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的最新整理成果——《南史》修订本近日在京正式出版。《南史》修订本是中华书局推出的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的第13种,也是“南朝五史”修订本系列的收官之作。
日前,记者专访了《南史》修订主持人、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张金龙。他介绍,本次修订工作于2007年启动,在中华书局1975年点校本《南史》基础上进行,沿用百衲本为底本,广泛收集并充分参考清代以降尤其是点校本《南史》出版以来学术界的校勘与研究成果,对原点校本进行修订和完善,“力求整理出一个校勘精良、标点合理,既在一定程度上更符合《南史》原貌又便于读者使用的错讹较少的新的文本”。
通贯宋齐梁陈四代正史,原点校本基础上全新升级
《南史》是唐朝李延寿撰写的纪传体史书,全书八十卷,分为本纪十卷、列传七十卷,通贯记载了南朝宋、齐、梁、陈(420-589)四个政权共170年的历史。《南史》原点校本由山东大学卢振华先生点校,王仲荦先生复阅,于1975年6月出版。
“原点校本出版至今已有四五十年的时间了,随着时代发展和学术进步,无论历史文献方面还是魏晋南北朝史的研究,都有了突飞猛进,应该做一个比较彻底的修订,因此我们将现存具有代表性的《南史》版本都纳入到校勘范围之内,再从‘源’和‘流’两方面把相关文献纳入他校范围。”张金龙介绍。
《南史》修订以版本对校为基础,充分运用本校、他校,审慎使用“据理推断”的理校。此次修订,仍以商务印书馆影印百衲本为底本。在版本对校上,不仅沿用了原点校本利用过的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南宋中期建刊本残卷,同时还搜求到同一版本的卷七〇残本(收藏于辽宁省图书馆),在宋刻本中还对勘了时代更早的南宋早期浙刊本残卷四卷。此外,这次修订特别通校了今暂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两部元刻大德早印本,还通校了历史上流传较广的武英殿本,参校了南京、北京国子监本和汲古阁本。
“《南史》主要由《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四部正史删削而来,叙事更为简洁,更便于阅读者把握南朝历史的整体脉络。在修订中,无论是本校还是他校,我们都需要进行仔细对读核校。《南史》一共120万字,但是对校的版本情况不同,有的卷需要对校十个本子,因此整体对校一遍就是一千万字,我们一共通校了五遍,体量就很大了,这是一个基础工作。”张金龙介绍,在与南朝四史对校时,需要特别注意辨别哪些是《南史》原本的错误、哪些是版本流传所致错讹,以免出现校改过度的情况。
经过修订,《南史》校勘记总数从原点校本的1957条增加到2903条。其中删去旧校333余条,新增校勘记1200余条。在保留的原校勘记中,有1250多条根据新的情况重新作了补充、修订和完善。“我们在做删除决定时十分慎重,要经过多方的求证,有充分的证据,按照这次新的修订标准和原则进行删除。”张金龙说。
《南史》既有“源”又有“流”,要以竭泽而渔的办法广泛比较
《南史》点校本修订工作前后延续十余年之久,回顾整个修订过程,张金龙坦言“每个环节都不容易,而工作量之大也是远超当初想象。”
“本次修订在吸收以往他校成果的同时,还把以往所未曾利用的不少文献也纳入他校范围。”张金龙介绍,与南朝四史只有“流”而没有“源”不同,《南史》是既有“源”又有“流”。“源”是指史料来源,“流”是指后世的引用、版本流传。因此,此次修订同时兼顾“源”“流”两方面,以竭泽而渔的办法进行广泛比较,力求使问题点或校勘点不致遗漏。
张金龙介绍,《南史》在成书后的一千多年时间里广为流传,成为后世读书人了解南朝历史的最主要来源,在类书等各类书籍编撰中常常被摘抄引用。因此,对各种不同文献所引用的《南史》进行对校,意味着可能是对多种不同的宋元版本的相关内容的校勘。“即便是经过改编的文献,也有其校勘价值,如《资治通鉴》的编撰,南朝部分必定参考了包括《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四书和《南史》在内的北宋写本,因而在《南史》的校勘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此次《南史》的修订十分重视对唐代以来特别是宋元文献的参校。”
从《南史》史“源”角度来看,修订本校勘记比原点校本校勘记征引《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分别多了507、207、423、179次;从他书引《南史》角度来看,修订本校勘记征引文献99种,比原点校本校勘记所引68种多出31种,算上修订长编所征引的文献,则修订本所利用的文献超出原点校本一半左右。
除了版本校和文献他校的依据,修订中对于许多异体字、通假字、避讳字等的考证过程也十分复杂,需要根据南朝历史、时代因素进行整体判断。
“比如在考虑异体字、通假字的使用时,不能说先秦或汉代可以通假,就必定意味着南朝或唐代也能通假。还有一些情况,我们要判断究竟是李延寿在修撰《南史》的时候搞错了,还是避讳字。比如李渊的祖父是李虎,唐代就不能用‘虎’字,南朝有个神虎门,在《南史》中就改成了神兽门,在人名里虎字不能改成兽,就改为了‘彪’字或别的形似、意思相近的字,这都需要我们去辨别。”张金龙介绍,“这些判断都基于我们对文献整理工作的新的认知,以及对南朝历史的整体把握,没有这个条件,这些查证出来的东西都不好判断,这涉及理校的问题,本校和他校的最后决断也体现在这当中。”
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工程计划2027年全部完成出版
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是上世纪50至70年代,在毛泽东主席的指示下,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安排下,由中华书局组织全国百余位文史专家,历时20年完成的新中国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古籍整理出版项目。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术的进步,点校本出版几十年后留下的缺憾需要弥补。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于修订工程给予了高度重视与支持,2007年,中华书局组织来自全国的一流文献学家、历史学家,开启修订工作。
截至目前,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共出书13种,分别为《史记》《旧五代史》《新五代史》《辽史》《魏书》《南齐书》《宋书》《隋书》《金史》《梁书》《陈书》《周书》《南史》,通过修订工程,最新最前沿的学术研究成果得以呈现,该工程也成为了新时代对基本古籍深度整理的典范。
中华书局介绍,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本计划于2027年全部完成出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