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一六)——《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一六)——《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一六)——《红楼梦》的艺术成就《红楼梦》的艺术成就一、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曹雪芹在全书第一回就表明了自己的创作主张。他不蹈历来野史的旧辙,更反对才子佳人小说的 “千部一腔

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一、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曹雪芹在全书第一回就表明了自己的创作主张。他不蹈历来野史的旧辙,更反对才子佳人小说的 “千部一腔,千人一面”“ 和 “ 假捏出二人名姓,又必旁添一小人,拨乱其间” ;而是根据自己 “半世亲见亲闻来创作”,“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循踪,不敢稍加穿凿,至失其真”。

有人据此把《红楼梦》的创作过程,看成是现实生活的刻板记录,因而对它作了各种各样的 “索隐” ,说它影射这个、影射那个;或者认为它写的就是曹雪芹自己的身世。这些看法显然都是错误的。它实际上只是说明了作品所反映的内容是和作者的出身经历有关,其中人物也大都有实际生活中的真人作基础,因此它完全不同于历来公式化、概念化的才子佳人小说和一切脱离生活的作品。四十二回中,作者借宝钗论画,进一步表达了对艺术创作的观点:“你若照样儿往纸上一画,是必不能讨好的。这要看纸的地步远近,该多该少,分主分宾,该添的要添,该藏该减的要藏要减,该露的要露 ” 。这里证明作者所提倡的是在生活真实基础上提高了的艺术真实,而非生活的照样记录。曹雪芹正是以十年辛勤的劳动,对生活素材进行了严格的挑选,把自己观察、体验到的丰富的社会生活作了高度的加工、提练,才能创作出像《红楼梦》这样典型、这样集中、这样完美的反映社会的作品。它像生活本身那样丰富、复杂而且天然浑成,表现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高度成就。

二、描绘了一大批活生生的典型形象

《红楼梦》中写到的有名有姓的人物达四百八十多人,主要写了四类人物:

A 、大观园中的公子、小姐,如宝玉、黛玉、宝钗、史湘云、贾迎春、探春、惜春等人;

B 、封建贵族家长、主子,如贾母、贾政、王夫人、王熙凤、贾珍、贾琏等;

C 、侍妾、奴婢、仆役,如平儿、尤二姐、香菱、袭人、晴雯、鸳鸯、紫鹃、雪雁、焦大、焙茗、李贵等;

D 、其他人物(与贾府有关联或与情节有关的人物),如贾雨村、甄士隐、刘姥姥、妙玉、空空道人、茫茫大士、警幻仙姑等。

《红楼梦》描写人物的方法有:

1 、描写主要性格特征,突出细微差别

曹雪芹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上,以精雕细琢的工夫,描绘了一大批活生生的典型形象,他们有正面的,有反面的,有主要的,也有次要的。而且其中不少形象,如宝玉、黛玉、宝钗、凤姐、刘姥姥等已流行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成了不朽的典型。作者能把关系十分亲近的人,写得个性分明。尤二姐、尤三姐是亲姊妹,但前者是忍受凌辱、不敢反抗的女子,后者是敢于反抗、大胆追求爱情的刚烈女性。薛蟠、薛宝钗是兄妹,但前者是个典型的呆霸王,后者却是标准的封建淑女。其他如迎春、探春、惜春,他们姊妹之间的性格差别也是那样的鲜明。作者又善于在那些性别相同、年龄、性格又十分相近的人物中,把他们细微的性格差别明显地表现出来,妙玉的孤高和黛玉的孤高不同,史湘云的豪爽和尤三姐的豪爽有别。平儿的温顺中透露出善良,袭人的温顺中表现出世故。凤姐的泼辣中暗藏着狡诈,探春的泼辣中体现着严正。

