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课
大家都知道中华文明是号称有5000年的文明史,但是这种5000年的文明史究竟是历史的真实,还是只是个传说,有什么根据?作为考古学家,有责任通过考古的资料,来探寻中华民族早期的历史,这也是我领衔做15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初衷。所以今天我主要向大家介绍最近这些年一些重要的考古发现,介绍5000年前后中华文明是怎么样由孕育到初步的萌芽产生发展的。
今天让我们走进《青课》——中国考古协会理事长王巍《探寻中华文明源头》。
点击最大化查看竖版视频
《探寻中华文明的源头》 竖版
嘉宾简介
王巍,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专门委员会委员,国家大规模人文研究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
青年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研究员王巍,也是中国考古学会的理事长,做考古已经40多年了。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来交流2015年做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这样一个国家的研究工程。
什么是文明?
什么是文明?大家可能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及进步状态,那就是文化和社会取得了初步的发展,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社会出现了分工和分化,由原来是平等的社会发展成为不平等的社会,一部分人掌握了财富,掌握了权力,这种权力逐渐强化,后来成为王权,导致了社会分成不同的阶级,出现了国家,所以文明的另一个概念就是说,文明是在国家的组织和管理下,创造的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和精神制度层面的总和,所以国家是产生了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多学科联手探寻中华文明源头
究竟中华5000年文明究竟是历史的真实,还是只是号称、传说,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所以2002年,我就授命开始策划一个国家级的研究工程项目,叫做“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这个工程2002年初步起动,2004年正式的启动,到2016年第四阶段告一段落,这个工程吸收了将近20个学科,几乎所有的学科,物理、化学、天文、DNA、生物,包括环境、地质很多都参加,大概有400位学者,其中有一半是教授,还有多位科学院、工程院的院士和社会科学院的学部委员来参加,经费也是迄今为止最大的一个人文科学的项目,所以说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多学科集合研究人文社会科学重大课题的项目。
文明起源的基础是农业出现
文明起源的基础是农业的出现。有了农业之后,有了生产,生产的发展,人口的繁衍,有了剩余的产品,开始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人最早培育出水稻、小米 、黄米
根据最新的考古发现,大约在10000年之前,中国的南方发明了水稻,北方发明了粟和黍,这在世界上都是最早的。中华民族的先民们为世界人类的发展作出了最重要的贡献。水稻一直到现在也是广大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尤其是比如长江流域及以南,在世界范围内也有很多地区是以水稻为主食的,粟和黍在初期在东亚地区,实际上在小麦传入之前,也是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也孕育了非常出色的华北地区的文明。
在浙江发现世界最早的栽培水稻
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水稻的发现地,是浙江浦江的上山遗址。水稻的起源曾经有很多的争论,有人认为是长江中下游,有人认为是中国的云南,有人认为是印度,在30年前我留学日本的时候,这三个说法是互不相让,但是最近这些年,一举发现了8000年、9000年到最近是10000年的水稻,成为世界最早的稻作的起源地。浙江的浦江上山遗址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发现地。它是一个遗址群,表明它不是很零星的,是一群人在几个地方,有几个小的村落来生活。这是他使用的石器,这是使用的陶器,所以在这个时候陶器出现了,农业出现了,磨制石器的技术也出现了,所以在考古上叫做新石器时代革命,也叫农业革命,距今大约10000年左右。上山遗址出土的世界上最早的稻粒,究竟是不是栽培稻?经过科学的分析,农学的分析,它是栽培稻,是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
