茗堂风格影响下的剧作家

以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曲学家和以汤显祖为楷模的“至情派”剧作家的形成与竞争,是明代后期传奇繁荣的重大标志。

一.沈璟,字伯英,号宁庵。

(一)共改编、创作17本昆剧,合称《属玉堂传奇》;流传至今的有《红蕖记》、《埋剑记》、《双鱼记》、《义侠记》等。

(二)创作:

1.《坠钗记》据《剪灯新话》之《金凤钗记》改编,写崔兴哥与何兴娘爱情;许多关目情节都对《牡丹亭》刻意模仿,但缺少其反封建力度。

2.《博笑记》由10个短剧组成,演市井故事时重引发封建道德规范予以劝戒。

3.影响较大的《义侠记》据《水浒传》武松故事改编,把英雄气概与忠君思想结合,语言通俗浅易。

(三)“沈汤之争”。

1.沈璟、吕玉绳将《牡丹亭》改编成《同梦记》,“沈汤之争”由此而生。

2.沈璟:江苏昆曲音律;汤显祖:江西受到海盐腔影响的宜黄腔音律。

3.沈剧思想倾向偏于保守,封建伦理道德气息浓厚:这是其曲论主张的基本出发点。

4.“本色论”,强调语言通俗自然。然除《义侠记》等外,本人没真正做到本色化。

5.“声律论”是沈曲论中影响最大的方面,也是其一贯主张:强调声律,甚至不惜因律害意,连沈自己也难做到字字妥帖。

(四)沈编有《南词韵选》、《遵制正吴编》、《论词六则》、《唱曲当知》等曲学论著,皆已失传;另有《南九宫十三调曲谱》,编辑整理可以演唱的昆曲曲牌达七百种左右,成为曲家填谱法则,使他成为与汤显祖齐名的明曲学大家。

二.吴江派:吕天成、叶宪祖、冯梦龙、袁于令、范文若、卜世臣、沈自晋等,大都是沈的子侄、门生或朋友,讲究昆曲格律,故称吴江派作家群。

(一)吕天成,字勤之,号棘津、别号郁蓝生。

1.杂剧和传奇留存下来的只有《盛明杂剧》收《齐东绝倒》。

2.其《曲品》是继《南词叙录》后第二部著录评论明传奇的专书。

(1)沈、汤被并列为上上品。

(2)对于“沈汤之争”,提出“双美”说。

(二)叶宪祖,字美度,号六桐、桐柏,别署槲园居士、紫金道人;有《骂座记》、《易水寒》等12种杂剧流传;传奇剧本有《鸾记》、《金锁记》留存。

(三)冯梦龙,别号之一称顾曲散人。

1.编刊有《墨憨斋新谱》、《墨憨斋词谱》(未定稿)。

2.还以《墨憨斋定本传奇》为总名,从曲目、排场两方面入手改编包括《牡丹亭》在内的多本传奇,今存《新灌园》等14种。

3.《牡丹亭》改为《风流梦》,昆曲《春香闹学》、《游园惊梦》、《拾画叫画》借鉴。

4.作有《双雄记》、《万事足》2种传奇,一为时事新作,一为他人旧作改编,有曲律严谨、易于上演,但戏情琐碎的特点。

(四)袁于令,今存传奇《裘》、《西楼记》。

(五)范文若,初名景文,字香令,号吴侬荀鸭。今存传奇《鸳鸯棒》、《花筵赚》、《梦花酣》,合称“博山堂三种”:分别从《古今小说》之《金玉奴棒打薄情郎》、关汉卿《玉镜台》和元杂剧《碧桃花》改编成,文字细腻而格调偏俗。

(六)卜世臣,字大荒,号蓝水,著有《乐府指南》等书,今存传奇只有《冬青记》残本,写元初秀才唐钰等偷葬宋帝骨殖事,反映出民族感情潜藏于民间;表达上曲律偏严,文句有失畅达。

