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即将到来之际,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2023年新征文物史料新闻发布会,包括日本上海派遣军报道部、华中方面军特务部木村中佐的《从军日志》,侵华日军《野炮兵第十二联队本部战斗详报》(部分)等在内的重要文物史料入藏纪念馆。截至目前,纪念馆2023年新征集文物史料1103件(套)。
日本军官从军日志
记录南京大屠杀暴行
“下关附近有很多‘残死’的中国士兵”“很遗憾发生了大量抢劫、强奸、强闯民宅的事件,在我滞留期间就有上百件外国人、中国人来领事馆投诉的情况。日军闯入各国大使馆(部分例外)、民宅、学校,行径野蛮不堪。战场上,尤其是占领首都后的兴奋状态可以理解,但是对内应当予以惩戒。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约有6000女性避难)发生尤其之多。”这些都是日本上海派遣军报道部、华中方面军特务部木村中佐的《从军日志》中所记载的内容。
日本上海派遣军报道部、华中方面军特务部木村中佐的《从军日志》。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供图
江苏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王卫星认为,通过研究,能够考证出日志记录者木村中佐的身份和履历。与日军官兵的个人日记不同,这本《从军日志》是执笔人的职务行为,客观记录了所属部队的主要活动,属于军方文件,所记录的内容进一步印证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
一份日军野炮兵第十二联队的军方文件《战斗详报》,记录了联队长浅野中佐发布的命令,其中提到“师团已经向南京进军”,强调要提前做好粮草补给准备。该战斗详报还包括:日军第一一四师团命令甲第十号,由第一一四师团师团长末松茂治于1937年11月11日下达,是进攻嘉兴、苏州的作战命令;《野炮兵第十二联队登陆后的行动要图》则记录了该部于1937年11月5日从杭州湾登陆后,向广德、芜湖等地进犯的行军路线图。
两份美国报纸
报道日军“百人斩”暴行
本次入藏文物史料还有鲁照宁先生从美国四处搜寻的125份报纸,包括《纽约时报》《芝加哥每日论坛》《旧金山纪事报》《纽约世界电讯》《圣路易斯邮报》等14种。江苏省行政学院教授杨夏鸣认为,这些报纸种类丰富,包括了当时的原版报纸以及合订本报纸,报道了日军侵华期间在南京等地的暴行以及西方世界的反应,尤其是第一次见到西方媒体对“百人斩”杀人竞赛进行了报道,具有重要的史料、文物和展陈价值。
1937年12月18日美国《旧金山纪事报》以《记者描述了南京的混乱》为题,转发了美国记者斯蒂尔的报道:“‘如同在地狱里的4天’是对南京被包围和被占领最恰当的描述。我刚刚登上‘瓦胡’号炮舰,我是自从日军进攻南京以来第一批离开首都的外国人,当我们离开这座城市的时候,看到的最后一幕是300名中国人在江堤前被无情地处决,那里的尸体已经堆积没膝。这是过去几天南京疯狂景象的典型写照。”
1938年1月25日美国《纽约时报》则有日军在南京持续实施暴行的报道。报道中写道:“南京处于无政府的状态,暴行在持续,秩序混乱。”
据了解,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建馆38年来,藏品总量达到19.3万件(套)。近年来,该馆加大文物史料征集力度,每年都有新的物证发现。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纪念馆馆长周峰说:“纪念馆深入挖掘藏品史料的史观意义和史实内涵,着力提升南京大屠杀档案作为世界记忆名录的国际传播力,在进一步收藏更多典型文物史料、加强规范化管理和科技保护的同时,强化文物史料的活化利用工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