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三国最大谜案,刘备与诸葛亮真的非杀关羽不可吗?

三国最大谜案,刘备与诸葛亮真的非杀关羽不可吗?

三国最大谜案,刘备与诸葛亮真的非杀关羽不可吗?美人白头,英雄迟暮,古往今来最残忍的事情莫过于此。在《三国演义》中,最令人悲伤的故事莫过于关云长败走麦城:过

三国志平话_三国志平话知乎_三国志平话内容

美人白头,英雄迟暮,古往今来最残忍的事情莫过于此。

在《三国演义》中,最令人悲伤的故事莫过于关云长败走麦城:过五关斩六将时如天神下凡的英姿,却落得败走麦城时惶惶如丧家之犬的境地。

最后还被一个不知名的小辈斩杀,当真可惜、可叹、可怜。

三国志平话知乎_三国志平话_三国志平话内容

叹息过后不免有所沉思,进而产生怀疑。

因为我们翻看历史书仔细一看,就会发现其中疑点重重。

一:打襄樊是关羽的擅自主张吗?

如果不发动襄樊之战,曹操就不会派大军来救,关羽也不会因为军力吃紧而从江陵调兵,后方的大本营就不会空虚,孙权一方就没有可乘之机,南郡就不会失守,关羽就不会败走麦城。

所以一切的根源在于,关羽为什么要主动挑起这场战争?到底是他自作主张肆意妄为,还是刘备下令让他去打的呢?

史料上没有记载,所以存在争论。

有的人从诸葛亮的《隆中对》出发,认为这是关羽的私自行动,因为如果要北伐肯定是两路出兵,而自始至终关羽都是孤军作战,刘备并没有兵出秦川。

正因为他的擅自行动破坏了北伐大计,加上又多次损害与孙权的联盟关系,终于惹得诸葛亮大怒,借吴人之手除掉他。

看起来好有道理,但恐怕不符合事实。

三国志平话_三国志平话内容_三国志平话知乎

证据有二:

其一,襄樊是曹魏三大军事重镇之一,这种层次的战役肯定要经过最高领导人,也就是刘备的批准。

关羽再如何骄横,再如何与刘备亲如兄弟,也断然不敢擅自行动,毕竟君臣名分摆在那里。身为一员大将,他不会不明白军人的第一天职是服从。

纵观坐镇荆州的十一年间,关羽也没有擅自用兵的历史。

四年前,孙权借口刘备夺益州后仍不还荆州,直接出兵攻占了荆州三郡。此时的关羽尚且没有主动开战,一直等到刘备领兵到达公安时,才领命出兵益阳与鲁肃对峙。

攻打襄樊,从战略层面上看,重要性起码不会低于这场战役,关羽没有道理这次擅自行动。

其二,在战争之前,刘备称汉中王,封四位重号将军,在这四位将军中只有关羽一人假节钺。

所谓假节钺,就如同影视剧中的尚方宝剑,代表如朕亲临,战争状态时可以直接斩杀不听命令的将领而不必请示。

在积极准备襄樊之战前,赐他假节钺的权力,无疑是让他能最大限度地调度军队、相机行事。

因此,赐假节钺一事是刘备授命他攻打襄樊的有力旁证。

只不过刘备是间接命令,而非直接命令。

如果是刘备让关羽出兵的,但为何自己却按兵不动呢?这明显与《隆中对》中两路出兵的北伐策略相矛盾,如何理解这个问题呢?

二:刘备为何授权关羽打襄樊

其实也很简单,关羽围攻襄樊不是为了北伐,而是为了配合刘备占领汉中。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终于占领了汉中,但并不是靠实力大败曹军,而是聚险而守等待对方粮草用尽自动退兵。

