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有彩蛋,也不一定总是有
今日处处学 《敦煌石窟全集》(共26卷) 链接:http://pan.baidu.com/s/1o8PFg3S 密码:gkp0
【简介】
《明实录》是明代历朝官修的编年体史书,记录了从明太祖朱元璋到明熹宗朱由校共十五代皇帝、约两百五十年的大量资料,具有重要史学价值,是研究明朝历史的基础史籍之一。
全书共十三部,1600多万字,是有明一代史料的集大成者。纂修此书,系以朝廷诸司部院所呈缴的章奏、批件等为本,又以遣往各省的官员收辑的先朝事迹做补充,逐年记录各个皇帝的诏敕、律令,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大事而成。其中建文朝实录附于《太祖实录》中,景泰朝实录附于《英宗实录》中,思宗崇祯朝、安宗弘光朝、绍宗隆武朝、昭宗永历朝因战乱无实录。
【编纂】
明代体制,嗣君登极后,即钦定监修、正副总裁及纂修诸臣,编辑先朝《实录》。历朝开局修纂实录,均设监修、总裁、纂修诸官。礼部咨中外官署采辑史事,并派遣官吏、国子生等分赴各地访求前朝事迹,札送史馆。《实录》正式修成后,卷首列御制序,臣下进《实录》表,纂修诸臣姓名和纂修凡例等,誊录正副二本,底稿于正式进呈前焚于太液池旁椒园。正本藏之内府,嘉靖十三年(1534年)后,转藏于皇史宬。副本初藏于古今通集库,后改藏于文渊阁,供后代阁臣、史官修《实录》时借阅参考。
万历中,大学士申时行命诸学士校仇,始转相抄录,各种传抄本才得以流传。其中也出现了卷帙有出入,内容有详略,以及脱落、简错等舛误。
【内容】
《太祖高皇帝实录》,二百五十七卷。起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讫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首尾四十八年。太祖实录凡三修:一修于建文元年(1399年),总裁为董伦、王景彰等;再修于永乐之初,监修为李景隆、茹瑺,总裁为解缙;三修于永乐九年(1411年),改命姚广孝、夏原吉为监修官,胡广、胡俨、黄准、杨荣为总裁官,至十六年(1418年)五月修成。朱棣两次重修太祖实录,删去了明太祖的过失以及建文朝遗臣对成祖的指斥,又歌颂朱棣'靖难'之功,以图自解于天下后世。但反复删改,使《太祖实录》所记四十八年史事只余二百五十七卷,显得过简。万历时允科臣杨天民请,附建文元、二、三年事迹于后。
《太宗文皇帝实录》,一百三十卷。起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讫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其中,前九卷《奉天靖难事迹》,自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至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为建文朝附录,其后记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到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事。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命张辅、蹇义、夏原吉等为监修官,杨士奇、黄淮、杨荣、金幼孜、杨溥等为总裁官,负责纂修,至宣德五年(1430年)正月修成。
《仁宗昭皇帝实录》,十卷。起永乐二十二年八月,讫洪熙元年五月。始修于洪熙元年闰七月,杨士奇任总裁,蹇义等纂修。宣德五年五月,与《太宗文皇帝实录》同时进呈。
《宣宗章皇帝实录》,一百一十五卷。起洪熙元年六月,讫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宣德十年七月始修,杨士奇为总裁。正统三年(1438)四月修成。
《英宗睿皇帝实录》,三百六十一卷。起宣德十年正月,讫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包括正统、景泰两朝以及英宗复位后天顺年间史事。其中卷一百八十三至卷二百七十三共九十一卷为《景泰实录》,原名《废帝郕戾王附录》。天顺八年,命孙继宗为监修官,李贤、陈文、彭时为总裁官,成化三年(1467年)八月修成。
《宪宗纯皇帝实录》,二百九十三卷。起天顺八年正月,讫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八月。弘治元年(1488年)闰正月,以刘吉为总裁纂修,至弘治四年(1491年)八月修成。
《孝宗敬皇帝实录》,二百二十四卷。起成化二十三年八月,讫弘治十八年(1505年)五月。正德元年(1506)始修,大学士刘健、谢迁等首修,后由大学士李东阳、吏部侍郎焦芳等续修。正德四年(1509年)四月修成。由于焦芳与刘瑾相结,实录中凡所褒贬,多挟恩怨。
《武宗毅皇帝实录》,一百九十七卷。起弘治十八年五月,讫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正德十六年六月始修,先以杨廷和、蒋冕为总裁官,复以费宏、石瑶为总裁,嘉靖四年(1525年)六月修成。
《世宗肃皇帝实录》,五百六十六卷。起正德十六年四月,讫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始修于隆庆元年(1567)四月,徐阶任总裁。神宗即位,改命张居正等续修。万历五年(1577年)八月修成。