(七)沈自晋字长康,号鞠通生,沈之侄。将沈璟所编《南九宫十三调曲谱》增补为《南词新谱》;另存传奇《望湖亭》、《翠屏山》2种。

(八)王骥德不是吴江派成员。

1.今存传奇《题红记》和杂剧《男王后》。

2.《曲律》专著是明最重要的曲学理论成果,是关于中国戏曲创作规律的比较系统的总结;并公允而完整的总结了“沈汤之争”。

三.临川派。

(一)汤显祖。

1.戏曲史上往往将宗汤较明显并有所成就的剧作家称为“临川派”,或“玉茗堂派”。

2.近代吴梅《中国戏曲概论》:“有明曲家,作者至多,而条别家数,实不出吴江、临川、昆山三派。”

3.以男女至情反封建礼教,以奇幻事承载浪漫风格,以绮词丽语体现无边文采,正是宗汤、学汤的临川派剧作家们孜孜以求的重要方面。

(二)吴炳又名寿元,字可先、石渠,号粲花主人。

1.所作传奇有《西园记》、《绿牡丹》、《疗妒羹》、《情邮记》、《画中人》,合称“粲花斋五种曲”。

2.《西园记》写张继华、王玉真、赵玉英爱情误会。将真与假的误会、悲与喜的映衬调理得较妥帖,以赵玉英拼死摆脱婚约桎梏、“誓不俗生,情甘怨死”的凄冷色块,来反衬张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喜气,戏剧性强。

3.《画中人》演书生庾启与画上美女郑琼枝鬼魂结合,是《牡丹亭》的仿作。

4.《疗妒羹》叙才女乔小青婚姻故事。此剧反对不合理的从一而终,提倡给“自古许错了人,嫁错了人的”女性以“不妨改正”的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婚恋观念对传统封建礼俗的冲击。

5.喜剧《绿牡丹》、《情邮记》一写谢英和车静芳、顾粲与沈婉娥因赛诗成婚,一写书生刘乾初在驿站题诗而得以与王慧娘、贾紫萧联姻。

6.艺术性:

(1)吴剧场面生动,巧合不断,具可看可演的戏剧性;

(2)文词雅洁优美,化情入境,有可赏可感的文学性;

(3)塑造人物符合规定情景,注重心理描摹。

(4)对婚恋自由与封建礼教间的冲突矛盾正视不够,对小丑式人物与正生正旦的表面冲突及偶然矛盾关注过多,削弱了作品的社会意义与战斗精神。

(三)阮大铖,字集之,号圆海、石巢、百子山樵。

1.传奇“石巢四种”:《春灯谜》、《燕子笺》、《双金榜》、《牟尼合》,辞情华赡。

2.《春灯谜》全以误会法写成,叙宇文彦与韦影娘婚姻故事。

3.《燕子笺》写唐霍都梁与名妓华行云、尚书千金郦飞云的曲折婚恋故事。

4.《双金榜》演皇甫燉故事。

5.《牟尼合》写萧思远与妻荀氏、子佛珠的离合故事。

6.语言华美,情节多变;但品格不高,观念平庸,眩奇失真,浅薄无味,匠气颇浓。

(四)成就最大—孟称舜,字子塞、子若,号卧云子、花语仙史。

1.杂剧有《桃花人面》等;传奇有《娇红记》、《二胥记》、《贞文记》、《二乔记》、《赤伏符》,后两种已佚。

2.代表作《娇红记》。

(1)源于宋梅洞《娇红传》小说和刘东生《娇红记》杂剧。

(2)叙王娇娘与申纯爱情悲剧:《西厢记》、《牡丹亭》通过男主角高中来捍卫婚姻成果,而《娇红记》申纯即使高中也不能成就婚姻;

(3)申娇之爱是排除政治功利目的后的真心的悦慕,其欢会以相知和相思作为纯粹前提,是一种充满理性的情感行为。

(4)死后化为坟头鸳鸯,其《泣舟》、《双逝》和《仙圆》等出,沉痛悱恻。陈洪绶:“泪山血海,到此滴滴归源;昔人谓诗人善怨,此书真古今一部怨谱也。”中国悲剧以“怨谱”定名,《娇红记》是较早的传奇。

上一篇: 说史:从《史记》的性情与《汉书》的严谨入手,看二者有那些不同
下一篇: 8本已完结古典志怪仙侠小说,亦正亦邪真道士,左道旁门求仙法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