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洪迈使金是否失节以及《南乡子》讽洪诗的来历

洪迈使金是否失节以及《南乡子》讽洪诗的来历

洪迈使金是否失节以及《南乡子》讽洪诗的来历洪迈使金是否失节以及《南乡子》讽洪诗的来历肖贵平洪迈(1123——1202),南宋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人,

洪迈使金是否失节以及《南乡子》讽洪诗的来历

肖贵平

洪迈_鄱阳洪迈学校_洪迈简介

洪迈(1123——1202),南宋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人,字景卢,号容斋。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1127年,泥马渡江的康王赵构逃至南京应天府继位,建立南宋,是为宋高宗,改元建炎,意为重建王朝的火德,也为建立权威、昭告正统的意思。

1129年,洪皓出使金国,被扣留十五年,坚贞不屈,尝尽艰辛,全节而归,被誉为第二个苏武。

十九年后,也就是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洪皓之子洪迈出使金国。因未能完成使命,归国后遭到御史弹劾并被罢职。洪迈(1123—1202),字景卢,号容斋,江西乐平人,所著《容斋随笔》和《夷坚志》为后人称道,是南宋著名的学者和文学家,同时也是一名很有作为的官员,入仕以来有着不少良好的政绩。绍兴三十二年奉命出使金朝,因有辱使命,归国后被殿中侍御史张震弹劾而罢官一事,似乎成了他政治生涯中的污点。后来一些笔记小说据此发挥,把洪迈描述成一名贪生怕死,丧权辱国的外交官员,利用诗词创作对他加以丑化。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丙编卷三“容斋奉使”条写道:“绍兴辛已,亮既授首,葛王篡位,使来修好,洪景卢往报之。入境,与其接伴约用敌国礼,伴许诺。故沿路表章皆用在京旧式。未几,乃尽却回,使依近例易之。景卢不可。于是扃驿门,绝供馈,使人不得食者一日。又令馆伴者来言,顷尝从忠宣公学,阳吐情实,令勿固执,恐无好事,须通一线路乃佳。景卢等惧留,不得已,易表章授之,供馈乃如礼。景卢素有风疾,头常微掉,时人为之语曰:‘一日之饥禁不得,苏武当时十九秋。传语天朝洪奉使,好掉头时不掉头。’”后世《花草萃编》《词苑丛谈》《宋稗类钞》《宋人轶事汇编》等书据此辗转传抄,意会加工,导致洪迈使金贪生怕死,卖国受辱一说流传较广。太学诸生衍作《南乡子》词诮之曰:“洪迈被拘留,稽首垂哀告彼酋。一日忍饥犹不耐,堪羞!苏武争禁十九秋。厥父既无谋,厥子安能解国忧?万里归来夸舌辨,村牛。好摆头时便摆头。”此词描写洪迈出使后屈服于金人的关押,并拿苏武做对比,下片提到洪迈的父亲洪皓,同样被关押,数年未从,但也是有勇无谋。洪迈万里归来,不为自己的丑行感到惭愧,反而在南宋吏民面前摇头晃脑,趾高气扬,夸说自己在金国如何能言善辩。作者骂其“村牛”,即蠢货的意思。最后一句,指洪迈有轻微中风,宋罗大经《鹤林玉露》曰:“景卢素有风疾,头常微掉。”在“敌仇”面前,应该“摆头”,而洪迈却不“摆头”而是“稽首”,出使归来,洪迈本应低头认罪,但他却“摆”起“头”来。这首词对洪迈的丑化,确实到了一定的化境。

而根据当时的可靠史料记载,洪迈在对金外交活动中,表现还是不俗的,坚持了斗争,保持了大节,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鄱阳洪迈学校_洪迈简介_洪迈