曹操虽然放弃了汉中,但一方面将百姓全部移走,让刘备只得了一座空城。

另一方面留张郃驻守陈仓,自己带兵退居长安,并没有放弃对益州地区的军事部署。

刘备虽然赢得了胜利,但只是战略上的成功,经济、军事方面都没有收获,还得时刻提防着曹军。

虽然占领了汉中,但仍面临巨大的威胁。因此为了稳固取得的战果,刘备授权关羽围攻襄樊。

襄樊是曹操中部的重镇,但这时却只有不到一万的兵力,关羽出兵,曹操势必从他处调兵来救,这样汉中的压力就会大大减少。

刘备就可以返回成都处理益州内部不稳定因素,进而从容进行下一步布局了。

与此同时,刘备还派刘封、孟达攻占了上庸等东三郡,假如关羽攻破了襄樊,那么就打通了益州与荆州的陆路交通,不仅减轻了汉中的军事压力,也初步实现了隆中对中的战略规划。

这当然是最好的结局。

成功了固然好,但就算打不下襄阳樊城,只要吸引了曹操的火力,将他的军事重心从汉中移出一部分,也就达成了战略目的。

三国志平话_三国志平话内容_三国志平话知乎

可以看出,刘备的本意是让关羽配合自己占领汉中,哪里是所谓的借刀杀人呢?

更何况,丧失荆州的代价刘备承担不起。

一旦失了荆州,刘备就丧失了从宛、洛进攻曹操的机会。

以后要想反攻北方,只剩下汉中出兵的一条道路,要想成功,太难了,最好的结局也就是占山为王。后来的事实也证明的确如此。

三:刘备为什么又见死不救呢?

从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开始襄樊之围,到十二月底以关羽败走麦城被擒杀,战争持续了长达半年的时间。

这半年里,曹操为了解樊城之围,前后派过五次援军,有于禁、庞德、徐晃、徐商、吕建、殷署、朱盖等部增援曹仁。后来还从合肥前线增派威震逍遥津的张辽等大将赶赴前线,曹操对此战的重视可见一斑。

东吴方面,孙权亲自筹划,吕蒙临阵指挥,陆逊、韩当、蒋钦、朱然、潘璋、周泰、徐盛、丁奉等一大批能征惯战的大将都参加了袭夺荆州战役。

吊诡的是,刘备集团却静如处子,益州方面自始至终都未发一兵一卒,既没有从益州出兵在西侧牵制魏军,也没有派大将赶赴荆州进行支援,眼睁睁看着关羽走向人生的终点。

是刘备对关羽的情况毫不知情吗?

从时间上看,这显然不可能,刘备的信息渠道如果这么不灵通,就不要想争霸了,早点洗洗睡吧。刘备既然知道关羽的处境,为何却不救援呢?

三国志平话_三国志平话内容_三国志平话知乎

无可奈何花落去

非不为也,是不能也。刘备当然想救援关羽,可是他空有一腔热血却无法实施。

襄樊之战可以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关羽围困襄樊两城,水淹来救的于禁七军,并联合反曹实力,让他们以自己的名义在曹操腹地捣乱。这一阶段他威震华夏。

第二阶段,孙权决定偷袭荆州。他不断向关羽示弱,麻痹对方。

等关羽将后方的驻军调往前线时,吕蒙设计袭取烽火台,并招降了驻守江陵、公安两城的官员。

其中江陵是南郡的治所,是关羽及众多将领家眷的所在地。这两座城池的陷落后,关羽大势已去,失败已成定局。

第一阶段关羽大胜,捷报频传,身处成都的刘备想不到增援合乎情理。

但谁曾想形势急转直下,孙权忽然之间就攻占了关羽的大本营,转到了第二阶段。

陈寿在《三国志》里用了一个词“俄而”说明形势变化的迅速。

这个转折点发生在十月份,按理说从十月份到十二月份,离关羽之死还有两个多月,要想出兵似乎还是有足够的时间的,但问题其实很复杂。

三国志平话知乎_三国志平话_三国志平话内容

最大问题是道路不通。

水路方面,吕蒙偷袭南郡的同时,派陆逊占领秭归、枝江、夷陵,屯兵峡口,出川入荆的水路已被封闭。

陆路方面,荆益交界处崇山峻岭,陆路行军几无可能。而刚占领不久的上庸、西城、房陵三地,随着孟达的反叛复归曹魏。

所以道路不通,要想救援关羽,只有派兵强攻。

可这样一来,势必要与孙权进行决战,因为孙权既然打定主意夺取荆州,肯定是有备而来,派兵太少,无济于事。

姑且不论曹操是否会与孙权为同盟,从而被双面夹击的危险。建安二十四年的刘备有实力与孙权开战吗?

