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白鹿原》里的史事

《白鹿原》里的史事

《白鹿原》里的史事小说《白鹿原》扉页上有一句话: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这话非常契合于总结这部畅销不衰的名著的故事。他就是一部民族的秘史。这里谈谈《白鹿原》里几件涉及的史事。

小说《白鹿原》扉页上有一句话: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

这话非常契合于总结这部畅销不衰的名著的故事。他就是一部民族的秘史。这里谈谈《白鹿原》里几件涉及的史事。

史事传说有哪些_史事_史事的意思

白鹿原剧照

清王朝的灭亡和清军围城。

故事开始的时候,鹿子霖代表白鹿村去去交皇粮。粮食没交下,却带回来西安城民军反正的消息。

这指的是1911年10月陕西新军和哥老会反正举事,攻打西安城的清军。此役,陕西巡抚钱能训隐藏民间,陕甘总督升允逃亡甘肃,西安将军文瑞自杀。未发生对满城旗民的报复性屠杀。

起义成功后,新军军官张凤翙成立秦陇复汉军政府,宣布陕西脱离清廷独立。

延续二百七十多年的清王朝灭亡了,白鹿原上的白嘉轩们一下六神无主。没了皇帝,日子该怎么过,后面皇粮交给谁?

升允逃亡甘肃之后,纠集二十余万人马,发兵东来要血洗西安城。这就发生了小说里朱先生单人独闯军营,成功劝退清军的故事。历史上,升允是听到宣统皇帝宣布退位消息后才退兵。皇帝都没了,自己还打个啥劲呢?

后面还有交农事件。白鹿原第一长工义仆鹿三成为这次事件的首领之一。做了他一生最为敞亮的一件事。此事在当地县志有明确记载。

本来白鹿原的耕地是按‘仁义礼智信’的划分等级的。地越好,赋税越多,但都有定数。二百多年来几乎未变过。可到了民国了,田赋制度没了规矩,县长巧立名目,想收多少就收多少。这样的政策,在白鹿原遭到农民的激烈反抗。大家自发汇集起来,要到县城去叫农具。乱收赋税,这地老子不种了。

清王朝虽然腐败,但是立国二百多年在收取田赋上规矩已成。没有政令,官吏并不敢随便多收。毕竟引发骚乱也会被追责。可是中华民国成立后,约定俗成的规矩没了。各地军阀割据混战,政出多门。政局混乱不堪,为筹措军费,四川军阀甚至将田赋预征到一九八几年。等于是前面走饱狼,后面来饿虎。百姓的负担只有加重。所谓的民国万税,绝不是句笑话。

陕西地区开始是皖系地盘,后来直系驱逐了皖系,陆建章担任督军。另外,陕西还有国民党背景的靖国军。军阀井岳秀则长期割据陕北。

军阀们来来回回刮地皮,彼此混战不休。百姓们困苦不堪,加上自然灾害。书里写的饿死白孝文老婆的饥馑发生在1929年。关中地区号称八百里秦川,自古是人口密集的富裕之地。这次饥荒却饿死了这里很多人。反而穷困的陕南、陕北有粮食吃。这才有了白嘉轩让儿子们背着布匹步行百里,到陕北山里去换粮食的事情。

受了这次苦,就知道啥叫粮食了。

既然连地主白家的儿媳妇都会饿死,别人家里就别再说了。历史记载,是年‘陕西大旱,六料未收’,数百万人死于非命。

《白鹿原》里面还有更大的事。1926年,直系军阀刘镇华被吴佩孚派遣,率十万镇嵩军进攻西安。老吴开的价码很高,让刘镇华以陕甘剿匪总司令名义任陕西督军兼省长。

史事传说有哪些_史事的意思_史事

军阀刘镇华

所谓的镇嵩军多是豫西土匪改编而来,军纪败坏,荤素不忌。他们在白鹿原横征暴敛,干尽坏事。因为镇嵩军是黑军服白绑腿,被当地百姓骂为“白腿乌鸦河南旦”。

镇嵩军进攻西安,陕西督军李虎臣自知不能抵挡,就邀约靖国军杨虎城所部前来,两人合兵共同保卫西安城。因为他们名字中都有虎字,被称为二虎守西安。不过两人合兵也不过一万余人。面对十万人的镇嵩军,压力巨大。

刘镇华曾在陕西当过几年省长。但大家都知道民国乱世,实权都在督军手里。他这个省长有职无权,估计也挺憋屈。这次携十万之众,志在必得。

本以为胜券在握的刘镇华没想到,西安围城战一打就是八个月之久。一直到冯玉祥誓师五原,所部南下击败镇嵩军解西安之围。《白鹿原》故事里,白嘉轩的女儿白灵和鹿子霖的儿子鹿兆海都堵在城里经历了此事。

历史有时候难以说清青红皂白,只有世事更迭回头远望,才能看清诸多脉络。无论是白嘉轩信仰坚守的仁义,还是鹿子霖机关算尽的精明,在时代大潮面前统统不够看。最终一个罗锅老去,一个疯癫傻掉。

上一篇: 龚鹏程 | 明代小说的现代艺术性:人人都是小说家
下一篇: 《清实录》与经济史研究:珍贵的历史遗产和丰富的数据宝藏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