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发[1981]37号
(一九八一年九月十七日)
最近中央书记处根据陈云同志的意见,讨论了整理我国古籍的问题。现对有关问题作如下指示:
(一)整理古籍,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继承下来,是-项十分重要的、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工作。过去我们的学校教育,注意理工科比较多,那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需要。但是,学理工的人也要有一定的中国文化传统的知识才行。今后,在继续办好理工科的同时,应当加强大学的文科教育,并从小学开始,就让学生读点古文。
(二)整理古籍,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得懂,仅作标点、注释、校勘、训诂还不够,要有今译,争取做到能读报纸的人多数都能看懂。有了今译,年轻人看得懂,觉得有意思,才会有兴趣去阅读。今译要经过选择,要列出一个精选的古籍今译的目录,不要贪多。
(三)整理古籍,需要有一个几十年陆续不断的领导班子,保持连续的核心力量。目前真正能够独立整理古籍的,一般来说,得六十岁左右的人才行。现在这个班子中,六十岁的人,再干十年七十岁,不能坚持工作了;五十岁的人到那时可以接上去;四十岁的人,再干二十年,也可以成为骨干力量和领导力量了。
从事整理古籍的人,不但要知识基础好,而且要有兴趣。根据陈云同志的提议,中央决定,由李一氓同志主持这件事,并由中华书局、文化部、教育部、社会科学院、国家出版局等单位的负责同志参加,组成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直属国务院。
(四)要由规划小组提出一个为期三十年的古籍整理出版规划。第一个十年,先把基础打好,把愿意搞古籍整理的人组织起来,以后再逐步壮大队伍。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可以象国民经济计划那样,搞滚动计划,前十年分为两个五年规划,在第一个五年规划的基础上,经过充实,搞出第二个五年规划。
(五)现在有些古籍的孤本、善本,要采取保护和抢救的措施。图书馆的安全措施要解决。散失在国外的古籍资料,也要通过各种办法争取弄回来,或复制回来。同时要有系统地翻印一批孤本、善本。
(六)古籍整理工作,可以依托于高等院校。有基础、有条件的某些大学,可以成立古籍研究所。有的大学文科中的古籍专业(如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古典文献专业)要适当扩大规模。
目前,整理古籍方面的专业人材,有许多分配不对口,有的需要收回来,安排到整理古籍的各专门机构。一些分散在各地的整理古籍的人材,有的可以调到中华书局或其他专业出版社;有的可以分配他们担任整理古籍的某些任务。
(七)为办好整理古籍这件事,尽管国家现在有困难,也要花点钱,并编造一个经费概算,以支持这项事业。这笔钱,用于整理古籍所需要的各种费用,主要是整理费用和印刷费用,也包括解决办公室、宿舍等费用。要为整理古籍的专门人材创造较好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
整理古籍是一件大事,得搞上百年。当前要认真抓一下,先把领导班子组织起来,把规划搞出来,把措施落实下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