恐怕不行。

首先,外部强敌仍在窥视。

虽然终于夺取了汉中,可由于曹操的移民政策,刘备只得了一座空壳子,只得其地未得其民。

不但没有增加自己军事、经济实力,反而要继续派重兵把守,因为曹操虽然撤出了汉中,但仍派张郃驻扎在陈仓,时刻盯着汉中。

其次,益州内部不稳。

从建安十七年与刘璋翻脸以来,益州一直在战乱之中,打仗就要征兵员、粮草、徭役。

占领汉中后,由于它已经是做空城,更是需要从已经占领的地区征集粮草、徭役,更加重了彼此的冲突。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刘备夺取益州时并不得人心,因而刘璋的旧部并不归心,刘备必须要防备这群人的反叛。

再者,益州西南的少数民族还未平定,时刻有叛乱的风险。

三国志平话内容_三国志平话知乎_三国志平话

面对内部这些不稳定性因素,要想维持自己的统治,刘备必须要有足够的兵力留守益州。

问题就来了,驻守汉中要兵力,维持益州统治要兵力,刘备从哪里派重兵去救关羽呢?

要知道这一年年初面对曹操的进攻时,刘备选择的方案是据险而守,做缩头乌龟,熬到他退兵。刘备此时的兵力可想而知。

孙权既然已经撕破脸皮占领了荆州,说明他已经做好全面开战的准备。

刘备这边,派少量军队没有用,派大军出击太过仓促,粮草征集需要时间不说,他也没做好与孙权开战的准备,更何况曹操还在一旁虎视眈眈。

所以,刘备不是不愿救关羽,其实是不能去救。

在刘备原本的设想中,一旦襄樊攻占不下,关羽自然会返回江陵维持荆州的现有格局,根本没有想到关羽会因为水淹七军而急功近利,不破樊城势不回。

也没有料到孙权会突然联合曹操,袭取荆州。

更不会想到自己的小舅子糜芳竟然投降了,使得南郡一夜之间兵不血刃地归了孙权。这一切都大大出乎刘备的意料,让他猝不及防,来不及做充足的安排。

所以,刘备不是不想救关羽,只是限于形势无法救援。

三国志平话_三国志平话知乎_三国志平话内容

因为《三国演义》把刘备塑造的“长厚而近伪”,很多人起了逆反心理,把刘备当做了一个心机极深的奸雄,这其实又走了另一个极端。

当不得不赐死养子刘封时,《三国志》里写下了这六个字:先主为之流涕。

刘备不是另一个司马懿。

四:失荆州仅仅是关羽的责任吗?

失荆州,关羽的责任当然不可推脱。

因为骄横大意,他丧失了对孙权的警惕,贸然将所有兵力都调往前线,给吕蒙以可乘之机。

又因为不会处理同僚关系,使得糜芳、傅士仁与之不满,进而投降孙权,丧失了后方根基。虽然如此,但此时他仍有两万多士兵在手,还可以一搏。

然而从襄樊返回时,关羽已经失了分寸,简直像换了一个人似的。

不仅没有封锁消息,还多次与吕蒙通信,使得军心被轻易瓦解,两万多的士兵四散逃亡,到后来只剩下了几百人,至此,最后的一线生机也荡然无存。

但不应该把所有责任都推给关羽,刘备也要为此负很大责任。

三国志平话_三国志平话内容_三国志平话知乎

关羽失败的直接原因是孙权撕毁同盟关系,偷袭荆州。

这似乎有些出乎意料,但作为领导人的刘备应该能考虑到这一点。

因为在之前的建安二十年,孙刘两家已经要撕破脸了,只是由于曹操的介入,暂时保持了和平,但联盟的危机丝毫没有消除。

建安二十四年的这一时刻,刘备攻占了汉中,暂时解除了曹军对益州的威胁。荆州的关羽又威震华夏,似乎随时可能攻克襄阳。

一旦攻克襄阳,那么益州、荆州可以通过陆路相连。只要后方稳定,随时可以出兵北伐,当年的战略目标就能初步实现了。这对刘备是大好局面,但对孙权却是大大的威胁。

当初孙刘联盟的基础是孙强刘弱,面对关羽的节节胜利,刘备势必要考虑到孙权一方的感受,他会不会坐视自己不断壮大?如果不愿意,他会不会有所行动?

