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资治通鉴第二百二十卷(唐纪)(12)原文

资治通鉴第二百二十卷(唐纪)(12)原文

资治通鉴第二百二十卷(唐纪)(12)原文资治通鉴第二百二十卷(唐纪)(12)原文.docx

PAGE PAGE #资治通鉴第二百二十卷(唐纪)(12)原文君主治理国家,应该奖赏善举,惩罚恶行,这样就会劝人为善, 戒人作恶。而如李怀玉等人身为部将,竟然杀逐他的上司,作恶莫过 于此!朝廷却让他们做节度使,掌管一方大权,实在是奖赏这种行为。 这样来奖赏恶行,恶行怎么能不处处产生呢!《尚书》说:谋划事情 要从长远的利益着想。《》说:帝王谋事鼠目寸光,所以我要向他进谏。孔子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帝王治理天下而一味姑息, 天下的忧患怎么能够消除呢!于是为臣下的总是蔑视君王,伺察君王 的过失,如果有机会就会起兵叛逆而族灭他; 为君王的常常因为畏惧 臣下而心怀不安,如果有时机,就会乘其不备而行屠杀。于是,都争 着先发制人,以使自己的意愿得逞,而没有利于双方的长治久安之计。 这样下去,想求得天下的安定,难道能够实现吗!考察唐代后期藩镇 割据的起因,是肇始于朝廷任命侯希逸为平卢节度使。盖古者治军必本于礼,故晋文公城濮之战,见其师少长有礼, 知其可用。今唐治军而不顾礼,使士卒得以陵偏裨,偏裨得以陵将帅, 则将帅之陵天子,自然之势也。古人治理军队的根本是要合乎礼法,所以春秋时期晋国与楚国 的城濮

上一篇: 网文历史上十本高口碑的极品小说,文笔内容绝佳,书荒建议收藏
下一篇: 爱尔兰凯尔特神话故事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