在北京发现世界最早的小米和黄米
那么北方最早的粟(小米)、黍(黄米)是在哪儿发现的呢?是在北京的郊区。在门头沟的东胡林遗址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的粟和黍,这个遗址的发现也是距今9000年到10000年。在此之前,2003年、2004年在赤峰地区,发现了8000年左右的粟和黍,引起了世界上的轰动。现在已经确认了最早的粟和黍是10000年前。
七千年前中国的黄米传播到西亚
原来认为可能是黍的起源地是西亚,西亚发现的是7000年,那它们之间是不是有联系?是各自独自的发明,还是从这儿传过去的?通过DNA的研究,证明西亚的黍是从中国传过去的。
在河南发现世界最早的骨笛
最引起人们震惊的,就是在河南舞阳的贾湖遗址发现了8500年、8000年前的骨笛,年代比较早的是5孔、6孔,到8000年左右,就发展成为7孔的骨笛。大家会疑问,这个是不是能够吹出声音来?是不是能够吹出音来?音乐学家实际的吹奏分析表明,它们的音是可以吹出“哆来咪索拉”,非常的准,这个让大我们吃一惊,让世界也为之一震,因为没有想到在8000年前的中国已经能够发明这种骨笛了。
汉字起源或许在八千年前
这个遗址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有很多乌龟壳,少数部分乌龟壳的底部有这种刻划的符号,这些符号大概在贾湖遗址当中有十几个。商代晚期的甲骨距今3300年,在此之前,商代晚期的甲骨文非常的完备了,绝不是初始的状态,所以肯定有产生、发展的很缓慢的漫长的过程,现在发现贾湖的遗址和殷墟的甲骨文有一些相似。贾湖的甲骨,为研究商代甲骨文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西坡遗址见证史前社会分化
在西坡遗址发现周围有宽十几米的宽大的壕沟,两侧是自然的沟壑,形成一个防卫的设施,可以看到在中心这个部位的居住址面积比较大。这样大型房址在此之前是没有的,而且里边的地面经过烘烤,显然是高等级的住所。所以这一时期社会出现了明显的分化,高等级的人住在大型的房址里面,制作得很精致很考究,社会已经出现了阶层。
需要跟大家说明一下, 10000年前农业开始出现,8000年前农业初步的发展,实际上这个时候还不能跟文明相联系,只能说是文明的基础。真正社会出现明显的分化,是权贵阶层发展到掌握了军事权力、财富,成为了王产生了国家,这个时期才能叫文明。这个时期,距今5300年左右,应该是各个区域开始向文明迈进、加速度的时期。
双槐树遗址见证黄河流域进入早期文明
在河南巩义的双槐树遗址后来逐渐发展起来,这个遗址三重环壕围绕,在最中心的环壕里边是高等级的建筑,墓葬也开始出现差别,这个时期在全国范围内,也是开始进入早期文明的阶段。三重环壕围绕,一重、两重、三重,中心这个环壕,是中心居住区,高等级的建筑。什么叫高等级的建筑?规模大,制作规整,这个时期应该是已经发展成为叫宫殿,高等级的建筑。
东山村遗址见证长江流域文明兴起
接下来介绍江苏的张家港东山村遗址,年代距今5800年。张家港的东山村,是在苏州的张家港市,在这儿发现了史前的墓地,发现了大型的建筑,尤其是发现了9座高等级的大墓,年代大约在5800年左右。这是墓葬的情况,上面这个照片这几个,每个长方块都是几个墓葬,你看那个小墓,大家可以看到,也就是长不到2米,只有几十件陶器,十几件武器随葬。这是另一个墓葬,65件随葬品,5件大型的石钺武器,陶器等等,还有装饰品。可见在5800年前的长江下游,贫富分化已经相当显著了。所以5800年前社会分化已经相当的显著了,所以我们认为这个时候已经接近了文明社会的门槛,可能还没有进入到文明社会,在下一个阶段就可以有把握地说进入到了初期文明的阶段。
下一个阶段,就是5000年前后,各个区域的文明相继形成。最典型的遗址就是辽宁牛河梁遗址。最引人注目的就是5500年前牛河梁遗址的这种祭祀遗址群,可以说是当时的原始宗教的圣地。这有一个“女神庙”,左下角那个是平台的南坡上的一个建筑。这就是从高高的平台上看的那个所谓的“女神庙”,形状非常特殊,既不方也不圆,里边都是泥制的塑像。
五千年前“女神像”惊现辽宁
什么是泥制呢?就是泥把它塑成之后,没有经过火烧,烧了之后就变成陶了,但是这个泥制的东西很容易酥,很容易碎,在这个所谓的“女神庙”里边,没有经过全面的发掘,但是80年代中期进行了试掘,出土的遗物让人震惊。首先墙壁上都是用这种红颜色白颜色的壁画装饰,非常的漂亮,更重要的是出土了很多人像。这些人像几乎都是女性,只是大小不同。
天坛的源头或许在五千年前
在这附近发现了很多用石头做的墓葬,或者叫祭坛。这是其中的一个代表性的祭坛,它的特点是墓葬是方形的,很大,旁边有圆形的祭坛。这是一个圆形的祭坛,三周圆坛。22米,最外圈是22米,越往里边越高越小,形成了一个3个台阶的圆坛。这个很重要,因为中国,发现的汉代、唐代一直到明清的祭天的天坛都是三重圆坛,为什么是三重呢?因为当时的古人认为天有三重,所以天圆地方,形成这样一个形状。