曹雪芹在描写人物时,根据他们所处的不同地位,分别采用不同手法。对一些主要人物,通过不同情节,从不同的角度层层深入地镂刻出他们最主要的性格特征:如宝玉对女孩子的热爱与同情;黛玉的孤高自许、多愁善感;宝钗的虚伪和会做人;王熙凤的泼辣、奸诈和狠毒;都表现得特别的突出。对人物其他方面的特征则采用了前后重点不同的补充描写的方法,从而使这些形象表现得十分深刻、饱满,给人以不可磨灭的印象。对比较次要的人物,一般是先用淡淡的几笔带过,等到一定时候,就抓住典型事件集中描写,突出其性格特征。如探春形象的刻画,在她初次出现时并不引人注意,但到了 “ 理家 ” 和 “ 抄检大观园 ” 中,就突出她的性格特征,给人们留下了鲜明的印象。

2 、把人物放在特定的艺术气氛里,烘托出人物的内心情绪

《红楼梦》善于把人物放在特定的艺术气氛里,来烘托出人物的内心情绪,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这是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典诗词和戏曲中情景交融的描写。它和《水浒》、《三国》等小说主要以故事性强来吸引读者有所不同。如小说写大观园的第一个春天,几乎大观园中每一个人都感觉到春天的温馨。在这种欣欣向荣的气氛下,宝、黛的爱情也在顺利地发展着。二十九回起着力写出宝、黛爱情的矛盾和痛苦,这时气候也令人特别烦躁。三十五回起,宝、黛之间的感情纠葛解决了,随着爱情的成熟,转入了一个平静的阶段,这时天气也转变为清爽、宁静。但随之而来的他们的爱情和封建环境的矛盾更加尖锐,终于不能解决,这时气候又转入无限的萧瑟、悲凉,出现了一股浓烈的悲剧气氛。《红楼梦》就这样出色地用气氛烘托人物内心情绪,创造出一种很高的艺术境界,使作品中的爱情描写更富有强烈的感染力。

3 、用环境来烘托人物性格

在用环境来烘托人物性格方面,《红楼梦》也达到了极高的成就,在潇湘馆、蘅芜院和秋爽斋等描写中,环境的特点和人物性格无不异常协调。如潇湘馆的竹林、垂地的湘帘、悄无人声的绣房和透出幽香的碧纱窗,组成了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境界。这个境界不仅和黛玉的气质完全相吻合,而且它反过来又把黛玉的形象衬托得更优美动人。

4 、人物的内心描写深入、细腻

在我国古典小说中向来不大重视人物的内心描写,但在《红楼梦》中则有许多地方描写得极为深入、细腻,成功地揭示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和他们的内心秘密。二十三回 “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 中写出了正处在初恋时期的林黛玉,在听到表现少女青春觉醒的戏文时,所产生的种种细微曲折的感情:起初 “ 十分感慨缠绵 ” ,继之以 “ 心动神摇 ” , “ 如醉如痴 ” ,最后掉下了眼泪。三十二回中,当黛玉听到宝玉背里和史湘云、袭人说她从来不说那些 “ 仕途经济 ” 的 “ 混帐话 ” 以后,作者这样描写她当时的心理: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叹者:你既为我的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的知己,既你我为知己,又何必有 “ 金玉 ” 之论呢 ? 既有 “ 金玉 ” 之论,也该你我有之,又何必来一宝钗呢 ? 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 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 ” 我虽为你的知己,但恐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的知己,奈我薄命何 !

通过以上深入、细致的描绘,出色地表现了黛玉内心深处种种隐微曲折的情感,从而深刻地揭示了人物性格。

三、善于描写日常生活

1 、描写日常生活细腻、逼真。

在《红楼梦》中充满着日常生活的描写,这些描写是那样的细腻、逼真,这显然是受了《金瓶梅》的影响。《金瓶梅》在日常生活的描写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其中也有不少琐碎的刻划,缺少深刻的思想内容。《红楼梦》中日常生活的描写,都是经过了作者精心的提炼,富有典型性和倾向性,比起《金瓶梅》来又大大提高了一步。通过这种描写,发展了故事,显明了性格,展开了矛盾斗争。如小说中描绘贾府无数次宴饮,本来很容易写得平庸、重复,但作者能表现出每次宴饮的不同内容和特点,通过这些描写不仅显现出各色各样的人物性格;同时也反映了这个封建贵族大家庭由盛而衰的变化。如七十五回中写贾母等人中秋赏月,参加的还是过去那些人,席上摆的依然是山珍海味,可是先前场合所常见的热烈气氛已一扫而空,大家都在那里强颜欢笑,最后落得个酒阑人散,月冷灯昏,笼罩着一片凄凉悲惨的气氛,表现了这个贵族大家庭的没落和衰败。

