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潘石屹:记录墓志铭

潘石屹:记录墓志铭

潘石屹:记录墓志铭这个时代什么都不缺,最缺的是像潘石屹这样能记录墓志铭的“时代精英”。

墓志铭_临武墓志_元彬墓志

墓志铭_临武墓志_元彬墓志

“西出阳关无故人”、“春风不度玉门关”、“天下雄关嘉峪关”。熟悉甘肃的人知道,阳光、玉门关、嘉峪关,都是名关。人们常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可历史有多少好汉、豪杰、先贤是出自甘肃。也可以说,不到甘肃,不识好汉。

穿越河西走廊,走过武威、张掖、酒泉、敦煌,能感受到不同的宗教文化,祁连山,乌鞘岭能体会到异域的雄美壮丽,让人“肃然起敬”。

甘肃,是历史时期最融合万千的省份。东通陕西,西达新疆,南瞰四川、青海,北扼宁夏、内蒙。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历史时期是丝绸贸易、交通要道,经济发达,生活便利。甘肃,也是宗教最多元化的省份。

名将李广、姜维出自甘肃天水。

可到了当代,已经很难追寻过往甘肃的盛名。在全国的经济排名和“人均收入”生活和教育水平都比较落后。

地产商人潘石屹的自传里就写过:“童年的我,没有电,多少个夜晚除了数天上的星星,就是听妈妈讲月亮的故事”。

墓志铭_元彬墓志_临武墓志

90年代,潘石屹在海南

潘石屹于1963年出生在甘肃天水。在20世纪,接近70年代,中国大部分靠近镇上的村落基本都已经通电了,而偏远的山区则还没有。潘石屹的老家离镇上只隔着一条河。

潘石屹,他是商人,称不上顶尖,在港股上市公司中市值一般,他的财富排名也一般,可他却很出名。真正大范围走入人们视线,不是和“万通六君子”闯海南的捞金故事,而是从新浪微博的“崛起”开始的。

在QQ时代,普通人只能通过财经媒体得知企业家的信息。微博的出现,潘石屹以另类的方式呈现在网民面前,传达生活、思想,粉丝对他“成功人士”、“企业家”的标签,感到新鲜、好奇,寻求启发、幻想拉近与财富和成功的距离。另一面,当时新浪微博平台也大力推他。

粉丝对潘石屹的“概念”是:企业家、成功人士。而他自己设立的标签却是“朴实”、“逆袭”、“文艺”,这是他主动选择拥抱群众,也得到收获。就像小米的“粉丝经济”,解释起来就是:“走群众路线”。

如果你有留意,潘石屹常说一句话,“向泥土一样谦卑”。而他微博的签名是:永葆一颗纯洁、仁慈和意气风发的心。他还经常把父亲的一句话拿出来勉励自己,“没事别惹事,有事别怕事”。他一直在用弱者的角度和网络语言,扮演自己拥有强者的身份事实。

潘石屹常在微博发自己看了七遍的小说《平凡的世界》,甚至觉得自己深受影响。他还给延安大学捐了十万元,在路遥墓前种了书中象征爱情的“杜梨树”。他的好友任志强评价他,“那么多好书不看,一本《平凡的世界》看七遍,有病啊”。

墓志铭_元彬墓志_临武墓志

潘石屹为电视剧《平凡的世界》预告片做代言

潘石屹在粉丝面前刻画的形象很生动,在早期,随便在微博发个动态,都能引起巨大的评论和转发,由此,他的另一个号“潘石屹文摘”诞生了,他在取名上处理的很好,没有叫“语录”但全是潘石屹的“警句格言”和人生智慧、语录。可以称得上是企业家中新媒体最早的成功玩家,最早的企业界“大V”。

尝到当“大V”的甜头后,他红了很久,上娱乐节目,和包括电商、外卖、打车、P2P、共享单车等行业“盛极一时”的新型创业者交流做节目、录视频,什么领域崛起,什么领域都会出现潘石屹的身影。甚至还被一家治疗性功能的医院,当作“形象大使”登在报纸的广告栏目里。

潘石屹对流量的观察和追随,扮演了另一个版本的独角兽捕手——“朱啸虎”。潘石屹更喜欢和有话题、有流量、有追捧的人,一道在媒体面前出现。他是一个看起来低调、朴实;实际上是高调、奢华的人。更准确的说,他的狡猾程度超越了粉丝们对他的想象。带着农民式的狡黠。

就像他伟大的语录:“把自己变成一张白纸,变成一个空的茶杯,变成一个空心的竹子,让别人的智慧、精神财富流淌过来,这就是最好的学习的办法和状态。——潘石屹”。你还能说他低调吗,谁会自恋到把自己的一些杂谈搞成人生格言并公之于众的?

