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容演义、真相绝不简单,欢迎来到成唐的历史没那么简单。
清朝史学家赵翼曾在《廿二史札记》中评价明史编纂得体、材料详实、叙事稳妥、行文简洁、立场公正是从古至今以来最完善的史书。
当然,这一观点也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的激烈辩驳,有的认为明史的准确性足以令人称道,也有的却认为明史可信度非常有限。由此也让很多人不禁感到疑惑,清朝编写的明史可信度到底有多高呢?
众所周知,历朝历代的史料都是出自后来人书写,这也就导致在记录前朝历史的时候,史书往往都会带着后来人的立场和观点。
而自古以来,后来者为了让政权的交替更加合理,往往也都会在不同程度上诋毁前朝的历史。这也导致记录史书往往都逃不掉被后人编排的命运,只是在编排程度轻重有所不同罢了!
回到正题,清朝编写的明史可信度到底有多高呢?
事实上关于明史的编撰,其实早在清顺治二年,也就是满清入关的第二年就已经开始了。
在当时清朝一方面为了否定南明政权的合法性、另一方面又为了拉拢明朝遗臣,所以就打算用编撰明史的方法来确定其正统地位的合法性,所以这个时候的明史可靠性也相对较高。
一直到公元1679年,也就是清康熙十八年,尽管各地起义仍然时候发生,但是清朝的地位基本得到了稳固,于此同时清朝对明史展开了第二次系统性编撰。
对于此次编撰明史,康熙表现的非常重视,仅初期主要编撰人就多达一百四十三人,然而一直到公元1723年康熙皇帝死去,明史的编撰工作仍然没有能够完成。
直到清乾隆4年,也就是公元1739年明史这才最终定稿。
毫不夸张的说,明史是中国历史上纂修时间最长的一部官方修订的史书。从顺治二年的最早编撰再到乾隆四年的最终定稿,明史前前后后一共历时九十四年之久,是明朝编写元史时长的九十多倍。(元史编撰历时仅331天)
另外据有关资料表明,清朝在康雍乾时期,对明史的编撰进行了多次严格的增删、政审、篡改。另外此期间清朝不但严禁民间修明史,否则一律杀头,还同时焚毁了大量明代的原始史料。并对有关蒙古、清的各种明朝原始资料做了系统的销毁和篡改,对"皇明""甲申"等字头之类的书籍,更是全部进行销禁、焚毁。
据中国历史第一档案馆现存的明朝原始资料分析,档案馆内仅存3620余件明朝原始档案,而这些档案中绝大多数都是明末天启、崇祯两朝的资料。反观明朝初中期的原始资料却几乎没有,这也让如今的学者对明史的可靠性失去了强有力的第一手反驳证据。
著名的明清史学家谢国桢对此就专门指出:明史有五个缺失的地方:1、对清廷不利的史实、2、对明朝初年事实记载不够详细真实,尤其是驱逐蒙古于漠北、女真于东北臣于明和明初统治集团内部矛盾、3、出清廷的需要,明史对建文帝的事情非常忌讳、4、对于李自成、张献忠等起义军大肆抹黑、5、对东林党人多加以美化。
关注历史没那么简单,下期成唐将用具体事件为大家分析明史的可靠程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