2 、善于在日常生活的描写中掀起大波澜。

作者又善于在日常生活的描写中掀起大波澜,使情节有起有伏,不会给人以沉闷的感觉。小说中宝玉挨打是最大的波澜之一,在它出现之前,各种矛盾都已酝酿成熟。作者先以很多的情节写宝、黛之间经过反复的试探后感情越来越深,他们和整个封建势力的矛盾也更加尖锐了。随着贾环向贾政进谗言说,金钏儿投井自杀乃宝玉所为,以及忠顺亲王府来贾府索取蒋玉菡,就使贾政对宝玉的憎恶达到极点。这样,宝玉挨打这一大事件的出现就成为势所必然,它表现了作品中两种敌对势力的剧烈冲突。在这一事件中,不仅进一步表现出贾母、贾政、王夫人、贾环等人的性格;事后又引出宝钗送药、黛玉探伤、晴雯送绢、黛玉题诗等一系列新的情节,从而使宝、黛之间的感情和他们的叛逆性格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抄检大观园也是小说中一个大波澜,在抄检中,随着作者的笔锋所至,一个接一个的人物形象,鲜明地出现在读者的面前。抄检结果,逼死了司棋和晴雯,赶出了四儿和所有唱戏的女子,促成了芳官、藕官、蕊官的厌世出家,结束了大观园中的欢乐生活。从此贾府也越来越衰败了,作品中的悲剧的气氛也越发浓厚了。从上述分析中看出这些大波澜既是日常生活中各种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又常常是整个故事发展的关键和转折点,通过它把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四、语言成熟、优美、简洁

《红楼梦》的语言最成熟,最优美。其特点是

1 、准确而传神,朴素而多采,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小说中那些写景状物的语言,绘色绘声,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宝钗扑蝶、黛玉葬花、晴雯补裘、湘云醉卧芍药裀等,全然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在这些画面里,人物的神态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小说有时在突出人物情态的时候,往往一句话,甚至一个字都是凝聚着重量。如二十三回里宝玉被贾政叫去的一段描写。

…… 惟宝玉喜之不胜。正和贾母盘算,要这个,要那个,忽见丫鬟来说: “ 老爷叫宝玉。 ” 宝玉呆了半晌,登时扫了兴,脸上转了色,便拉着贾母,扭的扭股儿糖似的,死也不敢去。 …… 宝玉只得前去,一步挪不了三寸,蹭到这边来。 …… 宝玉只得挨门进去。 ……( 贾政 ) 说毕,断喝了一声: “ 作孽的畜生,还不出去 !”…… 宝玉答应了,慢慢的退出去,向金钏儿笑着伸伸舌头,带着两个老嬷嬷,一溜烟去了。

在这段描写中,作者采用了 “ 挪 ” 、 “ 蹭、 “ 挨 ” 、 “ 退 ” 、 “ 一溜烟 ” 等词,异常准确而逼真地刻画在宝玉的种种神态,充分地表现了他前后判然不同的情绪。

2 、语言描写的个性化。

能切合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文化教养来进行描写。如第四十回,写刘姥姥故意装疯卖傻,说“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引起众人大笑时的情景,“众人先是一怔,接着都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叫嗳呦;宝玉早滚到贾母的怀里;贾母笑得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着用手指着凤姐,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她奶妈叫揉一揉肠子。”这一段话,写出了史湘云的豪爽、黛玉的娇弱多病、宝玉的受宠、贾母对宝玉的溺爱、王夫人的稳重;

