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古代文献那么“难啃”,为何气候学家还要研究它?

古代文献那么“难啃”,为何气候学家还要研究它?

古代文献那么“难啃”,为何气候学家还要研究它?研究古文献有何作用?

文献古代含义_文献古代家书里的情与理_古代文献

公元14世纪以后,我国各种文献、方志开始大量出版,并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

相关统计显示,我国至今仍然保存完好的府志、县志有5000种。这是我们祖先留给后代的一笔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

这些文献方志等史料中,记载了当时当地大量的气候情况,所以气候学家对古代文献方志产生了浓厚兴趣。气候学家从中觅得了大量的资料,并得出了许多有关气候变化的规律。

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根据古代的文字记载和一些考古发现,分析了我国近5000年来气候的冷暖变化情况。他根据两则历史小故事,推断公元600~1000年期间我国广大地区气候较为暖和。

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公元712年~770年)在他所作的诗中以及宋乐史中都曾谈到,在唐代开元末年,四川江棱向皇宫进贡的贡品中有柑桔,当时宫中一个叫李隆基的人,把吃过的柑桔籽种于皇宫内的蓬莱宫。这批柑桔树于天宝十年(公元751年)秋季结果,其中有几棵树竞结了150个柑桔,其品味之佳如同四川江陵当地产的柑桔一样。这个故事发生在公元8世纪。

另一个故事,发生在公元9世纪。唐武宗李炎在位(公元841~847年)时期,宫内仍然种有柑桔树,有一次柑桔丰收,皇族一家吃不完,皇帝武宗一时心血来潮,分给大臣们每人3个桔子。

这两个当时属于“宫廷秘闻”的历史小故事,说明8~9世纪时,我国陕西西安一带的气候是相当温暖的,柑桔树不仅能够生长,而且还能结果呢。

要知道,柑桔的抗寒能力比较弱,最低气温低于零下8摄氏度,就有被冻死的危险。以现在西安地区的气候条件来说,柑桔是无法生长的。

古代文献_文献古代家书里的情与理_文献古代含义

……

正是这样一个个史料记载,帮助我们还原了古代的天气与气候。70年代,我国气候学家运用电子计算机,整理、计算了我国500年来早涝史料,从中发现了我国旱涝分布和变化规律。它对于预报未来的气候演变规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戳图试试中国气象数据网小程序

全球温度、降雨、大风……

都在这里

文献古代家书里的情与理_古代文献_文献古代含义

文献古代家书里的情与理_文献古代含义_古代文献

中国气象数据网

气象科学专业知识中心

联合出品

上一篇: @黄梅人,一起帮忙寻找黄梅古代文献典籍!
下一篇: 明朝文学十大代表作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