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对联的平仄(对联的平仄对仗规则)

对联的平仄(对联的平仄对仗规则)

对联的平仄(对联的平仄对仗规则)古诗(包括对联)讲究平仄交替规则:仄起平收;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诗忌三连平三连仄,四连平四连仄。但也有不按此规则写诗的。不同韵律的诗也是略有不同的。1、如柳宗元诗《江雪》:千山鸟飞绝,对联的平仄(对联的平仄对仗规则)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

古诗(包括对联)讲究平仄交替规则:仄起平收;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诗忌三连平三连仄,四连平四连仄。但也有不按此规则写诗的。不同韵律的诗也是略有不同的。

1、如柳宗元诗《江雪》:

千山鸟飞绝,

对联的平仄(对联的平仄对仗规则)

对联的平仄(对联的平仄对仗规则)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该诗仄起仄收式。

该诗一二句“飞”“踪”也并无按二四六分明规则。

所以虽然古人有这样规定,但我们现在也并不一定要拘泥于如上规则。我们只能分为工对(工整对)与宽对(宽松对)。

2、如毛泽东诗《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里“乌蒙磅礴”是四连平,看起来也是有违古诗规则的,其实不然。

中国楹联学会原会长马萧萧先生的名联“花开三章清平调==叶落一曲长恨歌”而来,此联上联六连平,对句“仄仄仄仄平仄平”没有和出句那样六连仄,而是中间断了一仄声,这是因为《长恨歌》是固定词组,不可更改,但其四连仄也已经满足鱼竿韵的定义了。但还是要考虑上下联的声律一般变化!原则上不允许四连仄以上单独存在的!

虽然古音与现在的普通话有一点区别,主要表现在入声字归属到其它各声调中,但入声字原来是仄声字,作为上例中的仄声音肯定跑不到平声字的音去。有一点可以理解,就是古音存在方言音差别,但这音差别一大,用其他方言音读起来就拗口,就不会得到其他方言区的追捧。所以他的音调肯定是小差别。再说也是资深专家研究平仄也是认同这些情况的,古诗中还有多种韵律存在一定区别的。

所以,对联最讲究的应该是对仗(对偶),平仄次之。没有对仗的对联就不成对。至于平仄,能做到平仄交替最好,做不到也不必强求。但古诗能做到对仗最好,不能做到也就不必强求。如: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上一篇: 达夫妮(达夫妮·杜穆里埃)
下一篇: 林黛玉判词(林黛玉判词解析)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