一、洪迈出使前的外交能力(立场)及出使背景

洪迈出使前的外交才能可圈可点。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八月,金主完颜亮亲帅六十万大军,兵分四路进攻南宋。十月,被金军吓破了胆的宋高宗打算逃跑,在宰相陈康伯的劝说下,颁布了亲征诏书。诏书原稿由洪迈撰写,其中“岁星临于吴分,定成淝水之勋;斗士倍于晋师,可决韩原之胜”等语,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宋兵士气。十一月,宋军在采石大败渡江金军,二十八日完颜亮被部下杀死。三十日,金人主动退兵三十里,并以大都督府的名义遣使赴镇江议和。此举标志着完颜亮南侵至此彻底失败。在采石之战前,金东京留守完颜雍已在辽阳府发动政变,自立为帝,是为金世宗。金世宗以政变的方式即位,政权未稳,不敢继续对宋用兵,因此绍兴三十二年正月,金朝派遣左监军高忠建来告登位,同时归还完颜亮所侵土地并议和。

这样一来,又引起了宋廷关于是和是战的讨论。许多文臣武将都主战,而宋高宗所奉行的仍是妥协投降政策。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绍兴三十二年正月)庚寅,宰执奏金使二月渡淮。上曰:“今若拒之,则未测来意,有碍交好;受之,则当遣接伴使副于境上,先与商量。如向曰讲和,本为梓宫,太后,故虽屈己卑辞,有所不惮。而金国主兴无名之师,侵我淮甸,则两国之盟己绝。今使者所以惠我国甚宠,然愿闻名称以何为正,疆土以何为准,与夫朝见之仪,岁币之数,所宜先定。不然,则不敢受也。” 高宗说得冠冕堂皇,内心对金人有着极大的恐惧,不然不会动不动就往海上逃跑。“使者所以惠我国甚宠”,“不然,则不敢受也”两句话充分体现了他求和之心,惧战之心。而南宋王朝在高宗的腐朽统治下,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都较脆弱,对金作战并无取胜把握,因此最终还是决定与金人议和。于是,宋朝以尚书左司员外郎洪迈充接伴使,文州刺史知阁门事张抡为副使。

金使高忠建未入境前,要求两国继续遵守“绍兴和议”的相关条款,提出宋应行臣礼,并交还金人撤退后南宋收复的郡县的要求,对此,洪迈移书金使曰:“自古以来,邻邦往来,并用敌礼。向者本朝皇帝,上为先帝,下为生灵,勉抑尊称,以就和好,而彼国无故兴师背盟,自取夷灭。窃闻大金新皇帝有仁厚爱民之心,本朝亟命将帅止令收复外,不许追袭。乃蒙责问,首遣信使,举国欣幸,无以为谕。但一切之礼难以复仍旧贯。当至临准上谒,更俟顾惠,曲折面闻”。随后洪迈又向金使提出十四条外交更变旧例事宜,并上报朝廷。根据记载:“迈等所更凡十四事,其大略,则不传御名、不问圣躬、不称上国下国。”这些变更从本质上讲都是正名分,是要求宋金之间进行平等外交。经过洪迈等人的努力,金使最终不得不遵行敌国礼与宋朝进行外交。这是南宋建国三十年来首次在外交方面的成功,固然有两国当时形势变化的因素,但也不可抹杀洪迈所起的重要作用。

绍兴三十二年正月壬辰日,洪迈,张抡入对。高宗对宰执陈康伯说:“朕料此事终归于和,卿等欲首议名分,而土地次之,盖卿等事朕,不得不如此言。在朕所见,当以土地人民为上,若名分则非所先也。何者?若得复旧疆,则陵寝在其中,使两国生灵不残丁兵革,此岂细事?至如以小事大,朕所不耻。”陈康伯日:“此非臣等所敢拟议。”上曰:“俟迈等对,联自以意谕之”。在宋朝决定议和之后,朝中还存在着名分和土地何者为先的争议。南宋在绍兴十一年与金国签订“绍兴和议”后,除了损失大片上地,每年要向金进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之外,还沦为金的附属国,向金称臣,并保证“世世子孙,谨守臣节”。因为高宗已经明言“以小事大,联所不耻”,不求改变名分。洪迈作为朝廷的外交代表,当然不能违背高宗旨意,但他在具体工作中首先争取的却是用平等礼与金开展外交,虽然这种争取有着巨大的难度和不可预知的风险。