五千年前大型石像惊现辽宁
在红山文化的另一个墓地,叫半拉山,发现了一个墓地和祭坛。跟牛河梁不同的是,这发现了若干个石头做的人像,这是其中之一。还有更令人震惊是这种大型的,高度在40多公分,接近50公分高,而且它的造型非常的独特。所以究竟是一种什么形象?是当时神的形象?还是祖先的形象?但是这个时期,看不出女性的特点了,更像是男性的形象。
济南发现五千前黄河下游文明中心
大约在同时期,5000年前后黄河下游地区。在济南的章丘区发现了一个大型的墓地,不仅是规模大,有棺有椁,这是墓主人,里边这层是墓棺,外边这层是墓椁,椁是位于棺外,另一个木头的葬具,外边随葬很多陶器,他的身子周围随葬多件玉器,当时玉器是非常珍贵的,只有权贵阶层才能够使用。
安徽发现史前随葬品最丰富的墓葬
接下来介绍安徽的含山凌家滩遗址,大约是在安徽的南部,这个遗址百万平方米左右,专门的墓地和祭坛,是全国同时期随葬品最丰富的墓葬,但是由于土质的原因,人骨没有保留。这个墓随葬上百件的随葬品,应该是在同时期聚敛财富最为集中的墓葬。还有另一个墓葬,可以看到出土了玉龙、钺、玉龟,还有每一个大墓当中都出土一件玉人。这是5500到5000年期间,主要是5500年到五千二三百年吧,接着凌家滩之后,就是良渚文明的兴起。
良渚文明大约是在江苏南部、上海和浙江北部一带,它的年代距今大约是5200到4500年期间。在这个遗址最重要的发现,就是在杭州余杭区良渚这个地方发现了大型的古城,是300万平方米的大型城址。最新的发现,在它的外围又发现一圈,那接近600万平方米,而且周围有很多小的遗址围绕它。
在良渚发现五千年前巨型水坝
为了防止山洪的侵害,在修建城址之前,当时的人们先在靠近山脚的山路上修建了一个大型的水坝,宽度十几米,长5公里。现在还能够看到的水坝的情况,高好几米。但是很多人对它的年代有怀疑,难道真是距今5000年前的吗?幸好科学测年的结果就是5100年到五千零几十年,显然这就是当时的人们为了防止山洪对城的侵袭制作的堤坝。
良渚城墙是五千年前世界最大工程
这个城墙的宽度40米到60米,这个墙基长1800米,宽1500米。所以这个工程在5000年前后的整个世界范围内是工程量最大的。
良渚有高度发达的稻作农业
是什么来支撑这样一个良渚文明呢?发现发达的稻作农业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这是在良渚这个城址附近的茅山遗址发现的水田,规模很大。这个水田的面积是在数万平方米的面积,很多稻田埂,还有发现了石犁,而且这样的犁铧,很可能是已经开始了牛耕,因为在水田的稻田的表面发现了牛的脚印,稻作农业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个是侧面看地层,是稻谷的照片,大约有数万斤的粮食被集中在这儿,显然它是为王室所服务的粮仓,是这样发达的稻作农业支撑着这样的王权。
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
所以以良渚为代表的社会,基于以上这些,良渚时期已经进入到了文明社会。正如习总书记指出的,良渚遗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实证。希望大家能够关注良渚文明,实际上良渚文明只是当时5000多年区域文明的一个代表,在那个时期,长江中游、辽河流域、黄河中游、黄河下游,都有区域性的文明,所以是多元文明百花齐放的时代,只不过这个时期良渚格外的耀眼。
中华文明有几个特点:
一个是历史悠久,至少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前边还有8000年、6000年的文明的起源的时期;
另外就是延绵不断,从5000多年进入之后一直延续至今。比如汉字的使用,这些以玉为贵、以玉为美的喜爱玉器的传统,包括龙的信仰,包括对祖先的尊崇等等很多方面都是延续至今的;
还有就是多元一体,各地都有自己文明的起源和初步的形成,黄河上中下游,长江上游,辽河流域,文明之间、各区域文明之间有交融,有交流,有相互的学习,最后大约在夏王朝建立之后,形成了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格局。
各区域文明互学互鉴,形成中华文明
可以从中学到很多有意义的借鉴和启示。比如说重视农业生产,比如说对祖先的尊崇,比如说对其他区域的先进的文化积极的包容和吸收……。另一个层面,人类命运共同体实际在史前时期就已经奠定了基础,还有就是文化的多样性,中国各个区域文明各有各的特点,形成了中华的文化圈。所以文化的多样性的尊重,文明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借鉴,应该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主旋律,这也是历史给的重要的启示。
延伸链接
炎帝和黄帝是传说,还是真实存在?