鉴于荆州的重要性,结合两家之前的矛盾,这样的考虑并不过分。此时的刘备,急需调整战略重心,巩固荆州地位。

况且关羽本身只有三万左右人马,既要围攻襄樊,又要驻守后方,兵力肯定不足。

平定汉中后,刘备应该派一支人马前来支援。就算没有军队可派,也应该把诸葛亮调回去协助守卫荆州,确保万无一失。

但面对荆州的潜在风险,刘备什么都没做。

三国志平话知乎_三国志平话_三国志平话内容

五:刘备、诸葛亮此时在干嘛?

忙着做帝王梦呢。

夺取汉中后,刘备有些志得意满,回到成都后,没有想着下一步的战略规划,而是忙着建造宫殿。

《典略》中记载,“备于是起馆舍,筑亭障,从成都至白水关,四百余区。”诸葛亮等人也是忙着献祥瑞,劝进刘备称王。

终于在汉中战役后不久,刘备就称了汉中王。

而且在曹丕称帝后,刘备也火急火燎地称了帝,距离他称王仅仅一年多的时间。

刘备这边忙着做帝王梦,孙权那边也在忙活着,不过是不同内容。

他既要忙着调整对曹策略,修复彼此关系。又要忙着不断示弱以麻痹关羽,并在暗地里偷偷部署作战安排。

就这样,双方都在上演着不同的大戏。

只不过一方是称王大戏,一方是夺荆州大戏。

于是,一方全无戒备,一方举国动员,荆州的易主只是早晚的事情,关羽败走麦城不过是必然性中的偶然性。

六:诸葛亮有责任吗?

诸葛亮去哪儿了?

有人说,就算刘备一时昏了头脑,可作为军师的诸葛亮怎么却不提醒他呢?是不是故意报复关羽,铲除后患呢?

当然不是。

三国志平话_三国志平话内容_三国志平话知乎

前面已经说到,关羽的此次行动并不是擅自行动,也不是为了北伐,目的在于配合刘备占领汉中,所以并不违反诸葛亮的战略规划。

至于说他破坏了诸葛亮力主的孙刘联盟,更是找错人了。刘备才是始作俑者。

当初孙权派人接回孙夫人,已经是个非常危险的信号了,但刘备不闻不问听之任之,还又娶了个新媳妇。

后来在建安二十年,刘备更是亲率大军,几乎就要与孙权开战了。所以真正不把孙刘联盟放在心中的,首推刘备。

诸葛亮不仅没有动机除掉关羽,其实也没有能力这么做。

关羽是武将,而在刘备生前,诸葛亮基本以内政后勤为主,不参与外出作战,《三国演义》中的军师形象只是一种想象罢了。

建安十六年以来,刘备真正倚重的谋士是法正,夺益州、占汉中,法正居功甚伟。

所以夷陵之战后,诸葛亮才会说:如果法正在,就能劝服主公不让东行,即便出兵,也不会有此惨败。

因为诸葛亮在军事上插不上话,所以无论他提不提醒,刘备大概都不会采纳他的建议。

因此,对于关羽之死,诸葛亮的责任可以剔除掉。

最后多说一句,对于诸葛亮,近来有很多人进行暗黑化处理,其实没有必要。

史料就那么多,都摆在那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当得上伟大政治家的称号。

上一篇: 如何续写“三国”?三分归晋是注定也是无奈
下一篇: 【揭秘】一个正史绝对不会告诉你的真实的温州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