在近期的两段公开讲话里,一段是潘石屹和柳传志说,“钱已经赚够了,想做点有意义的事”。柳传志当时显得很尴尬,企业家和小农思想有着质的区别。另一段是他评价自己是:“无产阶级”。

新浪微博造就了像潘石屹这样的许多大V,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都值得尊敬。从阶段性来看,和新浪微博很像的是天涯社区。天涯在BBS时代无疑是最火的,和微博一样产生了很多意见领袖、网红。推动了许多舆论大事件的发展。两家都是上市公司,天涯在新三板,微博在纳斯达克,市值没法和微博相提并论,当然现在的天涯已经落寞了。曾经有一段时间,人们也很担心微博会走天涯的老路,但后来微博在活跃数据上有了逆转,渐渐归于平稳。

微博以前的火热已经不复存在,用户也更加理性。像潘石屹这样的大V,在微博的影响力也一天天在降,接近2000万的粉丝,平常也只有几十个评论点赞。

一个转发,多一点人看到,一个大V转发,有可能就是信息的爆发点,随着这种机制的天花板显现,新浪微博从野蛮生长渐渐地平静下来,回归到正常的状态。撇开时代的因数和各方面限制不谈。就弊端而言,微博本身还是错过了最好的机会,错过了成为能走向更伟大的机会。

元彬墓志_临武墓志_墓志铭

最开始,新浪微博诞生的前身,最初只是内部沟通的内网,后来慢慢衍变成了一个传播变革的新媒体时代。随着潘石屹、薛蛮子、姚晨的到来,这个时代的局面才真正得到打开。

可以客观的给予微博美名——时代进步重要有力的推动平台。有许许多多老百姓通过微博维权成功。也有许多著名事件,通过微博得到曝光、监督。即使到了今天,娱乐圈的大小事,还有各类型的举报信,发酵的最佳平台依然是新浪微博。

随着微博用户不断增长、信息爆炸式滚动,用户也越来越多,对于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用户每天渴望获得最新信息,这是新浪微博重要的运营模式,这也是新浪微博“天花板”的开始——无法持续光靠信息来驱动规模庞大的用户。

后来也就出现了循环。一个热点,无数家媒体发布的信息内容几乎是一致的,翻几页,看到的都是同样的内容,财经、娱乐,等等……,重复无用的信息在增加,用户使用的频率也越来越低。导致微博的价值下滑。

新浪微博在运营上,更偏向大V、名人。到了平台饱和期,可以试图尝试转型:以普通用户为中心,让用户选出有价值的“草根”领袖,让用户去驱动价值信息。重构一批用户选出新的意见领袖——微博发展到一定时期或许应该放弃精英路线,去选择拥抱群众。

微博虽然有很多次改版,可每一次都称不上大的成功,再加上舆论趋紧,用户使用的频率在降低。大部分用户不希望看到微博再重走天涯社区的老路。

潘石屹是最早享受微博红利的人,见证了新浪微博从炽热到平静,同时还记录了腾讯微博、搜狐微博的“墓志铭”。

通往墓地,是人类最后的归宿;刻上志与铭是死后对世界最后的训诫与启示,人死了可以这样,一个伟大的企业死了就要惨烈得多,没有谁会记得那家死亡的企业做过什么,也没有人记得那家企业留下的智慧。企业更没有权利留下所谓的“墓志铭”。

关于墓志铭,潘石屹记录的方式更为特别,感触也比一般人要多,潘石屹有一个朋友意外离世,没有留下什么照片,他还感叹:“这个人的形象不是这样的啊,我们这一辈子,盖了这样多的房子,最后连个形象都留不下,我说不行,我自己拍吧,所以就拍了”。潘石屹用拍摄的方式——记录墓志铭。这不是诋毁,承认未来的死亡是勇敢、智慧的表现。

元彬墓志_墓志铭_临武墓志

《潘石屹摄影展》

在潘石屹的镜头下,已经拍了许许多多的名人,横跨中外各领域的成功人士。在他摄影的记录下,这些名人一幅幅清晰的肖像照片——诞生了。如果用哲学的角度去辩证地看问题——诞生也代表面临着死亡。

摄影这件事,潘石屹很认真,也很多元化,他还想拍齐56个民族,记录一个泱泱大国的博大胸襟、包罗万象,大一统的巍峨壮观景象,各色的妆容配上各色的服饰;各族的信仰宗教,各社的贫穷与富有,生与死的对待,记录人生一场一次的葬礼和一袭袭降生的喜泣。

摄影这件事,如果有了潘石屹的财力和资源,搞不好就是一个历史的史记,供后来者一睹万千,这也是另一种记录墓志铭的方法。

潘石屹爱摄影是真爱,这可不仅仅是他微博上那些狡猾的表演。任何人都会为真爱付出很多,也包括潘石屹。跋山涉水、上山下乡。有时候也难免会很失望,当他走进一个村,发现没有人可以拍,走过更多的村,偶尔发现有几个人也没法拍,那是些孤独可怜的走不出村的人。主要是时代不允许。

对于一个摄影爱好者,记录不同的时代,记录不同的生活阶层、诞生、死亡;四季变换,美与丑,善与恶。无法抵挡这样的诱惑,所以潘石屹做了一个选择,就是拍而不发表。用另一种方式记录没有人的村落,记录村落的墓志铭。记录这个时代被抛弃的一群人。

记录白花花肚皮朝上、四脚伸往东南西北的青蛙,记录临死前也不闭眼的雀鸟。记录万物生灵的墓志铭。

时机成熟,等到需要时,他会慷慨激昂的把另一种形态的作品奉献在世人面前。到那时,他会拉着自己儿孙的手,爷爷给你讲个故事……太阳下的余晖打在了他的脸上。

潘石屹,是这个时代最好的记录者,尽管有时候记录的是墓志铭。关于企业那些需要潘石屹记录的墓志铭,有太多太多:暴雷的P2P、没有暴雷的P2P、远在美国的贾YT、扔进河道淤泥里的“共享单车”,过气了的网红,被莆田系坑害的百姓、精神世界里阵亡的报纸媒体……

这个时代什么都不缺,最缺的是像潘石屹这样能记录墓志铭的“时代精英”。

- END -

上一篇: PDF文献馆 (新网站在持续更新中,www.yunxishuzhai.cn)
下一篇: 朱令《墓志铭》与哀歌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