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史官,有不世之功,却为何落得身死族灭的下场?

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史官,有不世之功,却为何落得身死族灭的下场?

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史官,有不世之功,却为何落得身死族灭的下场?公元450年7月5日,即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位史官崔浩被斩首。太武帝拓跋焘亲自对他下的死刑令,而此时的崔浩已经年近七十,已经服务了三朝的鲜卑皇帝

公元450年7月5日,即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位史官崔浩被斩首。太武帝拓跋焘亲自对他下的死刑令,而此时的崔浩已经年近七十,已经服务了三朝的鲜卑皇帝,也难逃身死族灭的命运。

史官_史官的官职名称_史官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

崔浩出身北方大族清河崔氏,智谋过人,时常自比张良。清河崔氏作为首屈一指的北方世家大族,在晋末的大动乱中选择留在了北方。在之后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后,为了笼络汉族百姓,就招揽留在北方的世族子弟入朝做官,清河崔氏自然是重点的“统战对象”。崔浩的曾祖父、祖父就分别在后赵、前燕做官。而他的父亲崔宏更是经历了前秦、后燕和北魏三个少数民族政权。

崔浩的曾祖父崔悦、祖父崔潜就分别在后赵、前燕做官。父亲崔宏先是在前秦做官,前秦灭亡后颠沛流离。崔宏一度有意投奔东晋,一路向南跑去,结果在泰山被乱军扣留。之后,崔宏被后燕政府任用。拓跋鲜卑兴起,大肆进攻后燕的河北州县。崔宏当时担任高阳内史,在大兵压境后弃官而逃。拓跋珪久闻清河崔氏的名声,派骑兵追赶,硬是追上了崔宏,拉他入北魏做官,他的经历堪称是北方大族的一部磨难史,被北魏拓跋珪封为白马公。

史官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_史官_史官的官职名称

崔浩则没有经历他父亲那样的磨难,在相对安定的环境中长大,且二十岁就入朝做官了,深的当时北魏皇帝拓跋嗣的信任。拓跋嗣立拓跋焘为皇太子时,就指定崔浩为六个辅政大臣之一,还是唯一的汉臣。拓跋嗣死后,崔浩很快遭到鲜卑贵族排挤,被罢免职务。但拓跋焘在处理行政和征战过程中,体会一个精通汉族制度、善于谋划的汉臣的重要性,又将崔浩召入朝中。崔浩辅佐拓跋焘灭亡了胡夏、北凉等国,击破柔然,解除了来自北方和关中地区的军事威胁,打开了通往西域的商道。所以被拜为司徒,封东郡公。《魏书》就说:“朝廷礼仪,优文策诏,军国书记,尽关于浩。”

崔浩深的拓跋焘的信任,凡是军国大计都要先问问崔浩的意见,而且允许崔浩在皇宫的任何地方自由的出入,包括拓跋焘的卧室。皇帝对大臣信任到这样程度,古今罕见。那么,既然崔浩掌握了朝廷大权,拓跋焘又无比的信任他,他怎么就被斩首示众了呢?

史官的官职名称_史官_史官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

这得从当时北魏严重的民族矛盾和崔浩做事张扬的做派两方面来说。

太武帝拓跋焘时期进行的一项重大时期,那就是灭佛。而怂恿他灭佛最起劲的就是崔浩。崔浩这么做有自己的“私心”作祟。他本人信奉道教,和道教首领寇谦的关系密切,并把寇谦之引荐给拓跋焘。但是,当时的北魏士官大夫及子民信奉的大部分是佛教,被他们成为胡教。鲜卑族人自认为是胡人,既然是胡人就应该信仰胡教。崔浩则怂恿皇帝灭佛,大批鲜卑族贵族心有不甘,他们不敢反对拓跋焘,就把攻击的矛头对准了崔浩。

史官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_史官的官职名称_史官

事实上,寇谦之提醒过崔浩,说他高调而坚定地灭佛会得罪很多人。但崔浩不听,坚持自己的做事风格,不顾及同僚们的想法,这也是后来将他推向断头台的一个因素。

太原王氏也是北方的头等世族门第,在西晋末年南渡。但是东晋末年,太原王氏子弟王慧龙从江南归附北方。崔好的弟弟想把女儿嫁给他。但有人怀疑王慧龙不是王家人。但崔浩亲自去验证,因为他精通世族谱学。他看后,说王慧龙是真正的王氏家族人。崔浩还多次对鲜卑同僚夸赞王慧龙长得俊,但无意中触犯了忌讳。果然,司徒长孙嵩听了跑去向拓跋焘告状,说王慧龙是从南方归降的,崔浩称赞南人就是“矮化祖国”“蔑视鲜卑”的行为。拓跋焘大怒,把崔浩叫来一顿训斥。崔浩磕头认罪才得以宽恕。

