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洞庭湖不但美丽,而且还蕴藏有华夏文明历史传说的宝藏。
夏天的南洞庭湖,像海一样四周看不到边际,船只从地平线处浮现出来,湖水纯净碧蓝,美丽清澈,水天一色时,美得惊心动魄。
正是这种美,“洞庭”就成了传说里神仙住的地方。唐代,李思密在《湘君庙纪略》中写到:“洞庭盖神仙洞府之一也,以其洞府之庭,故曰洞庭。”
屈原在他的《楚辞》中多次提到“洞庭”,如《九歌·湘君》中有“驾飞龙兮北征,吾道兮洞庭”,《九歌·湘夫人》中有“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而屈原提到的“湘夫人”,就是指“帝子”,尧帝的女儿,所以叫“帝子,”他们从北方到了“洞庭山”,死在“洞庭山”,就是现在的君山岛。现在君山岛上,有古老的“二妃庙。”
现在,君山岛上面的竹子又叫湘妃竹,叶片上眼泪斑斑,这是君山岛独有的风景。
屈原有感于舜帝和二妃的爱情故事,写出了九曲回肠的《九歌 湘君》和《九歌 湘夫人》。《九歌 湘君》把舜帝比作“湘君”,描写湘夫人思念湘君临风企盼,久候不见湘君依约相聚,从而怨慕神伤的感情。《九歌 湘夫人》则描写了二妃与恋人湘君,生死契阔、会合无缘,但内心“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深情则矢志不渝。
洞庭湖的君山岛,以前叫“洞庭山”,这就是上古四、五千年前,那动人的传说产生的地方。
君山岛上的斑竹,成为历代文人墨客竞相吟咏的主题。清代湘军将领彭玉麟在重修二妃墓时,所撰联谓:
君妃二魄芳千古,
山竹诸斑泪一人。
晚唐诗人高骈写《湘浦曲》:
虞帝南巡去不还,二妃幽怨水云间。
当时珠泪垂多少,直到如今竹尚斑。
娥皇、女英的故事,讴歌的是爱情,女子对丈夫忠贞不贰的爱情。大众对于流泪的爱情最为感动。
湘阴县北四十里的黄陵山也有个规模很大的“湘妃庙”,即“黄陵庙”。这是具有四五千年历史,表现我中华民族久远历史和文明的古迹。
《水经注》载:“二妃从征溺于湘江,民为立祠水侧。”“湘水北经黄陵亭西”。
荆州牧刘表刊石立碑,题曰“湘夫人碑”,晋太康七年,题其额曰“虞舜二妃之碑”。
宋元佑六年,邑民王定民自笙竹驿迁虞帝像合祀于此。
唐元和十四年,韩愈谏佛骨,斥守湖州,过“黄陵庙”进庙祈祷,其时庙处于烟瘴之地,多毁损,故韩愈托刺史王勘将庙维修粉刷一新,长庆七年,复托后刺史张愉立碑,用篆文在碑背后记载这事。
韩愈诗云:
郡城朝解缆,江岸暮依林。
二女竹山泪,孤臣水底魂。
双双归蛰燕,一一叫群猿。
回首那能语,空看别袖翻。
杜甫作诗云:
肃肃湘妃庙,空墙碧水春。
虫书玉佩藓,燕舞翠帷尘。
晚泊登汀树,微馨借渚蘋。
苍梧憾不浅,泪染在丛筠。
没有大地,哪有我们?没有祖先,哪有我们?没有历史,哪有我们?
在宏伟的山河舞台上,在悠远的历史帷幕中,在伟大的文明照耀中,人生永远都在演出着一幕幕宏伟的激情华章,但愿还有人记得故乡久远的历史故事和传说,愿意被历史激情的故事和传说所感动。
作者简介
何钢,湖南湘阴人,1954年3月出生。电大中文系和湖南师大外语系毕业。曾任北湖中学,城南中学,城关中学,湘阴五中,湘阴一中英语教师,湘阴教研室中学英语教研员。93年南下惠州,获广东省中学英语高级教师职称,曾任广东惠州市惠阳区教育局英语教研员,惠阳区政协委员,广东省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会会员。
END
湘阴民间文艺
文学顾问:蔡世平
主编: 徐敏
执行主编: 甘云辉、张训华
摄影:王晴
编辑排版:甘云辉
编委: 甘楚雄 任斌、邓宗辉、田波、苏丽雅、易辉、柳翔、秦镇源、黄建平(按姓氏笔画排序)
运营单位: 湖南双塔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xymj6666@163.com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