洪迈_鄱阳洪迈学校_洪迈简介

二、洪迈使金的具体表现

洪迈因为在接伴金使工作中表现出色,赢得了时人的好评和朝廷的奖励,被晋升为起居舍人。按照礼仪,对于金朝来告登位,宋朝应该回派使者对金主登位表示祝贺。《宋史》记载:“时议遣使报金国聘,三月丁已,诏侍从,台谏各举可备使命者一人。初,迈之接伴也,既持旧礼折伏金使,至是,慨然请行。于是假翰林学士,充贺登位使,欲令金称兄弟敌国而归河南地。”由此看来,此次出使洪迈所肩负的使命主要有三个:祝贺金主登宝位,与金朝的关系由君臣改为兄,要求金朝归还侵占的河南地。从高忠建出使到洪迈出使其间相隔半年多的时间,双方形势都在发展变化。四月,也就是洪迈动身的这一月,金人已经在西线发动进攻,原州失守,此后金兵进一步围攻南宋军事重地德顺。南宋朝廷是未能及时掌握金方动态,所以才会提出那样强硬的外交条件,而洪迈此次出使也是注定不能完成任务的。对此,洪迈本人有着清醒的认识,按照《宋史》所记:“夏四月戊子,迈辞行,书用敌国礼,高宗亲札赐迈等日:“祖宗陵寝,隔阔三十年,不得以时洒扫祭祀,心实痛之。若彼能以河南地见归,必欲居尊如故,正复屈己,亦何所惜。”迈奏言:“山东之兵未解,则两国之好不成。”明知不可为还慨然请行,可见洪迈的忠勇品格。

洪迈到金后的具体情况,以《中兴御辱录》所记最详,《中兴御侮录》是一部记载南宋与金和战,尤详于完颜亮南侵及“隆兴和议”诸史事的宋代典籍。对研究南宋中兴、宋金关系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记载洪迈出使金国的情形应该是比较准确的。根据该书记载:迈等六月十日至燕京,馆于会同馆。褒遣兵部侍郎高文舁等接伴,持所与国书及二使沿路谢表来还,云:“礼数未是,不敢受。请依前来礼例,国书用表,国信称陪臣方可。不然,臣下不敢奏知皇帝。”迈等对曰:“昔本朝皇帝所以不惮卑屈者,以太母,钦宗之故也。太母,钦宗既己上仙,本朝皇帝又以两国生灵之故,不欲遽违盟好,姑循旧例。去岁岐王首覆盟信,无故兴师,两国既己交兵,则是大义己绝,安可复旧礼哉?”文舁等曰:“昨岐王无道,师出无名,已从废殒矣。今主上仁慈圣德,岂可复与岐王比哉?若国信早换表来,即当为奏知,有所议事,庶得早毕。不然,恐国信卒未得见皇帝,亦未有还期。”迈等曰:“奉命出疆,而擅易国书,当若是耶?且如侍郎他日衔命出疆,还敢以朝廷国书擅自更易否?”两人辩论,至晚不决。文舁等去,亦不具顿膳,迈等皆不食者经夕。至十二日,文舁复来云:“不知已换书否?”迈等云:“断不敢易。”又云:“若国信坚执不从,恐为国别生事。”迈等对曰:“奉命一介使耳,若贵朝必欲生事,无过见留,及一死耳。”复争辩久之。文舁怒,遽揖去。云:“国书既不可易,国信谢表亦不可易耶?请更从长计议,无贻后悔。”文舁既去,迈等议曰:“国书既己力争见听,如换表乃吾臣子之辱耳,自可从。”泊晚,文舁复遺介至,遂署表,国书与之去。俄顷,使押宴至,日已夕矣。至十五日方见褒,首责以国书之礼非,所请三事,皆不见允。且言:“大臣议欲留卿辈,联以卿将命远来良劳,姑且归之。归为联语:倘以旧境见还,复为笃邻好可也。”迈等唯唯而退。

