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戊子年(1888年),上海点石斋刊行过一套《东周列国志》,这在晚清诸多石印本中,是影响最大的一部。因其“图说精美,墨色显明,为海内君子所许,不胫而走”,遂至“有射利之徒,见利忘义,即用原书照印,以图鱼目混珠”。
晚清随着石印技术的成熟,小说绣像盗印之风盛行。当时没有版权保护规定,那些请名手绘图的书局,只能徒叹奈何。为应对这股盗印之风,点石斋在《申报》上多次刊登广告,其中光绪十六年(1890年)闰二月的广告中称,已 “将原底重校复印”,并且“特于绣像赞语后,每加小印一方,以为区别”。光绪二十年(1894)八月的广告中又称:“兹点石复印,书面加‘光绪二十年秋七月重印’,另盖‘双梧书屋鉴定’印章,末页盖‘原图原书,翻印雷殛火焚’一戳,如无此二章记,即系赝鼎,赐顾者请详察。”可见点石斋推出的“重校”本,亦被反复多次盗印。
寒斋藏有一部上海书局石印本,卷首之图即袭自点石斋石印本,不过并非直接盗印,而是仿绘而成,但画面不如点石斋本飘逸灵动。笔者另见一部上海积山书局于光绪丙申年(1896年)刊行的石印本,此本绣像即直接从点石斋本盗印而来,而且盗印的是已加了“小印一方”的“重校复印”本。
上海书局以及积山书局石印本均属于早期盗印本。锦章图书局刊行的《精绘全图东周列国志》,则属后期盗印本了。寒斋藏有一部,牌记上有段识语,云:“说部东周列国一书,以其附益经史,故流传甚广,妇稚皆知。乃自摄影刷印,盛行坊间,往往将原书缩小,廉价射利,以致连篇错误,刷印模糊且伤目力,阅者憾之。本局有鉴于斯,特倩名手精校放大板样,用付石印,购者其细察焉。”落款是“本局主人谨志”。这段识语,道出了晚清盗印之风盛行的原因,正是由于“摄影刷印”技术的风靡,使小说的刊行流布,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期。有意思的是,这则识语仅说请名手精校放大板样,而未说这些绣像是否请名手所绘。当然,这是不便明言的,因为是从点石斋本盗印而来的。识语中称坊间之书缩小原书,廉价射利,其实锦章图书局的这部《东周列国志》收人物绣像仅十四幅,尚不及点石斋本一半之多,又怎能逃脱廉价射利之嫌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