《穆宗庄皇帝实录》,七十卷。起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讫隆庆六年(1572)五月。隆庆六年十月始修,张居正等纂修,万历二年(1574年)七月修成。
《神宗显皇帝实录》,五百九十四卷。隆庆六年五月,终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始修,以张惟贤为监修官,叶向高、刘一燝、韩爌、史继偕等为总裁官。三年(1623年),改命顾秉谦、丁绍轼、黄立极、冯铨等为总裁。崇祯三年(1630年)十一月修成。
《光宗贞皇帝实录》,八卷。记泰昌元年(即万历四十八年)八月到十二月事。以大学士叶向高为总裁官,天启三年(1623年)修成。
《熹宗悊皇帝实录》,八十四卷。起天启元年正月,讫七年(1627年)十二月。崇祯元年(1628年),命朱纯臣为监修官,温体仁、张至发、张贞运、贺逢圣、黄士俊等为总裁官纂修,崇祯末成书。传熹宗实录修成后,藏于皇史宬,清顺治初,降清的大学士冯铨又得入内阁,为明史总裁,因见天启四年记事揭露其媚魏忠贤丑事甚多,遂抽去与己有关部分。故今所见的熹宗实录均缺天启四年与七年六月事。
注:毅宗崇祯朝、安宗弘光朝、绍宗隆武朝、昭宗永历朝因战乱无实录。
除上列实录外,还有嘉靖时大学士费宏为迎合世宗意,而为其生父兴王编纂的《睿宗实录》五十卷。但兴王仅为一藩王,其事迹无关当时朝政,书成后即不被重视。此外,还有清初编成的《毅宗崇祯实录》十七卷。
【版本】
今海内外留下的《明实录》各种传抄本约十余部,已有两种影印本问世:一是1941年梁鸿志所影印的南京国学图书馆所藏抄本(简称'梁本'),共五百册。二是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年在台湾影印的原北平图书馆所藏'红格本',除正文外又附校勘记二十九册,以及《崇祯实录》、《崇祯长编》、《皇明宝训》等二十一册,全部计一百八十三册。两种影印本中,某些实录的卷数有所不同。
现传善本
1941年,梁鸿志影印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传抄本,将建文朝史事附入《成祖实录》,并附后人补辑的《崇祯实录》十七卷,计五百册,为其后通用本,但错讹甚多。这是中国《明实录》的第一部印刷本,在此之前所流行之本皆是钞本。
从1930年始至1961年止,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对国立北平图书馆(今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的红格钞本《明实录》进行的大规模整理和校勘。此次整理和校勘,以红格本为底本,以广方言馆、抱经楼本、北京大学本、礼王府本、嘉业堂本、天一阁本、明内阁精写本、梁鸿志影印本、内阁大库藏清初明史馆钞本等数十种本子为对校本,对《明实录》中的错讹进行了长时间大规模的校勘,先后有傅斯年、王崇武、黄彰健等专家参加,凝结了几代人的心血。此次整理和校勘的结果是影印了经过校勘的本子--台本,和撰成了具有相当分量的《明实录校勘记》。全书计正文一百三十三册、校勘记二十九册、附录二十一册,是为目前最善与最通行之传本。
红格钞本
明朝每修完一代皇帝实录都会妥善保管,尤其是明神宗以后,实录与宝训(宝训与实录同时修,并同时进呈皇帝)修完后,即誊写四份,实录与宝训正本藏皇史宬,副本藏内阁,大本藏乾清宫,另有小型本以供御览。这样,就有正副大小四种本子同时并存,但其内容完全一样,不得有任何错漏。李自成进京后,四种实录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破,但正副大小四种实录绝大部分尚完好无损。清初为修明史,遂将正副大小四本俱移藏明史馆。为便于检阅,明史馆综合四种本子的明实录重新抄录一本,力求完善,以供修史之用。乾隆年间,因《明史》修成,而实录又残缺,遂从大学士三宝之请,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三月,将库存《明实录》及《皇明宝训》共4757本,移出史馆一并焚毁。此后,就只有明史馆传钞的那部实录为最善之本了。而随着岁月的流逝,这部实录亦日渐残破。民国年间,实录藏于北平图书馆中,称为红格钞本,其后经过辗转迁移,现在则藏于国立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馆。
【评价】
王世贞称:'国史之失职,未有甚于我朝者也。故事有不讳始命内阁翰林臣纂修实录,六科取故奏,部院咨陈牍而已。其于左右史记言动,阙如也。是故,无所考而不得书,国忸衮阙,则有所避而不敢书。而其甚者,当笔之士或有私好恶焉,则有所考无所避而不欲书,即书,故无当也。''虽然国史人恣而善蔽真,其叙章典、述文献,不可废也。'
徐乾学曾对明诸朝实录给予概论:明之实录,洪、永两朝,最为率略。莫详于弘治,而焦芳之笔,褒贬殊多颠倒。莫疏于万历,而顾秉谦之修纂,叙述一无足采。其叙事精明而详略适中者,嘉靖一朝而已。仁、宣、英、宪胜于文皇,正德、隆庆劣于世庙,此历朝实录之大概也。
以上
..
感谢圈儿友,我们每年都会收获一个10W+
2017年,第一个10W+
2018年,第二个10W+
2019年,第三个10W+
2020年,第四个10W+
今年的比以往来得更早一些
是的,凑一个10W+用了100天
如此长尾,我也不是很好说明白
接近14W圈儿友不离不弃
无以为报,估计以身相许你们也不能要
2020年陆续送点小玩意儿吧
不要转发不要赞不要加群不要关注不要彩虹屁
不要点链接不要收红包
总之一句话不要被骗
(具体怎么送送什么容圈儿主康康)
文玩爱好者已经如此艰难
都是非标准件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