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知衡
至于《新唐书》开“双作者”先河,反而是一段佳话。相比于旧书修撰时的捉襟见肘,新书可谓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作者团队星光熠熠。仁宗一朝“文章人物之盛跨越前代”“豪英间出, 相继进用”。欧阳修的地位自不必赘言,但新书修撰17年,欧阳修实际上参与其中的只有最后7年,并与另一主创宋祁两地分修,未曾见面,这种工作分配的结果就是其各所负责的部分体例、风格大相径庭。作为一部集体完成的史书,后来欧阳修以曾公亮之名作《进新唐书表》中曾将参编者具为列出,皆是当时一等才俊,如王畴文辞严丽;宋敏求富于藏书、为北宋一代掌故大家;范镇为文清丽简远,为人“虽在万乘前,无所屈”;吕夏卿“学长于史,贯穿唐事,博采传记杂说数百家,折衷整比又通谱学,创为世系诸表,于《新唐书》最有功”;刘羲叟则“于经史百家,无不通晓,至于国朝典故、财赋刑名、兵械钟律,皆知其要。其乐事、星历、数术,尤过人”,他们自己本身的许多著作都是修撰《新唐书》时可利用的资料。然人事往来,从始至终全程参与的只有宋祁、范镇、宋敏求三人。
宋祁,与其兄宋庠“俱以文学名擅天下”,时人称大宋小宋。24岁在诗坛崭露头角。词作中《玉楼春》的两句最为人传诵:“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也因此被称为红杏尚书。其最早入修新书,期间由于生性耿直,官途几经起落,但未曾弃修书一事,即便被贬亳州期间,“出入内外,尝以稿自随”,完成列传150卷的撰修工作。
唐俭墓志(局部)
欧阳修因参与庆历新政被贬为地方官,至和元年(1054)被调回中央才参与修撰。入局虽晚,但在后期确实尽到了监修的职责,不仅主持了纪、传、表部分的撰写,还承担着全局的组织和协调工作,特别注意发挥各撰修者的特长。嘉祐五年(1060)六月,全书告成,呈宋仁宗审阅。仁宗看后,发现由于欧宋分修,体例与文采均不尽相同,“欧阳修撰本纪, 追求《春秋》之义, 重视褒贬;宋祁修列传, 喜采杂说, 偏重文采。”令欧阳修删改修饰为一体。欧阳修却说:“宋公于我为前辈,且人所见不同,岂可悉如己意?”最后仅校阅过一遍,一无所易。并以“宋公于传功深日久,岂可掩其名夺其功”为由,坚持分别题名,这样,《新唐书》便在纪志表三部分题了“欧阳修奉敕撰”,列传部分题了“宋祁撰”。
书成之后,宋仁宗下诏称欧阳修、宋祁“创立纪统,裁成大体”,欧阳修升为枢密副使,宋祁被升为左丞、工部尚书。范镇、王畴、宋敏求等“网罗遗逸,厥协异同,凡十有七年,大典乃立,闳富精核,度越诸子矣”,对《新唐书》作了很高的评价。然而,无论赵莹、欧阳修还是宋祁,都因身受时代和所学影响,将诸多个人色彩注入撰修史书的过程之中,成为推动修新书、复旧书的暗中动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