史官的官职名称_史官_史官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

自责归自责,崔浩并没有真正从心底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来他又提出了分藩封镇,及希望恢复西周时期的诸侯制度,这样触犯了鲜卑族权贵的利益,自然会被怀恨在心。

所有的不满和矛盾,最终在崔浩主持修撰北魏国史的时候爆发了出来。

从鲜卑族出现及北魏王朝建立到拓跋焘时候,都没有自己的史书。所以,拓跋焘就安排崔浩主持国史的修撰工作,中书侍郎高允、散骑侍郎张伟等人协助。这是一件大事,太武帝拓跋焘很重视,要求:国史一定要写好,一定要“根据实录”。而崔浩理解为实事求是的编写,所以就收集了大量的鲜卑族的资料,毫不避讳,在北魏国史《国记》中写了鲜卑先辈同族杀戮和荒暴淫乱的史实。

史官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_史官_史官的官职名称

崔浩这么做并没有错,毕竟皇帝要求“实录”,况且国史修撰的目的是为了留下准确的资料,教育后代统治者,算是“内参读物”。如果内容过滤得干干净净、大唱赞歌,那还算什么内参?然而,崔浩身上文人的虚荣和张扬暴露了出来,他并没有将《国记》局限为内部参考读物,而是将它刊刻并大肆宣扬,因此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

高允很担心。他对著作郎宗钦说:“恐怕会酿为崔家万世之祸,我们也要受连累。”但是,崔浩昏了头,竟然下令将《国记》刊刻出来。

史官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_史官_史官的官职名称

祸端立刻就找上门来了!《国记》如果在小范围内传阅也未尝不可,毕竟所记载内容是事实。但崔浩将不光彩的鲜卑历史曝光在了太阳下,这就让鲜卑贵族找到了攻击他的借口。

大批鲜卑贵族怒不可遏——他们的确非常愤怒,先后到拓跋焘面前告状,控诉崔浩有意“暴扬国恶”。拓跋焘没有想到崔浩膨胀到这种地步,竟然私自公开“内部读物”。他也怒不可遏,迅速下令逮捕崔浩及秘书郎吏,审查他们的罪状。而参与编纂《国记》的高允,因为是太子拓跋晃的老师而免于治罪。

史官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_史官的官职名称_史官

崔浩就没有高允这样幸运了。崔浩被带进宫,遭到了严厉审问。他一介书生,年已古稀,早就吓得浑身发抖,连话都说不清楚了,更不用说自我辩护了。负责审案的鲜卑贵族们自然给他重重定罪。

太武帝拓跋焘拿到最后的案卷,大发雷霆,命令将参与修史的一百二十八人全部灭族——其中大多数是汉族的世家大族。但经过高允及太子拓跋晃的冒死求情后,才同意赦免大多数人的族人,只处罚罪犯本人。

史官_史官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_史官的官职名称

崔浩最终以修史“暴扬国恶”的罪状被杀。惨遭株连的除了清河崔氏满门和参与修史的官吏外,还有和清河崔氏有姻亲关系的范阳卢氏、太原郭氏及河东柳氏等。崔浩身前竭力壮大汉族世族在北魏朝野的势力,如今却遭到了血腥的屠灭。

在崔浩被斩首示众不久后,拓跋焘就开始后悔了,感叹道“崔浩死得可惜”。因为崔浩在北魏统一北方和北魏朝廷的制度建设方面,功勋卓著,说他是北魏的开国元勋也不为过。

史官_史官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_史官的官职名称

从某种意义上说,崔浩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敢于直书国史的人物。他没有辱没一个知识分子的立命之本,他值得被后人歌颂。此后的史臣们出于种种考虑,都是本着“为尊者讳”的态度撰写史书,无一敢再直面书写帝王的真事。

上一篇: 三国志战略版:“无间道”剧本上线!剧情无限反转,史官:我懵了
下一篇: 《典籍里的中国》:文明的传承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