当洪迈等到达燕京的时候,接伴使逼着洪迈改用君臣之礼,若行旧礼,就表明南宋继续遵守“绍兴和议”。对此,洪迈坚决不从,结果金人将他和随行人员拘禁起来,并连续三日断绝一切供给。这中间洪迈与高文舁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面对金人断供,以扣留等相威胁,洪迈都能大义凛然,并表示必要时可以死抗争,最终迫使金人自降谈判条件,同意不修改国书,但是仍要求更改国信谢表。洪迈等经过商议,认为更改国信谢表只是使自己这班使臣蒙受耻辱,而关系到国家和宋朝皇帝荣誉的国书既然可以不改,为了完成面见金主递交国书的使命,作出必要的妥协是可以的。当然,洪迈这样做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来自于高宗的指示,洪迈临行前高宗曾赐御札指示他:“若彼能以河南地见归,必欲居尊如故,正复屈己,亦何所惜。”几经波折,洪迈最终得以面见金主,但金主以不合礼仪拒收宋朝国书。据此可知,洪迈当时已经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完成出使任务,只是最终递交的国书因为金人认为“不如式”未被金主接受。这就等于金方拒绝了宋朝提出的议和条件。总体看来,南宋是试图将两国关系恢复到北宋末期状态,而金朝是想继续维持“绍兴和议”后的状态,两国要求相去甚远,几乎没有协商的余地。

外交是要靠经济军事做后盾的,最高决策者的意志也会起决定性的作用,无奈南宋是个“鼻涕”王朝,在投降主义和偏安一隅思想占主流的情况下,最终改变不了什么局面。此后,宋金之间又经历了两年多的军事与外交方面的反复较量,于隆兴二年(1164年)才达成和议。其主要内容是:宋金地位由君臣改为叔侄;“岁贡”改称“岁币”,在“绍兴和议”的基础上各减五万两、匹,疆界恢复到完颜亮南侵前状态。根据“隆兴和议”的内容也可以看出,洪迈是参与了一件注定不能完成的使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洪迈出使金国是辛酸而悲壮的。

他归国后遭到弹劾的根本原因是南宋在孝宗继位后对金政策发生了根本转变。罢斥洪迈,是孝宗否定了高宗制定的妥协投降式的外交路线,在整个事件中,洪迈充当了高宗的背锅侠。

鄱阳洪迈学校_洪迈简介_洪迈

三、洪迈使金受辱说的形成

洪迈等无功而返,回国之初,并没有质疑洪迈此行有有辱使命的问题。但是情况很快发生了变化,《宋史》说:“七月,迈回朝,则孝宗已即位矣。殿中侍御史张震以迈使金辱命,论罢之。”《宋史》的记载透露出洪迈罢职,缘于孝宗的即位。宋高宗让位于赵昚,使宋朝的皇位再次回到宋太祖一系。后世普遍认为赵昚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平反岳飞冤案,起用主战派人士,锐意收复中原;内政上,加强集权,积极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惩治贪污,重视农业生产,百姓生活安康,史称“乾淳之治”。孝宗对于金朝的态度和高宗截然不同,在海陵南侵时就义愤填膺,要求率师作为前锋迎战。他即位后,首先擢用主战派官员,积极备战。在洪迈还朝的七月,金人曾经致书宋朝,再次重申两国应当遵守“绍兴和议”。为此,孝宗曾在诏书里明确说:“敌人求索故礼,从之则不忍屈辱。”洪迈在孝宗即位后以“辱命”被论罢,应当说也是孝宗对金人无理要求的强硬回答,标志着南宋的外交路线开由高宗朝的一味妥协投降开始向争取平等外交转变。