3、语言具有幽默含蓄美。

一方面大量运用口语、俗语、歇后语、俏皮话,如“拼了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偷来的锣儿打不得”、“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宴席”。另一方面,不少语言具有双关意味。如甄士隐(真事隐)、贾雨村(假语村)、大荒山无稽岩(荒唐无稽)、娇杏(侥幸)、霍启(祸起)、冯渊(逢冤)、十里街仁清巷葫芦庙(势利街人情巷糊涂庙)

五、《红楼梦》调动了我国诗词、散文、绘画、音乐、建筑、雕塑等一切艺术表现手段,创造出诗化的性格和诗化的意境与风格,这又是对以前叙事体小说的一个突破。

1、古代小说中的诗词,往往用于场面、人物外貌等方面的描写,常游离于人物性格之外。《红楼梦》却将诗词歌赋与环境、人物、场面、情节等融合一起,达到人境合一、情景交融、神形兼备的艺术境界,给人以整体感、和谐感。

宝钗的《柳絮词》表面上是 “ 温柔敦厚 ” ,骨子里野心勃勃。“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正是这个封建淑女的心理写照。在宝玉的《芙蓉诔》中反映了他和封建环境对抗的精神,从而表现了他的坚强不屈的叛逆性格。

2、诗词具有象征、隐喻作用。

如元春的谜语诗“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谜底为爆竹);探春的谜语“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风筝);黛玉的《葬花词》也预示了她的悲剧命运。

六、完整的网状结构

《红楼梦》在艺术结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也是非常突出的,在它以前的长篇小说以《三国演义》的结构为最完整。但《红楼梦》比起《三国演义》来显得更宏伟、更严密、更完整。小说为了表现十分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以及服从作品中矛盾斗争和人物性格发展的要求,精心编制宏大而精致和结构。

从纵的方面来说,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之间的爱情纠葛是贯穿始终的线索;从横的方面来说,《红楼梦》中存在着三个世界:一个是大观园、一个是大观园之外的社会、一个是隐约虚幻的神话世界。小说通过爱情主线将三个世界串连在一起,井然有序,丝毫不乱。书中的每个事件都有它的来龙去脉,而且相互贯通,一个事件与一个事件互为因果,连环勾牵,毫不间断,交织成一张巨大密实的网,令《红楼梦》所展示的生活画面,如同生活本身那样错综复杂、丰富多彩。

七、叙事视角的变换

《红楼梦》第一次自觉采用了颇有现代意味的叙述人叙事方式。在叙述角度上也创造性地以叙述人多角度复合叙述,取代了说书人单一的全知角度的叙述。

八、悲剧意义(贾宝玉和《红楼梦》的悲剧世界)

1、宝黛钗爱情婚姻悲剧和大观园的毁灭

《红楼梦》中宝玉和黛玉、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是全书的主线。围绕着“悲金悼玉”的爱情婚姻悲剧,《红楼梦》还写了“女儿国”的悲剧。大观园里的悲剧是爱情、青春和生命之美被毁灭的悲剧。

2、封建大家族没落的悲剧

贾府的由盛而衰具有高度的典型概括意义,实际上就是它所寄生的封建社会的缩影,因此《红楼梦》又是一出巨大的社会悲剧。

3、贾宝玉和人生悲剧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核心人物,贾宝玉的性格特征就是“痴情”和叛逆。宝玉悟破人生,对生命价值的认识与作品中所写的家庭的衰败结合在一起,使得作品更具有艺术魅力。

《红楼梦》接受民族文化传统是多方面的,前代的诗歌、散文、戏剧、绘画等都给了它一定的影响,特别是《西厢记》、《牡丹亭》这些优秀的作品对它的思想影响更为明显。而《金瓶梅》这类小说在题材和描写手法上对它的影响更为具体。《红楼梦》的作者就是在继承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巨大的创造和发展,使它成为我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的高峰。所以鲁迅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 )

上一篇: 我国古代的“正史”,都是如何写出来的
下一篇: 曹伯韩:中国人必须知道的13个历史地理常识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