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二往事书:洪迈夜遇梳头人
郁孤台
据说在中国宋朝宋高宗赵构绍兴十七年的夏天,夷坚志的撰者洪迈的父亲要到南方做官,洪迈和四弟跟随着洪父一起走。
在八月二日这天,洪家一行人来到虔州,洪家人把船停泊在浮桥的下面后,登上城楼稍事休息。
当地的郡守叫做曾端伯,曾郡守前来会见洪家人,曾郡守道:此处并非是可以住宿的地方,附近唯独有一处叫做郁孤台的地方可以住宿,而一个被人称为周康州的人,已经先住在郁孤台了,明天,周康州应当会离去。诸位暂且留在这里住一晚也可以。
这天夜里,洪迈协助洪父在房间正中设置床榻,洪家兄弟在洪父床榻的旁边安置枕席。
在丁夜时,洪迈起身去方便,洪迈从位于北面的偏门而出,见到有一个人正在屋外梳理头发,这个人的头发一直垂到地面上。
当时,有两个仆从睡在门外屋檐之下,这两个仆从分别叫做汪三、程七。
洪迈以为梳发人是这两个仆从之一,就呼唤这两个人的名字,但是梳发人没有回应。
洪迈回屋时,见到在门外屋檐之下,两个仆从盖着被子的样子与这两个仆从最开始入睡时的样子一样。
洪迈于是就对梳发人的身份产生怀疑,又从屋子里走出来,见到梳发人还在梳理头发,没有停止。
梳发人面对着女儿墙,脚的大半部分垂在外面,风吹的梳发人的头发蓬然杂乱。
洪迈见到此景,心中才有所触动,就回到屋中自己的床榻。
第二天,洪父对洪迈说道:你昨夜去哪里了?我听负责看守城门的老吏卒说城楼里有很多鬼怪,每天晚上鬼怪都必然会出来。
洪迈于是就讲述了自己在昨天夜里的见闻。
在这天,洪家人搬到了郁孤台居住,洪家人整夜未能睡着。
后来,洪家人又听闻到周康州在郁孤台居住的时候,见到有人从房间里连开三重门而跑了出去,周康州认为开门人是个盗贼,就呼唤自己的儿子尾随着开门人去追赶开门人,但是周儿子发现开门人所开的三重门都像没开时一样,是锁好的。
有人说,故事中的郁孤台大致应该是指位于今天中国江西省赣州市的郁孤台。
有人说,在中国宋朝宋高宗赵构绍兴十七年时,时任虔州知州的曾慥(音造),在郁孤台的北面修建了一处叫做望阙台的建筑。
有人说,故事中的曾端伯,姓曾,名慥,字端伯,中国宋朝人。
有人说,故事中的丁夜应该是指四更,大致是指从凌晨一点到凌晨三点。
有人说,故事中的洪父应该是指洪皓,洪皓,字光弼,中国宋朝人,曾被朝廷封为魏国公、太师等官爵职衔。
有人说,故事中的洪皓,因与一个叫做秦桧的人的政见不一致,在宋朝宋高宗赵构绍兴十七年,被秦桧及其同党诬陷而被朝廷指定到英州居住。
有人说,故事中的英州大致是在今天中国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
有人说,故事中的洪皓有八个儿子,依次是长子洪适、次子洪遵、三子洪迈、四子洪逖、五子洪逊、六子洪邈、七子洪邃、八子洪迅。
有人说,在中国宋朝时,有一个叫做辛弃疾的人。辛弃疾曾经写过一首词牌名为菩萨蛮的词,词曰: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本故事出自《夷坚志》。
《夷坚志》,是一本志怪小说集,撰者为洪迈。
洪迈,字景卢,号容斋,中国宋朝文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