对洪迈有着人格侮辱的文字最早出现在罗大经《鹤林玉露》丙编,即本文开头所引“容斋奉使”那一段文字。罗大经大约生于宋宁宗庆元初年(1195年),小洪迈七十多岁,关于洪迈使金之事,他只能听他人讲述。罗大经与周必大和杨万里为同乡(江西吉水),算是杨的晚辈,《鹤林玉露》中所载洪迈在金表现这段文字,当是源自周必大的《龙飞录》,罗大经补记的“景卢素有风疾”一事,未见洪迈同代人记载,其兄洪适《盘洲文集》倒是说过:乃父洪皓被流放岭南时曾患有风疾,不良于行。所谓洪迈有风疾,或许是由此附会而来。

罗大经刻意记此二事,与他和杨万里的特殊关系有关。罗家和杨家是世交,关系亲密。罗大经的父亲罗茂良是杨万里的门生,罗大经在十余岁时曾随父亲谒见过杨万里,罗大经本人与杨万里之子杨长孺亦交往密切。而洪迈与杨万里在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曾因争高庙配享事发生过激烈冲突。孝宗朝道学人士和近幸势力之间的权利斗争相当激烈,洪迈因颇受孝宗宠幸,被道学派人士视为近幸势力中的一分子。罗大经本为道学人士,在《鹤林玉露》一书中,对张浚、杨万里极其推崇,因此罗氏记录有关洪迈的丑闻目的是明显的,表明道学派人士对洪迈近幸派的憎恶态度。

明代陈耀文所辑《花草萃编》,卷十一引《谈薮》中的一段文字与罗大经所记又有所不同,其文曰:“洪迈被拘留,稽首垂哀告彼酋。七日忍饥犹不耐,堪羞!苏武争禁十九秋。厥父既无谋,厥子安能解国忧?万里归来夸舌辩,村牛。好摆头时便摆头。”较之《鹤林玉露》,《谈薮》中洪迈的形象被进一步丑化,非但如此,连洪迈的父亲洪皓也一并成为讽刺对象,词中斥其“无谋”,注中又称其荐子出使,这些都严重背离了历史事实。洪皓于建炎三年(1129年)使金,中间被金人扣留15年,流放冷山,至绍兴十三年(1143年)才得放还归宋。洪皓为人有勇有谋,面对金人的威逼利诱,始终坚贞不屈,并且多次向南宋秘密传递重要情报,归国后宋高宗曾赞其“虽苏武不能过也”。洪迈使金在父亡后7年,洪皓怎么可能荐子出使。可以推断,《谈薮》所载诗词绝非南宋太学生所作,否则不会这样枉顾基本事实。有人考证此词为元代人所作。元代汉人,因受蒙古人高压和歧视政策的统治,而对南宋投降主义和腐朽堕落亡国极其痛恨、寒心,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写出这样的词也不奇怪,元人写诗词散曲善于讽刺,但这首《南乡子》确实冤枉了洪迈。《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谈薮》一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旧本题宋庞元英撰。元英有《文昌杂录》,已著录。案元英为宰相籍子,乃元丰中人。此书乃多述南宋宁、理两朝事,相距百载,其伪殆不足攻。书中凡载杂事二十五条,皆他说部所有。殆书贾抄合旧文,诡立新目,售伪於藏书之家者。”后世文人,会根据自己的好恶,赞颂或贬损某位历史人物,也属常事,但不尊重史实的抄合旧文,诡立新目甚至胡编乱造,应该嗤之以鼻。与《谈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洪迈写的《容斋随笔》,及其尊重客观事实,考证严密,治学严谨,考证了前朝的一些史实,如政治制度、事件、年代、人物等,对历代经史典籍进行了重评、辨伪与订误,提出了许多颇有见地的观点,更正了许多流传已久的谬误,在中国历史文献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综上所述,洪迈使金并未失节,而是保持了大节,并取得了一定的外交胜利。而《南乡子》讽洪词则是假太学生之名,毫无根据的诽谤之作。

洪迈_洪迈简介_鄱阳洪迈学校

鄱阳洪迈学校_洪迈_洪迈简介

上一篇: 洪家人“纪念洪迈诞辰900周年文化研讨会”暨“洪迈陵园落成庆典花絮
下一篇: 洪迈 迈向何方?当代洪迈研究论文参考目录【学习资料】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