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来路中,辨识和寻找未来的方向。12月22日,冬至,在一场久违的冬雨中,由区政协、区委宣传部、区委党史研究室共同编印出版的龙泉驿首部集大成的权威文史资料《龙泉驿历史文献集》举行新书发布会,为广大市民打开了通往龙泉驿历史的大门。钩沉这座城市1800年的历史,面向这座城市更加广阔的未来,这部文献集如同这场冬雨,润物无声,正当其时。
长松山是成都东门的地标,宋朝就有“西眺雪岭,东望长松”的文献记载。
本书的专家顾问、四川大学教授、诗人向以鲜评价此书时说到,“这部书让人们在历史的深情回望中,多了一份自信和厚重,在当下的苦心经营中,多了一份热爱和坚定,在对未来的向往中,多了一份理想和浪漫色彩。(本书编纂者)在喧哗的历史长河中为龙泉驿人梳理出一条清澈又澎湃的文献溪流,将成为龙泉驿人一座璀璨神秘的精神粮仓。”
为什么会有这本书?
为龙泉驿找寻更远更准确的来路
“龙泉驿区1960年才成立,零星的历史文献散落在《简阳县志》《华阳县志》以及其他典籍里,没有系统地收集整理。”谈到为什么会编纂这本书,潜心研究龙泉驿文史数十年、本书的执行主编胡开全有着最为深刻的体会。这些年来,龙泉驿文史人从不同领域收集了不少关于龙泉驿的相关史料,在零星散落的资料里,藏着龙泉驿的过去,却因为没有系统整理不成体系,也让龙泉驿久久未能写就一部自己的“自传”。不仅如此,在其他书籍和人们平时的口口相传中,甚至还有一些错误。让龙泉驿的历史更加准确,在历史长河中尽可能远地探寻其源头,成为编纂这部书的主要动力。
明朝成化版《石经楚山和尚语录》,说明石经寺之名早在明朝就有了。
“本书搜集资料自魏晋至民国,历代皆有。总体来看,反映了存世的涉及龙泉驿的历史文献的基本面貌,虽不丰富、不太齐全,但读者可以由此而进一步挖掘发现尚未收入本书的文献资料,筚路蓝缕,抛砖引玉,功不可没。”本书编辑、巴蜀书社编辑王承军说。
从台湾找回来的《简阳王耀卿先生遗稿》,大大提高我区乡间的文化厚度。
相关人士评价,这部厚重的历史文献集,是龙泉驿文化文史工作的重要里程碑,也是龙泉驿区前所未有的文化成果。它以“第一手”文献资料为证,将人们对龙泉驿历史的认知,融入了5000年中华历史长河中,串珠成链,集链成群。
1941年卡尔.迈当斯拍摄的这张照片完整版,最能体现龙泉驿人的家国情怀。
如何编纂出这本书?
世界各地去收+两年时间来辨
在这部历史文献集里,不仅呈现了龙泉驿区的历史文明,更是在时间维度上,上下求索近两千年,从魏晋南北朝到晚清民国;为寻找历史典籍,在空间维度上,编纂者东西穿越上万里,从烟云京华到宝岛台湾,从东瀛日本到北美美利坚,不辞辛劳,终有所得。
从日本公文书馆找回来的《明蜀王文集》,使得文献与国保级明蜀王陵互为印证。
当被问到“这本书编纂过程中最难的是什么”时,胡开全用了两个字概括:收、辨。因为种种原因,关于龙泉驿的部分史料流落世界各地,收集这些史料,是编纂工作的头等要事。编纂过程中,胡开全到过许多地方去“收”,有碰运气的成分,北京、台湾,日本、美国,他走了许多地方,也收集到一些珍贵资料,充实了本书。“辨”是指识文断句,对历史定位的辨别,以及不同版本的比较,这也是本书收集积累用了十余年,编辑时间用了近两年的原因。
编纂人员、专家顾问组的专业解读和严格把关,各有关部门、单位的大力支持,全社会的共同关心,终于成就了这本文献集,为龙泉驿历史找到了更远的来路。
这本书可以做什么?
历史宣传的“母本”城市发展的“指南”
城市的来路,决定着她的去向与远方。编纂者们表示,这本文献集将是龙泉驿历史文化宣传和应用的“母本书”,将广泛运用于教育教学、城市规划建设、市民文化自信养成等各个方面。
“我们希望该书能成为龙泉驿历史文化的母本书、基础书、工具书,为龙泉驿文旅发展、文艺创作、文创产品提供源头活水。”编纂者表示,通过深入挖掘龙泉驿的历史文化底蕴,可以为本土文化教育、学生历史学习研诵提供最鲜活的经典文集。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下一步,相关部门和单位将以此书为原本,开展“文史五进”活动,特别是在“文史进校园”上进行有益的探索,组织文史专家和政协委员与学校密切配合,用学生能听得懂的语言讲好龙泉驿前世今生故事,让他们了解龙泉驿历史,传播好天府文化。
此外,这部书也为龙泉驿区未来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厚植文化底蕴。通过深入研究和挖掘龙泉驿的历史典故、人文情怀,可以为大至城市规划建设、未来发展定位、特别是“六大功能片区”建设,小至街道命名、建筑风貌设计等注入有力的文化支撑和智慧源泉,不断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不忘过去,传承着这座城市的内涵与底蕴,不惧将来,肩负着这座城市的希望与重托。希望这座璀璨神秘的精神粮仓,亦是你了解并热爱脚下这方土地的窗口。
当天的发布会上,航天小学五年级学生、10岁男孩刘东岩刚刚出版的童话集《吃光鹿》也同步发布。作为龙泉驿史上有记录的第一部儿童文学作品集,本书涵盖了刘东岩8至9岁期间创作的中篇童话3篇、短篇9篇、微型童话11篇及诗歌20余首,内容丰富,可读性强。同时,作为一家与城市共同成长的书店,席殊书屋负责人李世健在会上介绍了书店20年发展的历程及下一步规划,来自不同领域的读者代表现场发言,讲述他们与席殊之间的故事。
主编:白龙祥
副主编:邓晴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