我们非常关注黄帝和炎帝的时段,在《史记·五帝本纪》或者在一些古史传说当中是有非常具体的描述,在考古当中也一直在寻找。首先大致的年代段有多种说法,有人认为是在距今4600年左右,有人认为是在5000多年前后。
在考古发现上,必须要有文字的发现才能够确证,目前没有确切的黄帝和炎帝的记载,但是从活动的区域、从兴盛的时代来分析,有两个线索,第一就是距今6000年到5500年的河南西部的铸鼎原遗址群,第一次出现了很多大型的遗址在那儿集中的情况,第一次出现了中原地区,就是以河南全境,包括山西南部和陕西关中地区为中心的区域文化,向周围的强烈的辐射。证据就是这个地区发明的彩陶,在陶器上画出各种各样的图画,包括圆点、弧线三角这种鸟的图形的变体简化,这样的风格向周围来扩展,它的影响范围到了黄河下游的河套地区,到了黄河上游,以及长江上中下游,这是第一次中原地区的文化向周围扩展。从时间上、从区域上、从影响的规模上,这很有可能就是炎黄集团的崛起,大致是距今5500年前后。
考古是研究历史,盗墓是毁灭文明,盗墓是对中华民族极大的犯罪
我也经常被问到考古和盗墓的问题。有一种说法说考古和盗掘,只不过考古有国家支持、有组织的发掘,盗墓是个人的发掘。实际上这个是很大的误解。首先,什么是考古?考古是通过实物资料来研究历史,它和文献历史学是研究历史的两个车轮,墓葬、遗址、宫殿都是发掘研究的对象,而盗墓就是为了获取文物,获取财富,两者是有本质的不同。更重要的是,盗墓实际上是对祖先创造的文化一种极大的破坏,在古代的墓葬当中,随葬什么东西,什么样的器具和什么东西放在一块,有非常严格的制度,非常严密的规范,或者埋葬的习俗。发掘的时候不仅是挖掘文物,一定注意到这个文物是在什么位置,和什么放在一块,它们两个之间很有可能有什么联系,但是盗墓把这些全都毁掉了,他们只挖铜器、玉器等等能够拿起的东西,60%、70%以上的信息被丧失。
甚至是更有甚者,有的地方挖墓盗墓,为了快速解决,就是一个孔下去,用雷管一炸,再一个孔下去,两个雷管把土崩开,去拿文物,我看到过不只一处墓葬,由于深度测得不准,盗墓爆炸把整个墓全都炸毁了,铜器全都成了碎片。而且现在有一些地方全村盗墓,只要发现了墓葬就蜂拥而上,等我们赶到的时候,已经面目皆非了。所以盗墓应该是对人类最大的犯罪,所以我大声疾呼的年轻的朋友,要跟盗墓这种行为做坚决的斗争,全民都要对盗墓这种行为唾弃。希望大家能够分清重大的原则问题,一起来保护珍贵的文物,和盗墓这种犯罪的行为做坚决的斗争。
《探寻中华文明的源头》 竖版
团中央宣传部推出的《青课》系列自2015年开播以来,受到了广大青年的欢迎。2019年新一季青课震撼开启!关注热点事件,引导理性认知,倡导科学思考,将面向青年的思政教育由课堂转向多媒体。
扫描图片上的二维码
定制标准版团旗、团徽,下载团歌
欢迎转发点赞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