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战线 2011年第3期第37卷№.3。2011V' oL 37青藏高原“ 碉房” 释义——史籍记载中的“ 碉房” 及与“ 碉"的区分摘要:“ 碉房” 是古人在记述川西高原地区建筑时创制和使用的一个词,是相对于“ 碉” 而产生的一个概念。在今天有关青藏高原碉楼的研究论著中也常涉及此词,然人们对此词的理解各一,或望文生义,或将其与“ 碉” 混为一谈。那么,“ 碉房” 究竟是“ 碉” 还是“ 房” ?它与“ 碉” 有怎样的区别与联系?这均是目前青藏高原碉楼研究中需要正视和澄清的问题。以史籍记载为基础。对“ 碉房” 一词的来历、内涵及其与“ 碉” 的区别进行梳理与探讨对解决这一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碉房;青藏高原;碉楼碉楼作为青藏高原地区一种独特而古老的历史文化遗存,近年来愈来愈受到中外人士的关注和莺视,相关研究论著及各种介绍文字也日益增多。①但在涉及青藏高原碉楼的研究论著及介绍文章中,常有一个与碉楼相关的词,即“ 碉房” 。对于“ 碉房” 一词,目前尚无统一认识,学术界也缺乏明确定义,故人们的理解也各有千秋。有人曾这样来定义碉房:“ 聚居的藏民以农业为主,有固定的居所。住宅周乱石堆砌厚墙,内部以密排木粱构成楼层,高度从两层到四、五层不等,外形下大上小,平屋顶,女儿墙,墙面开窗很少,外观封闭给人以碉堡之感,故称‘ 碉房’ 。
” ②有人则将“ 碉” 与“ 碉房” 完全混同,称:“ 一般的碉房高二三十米,也有高达四五十米的,全部是用一片片石头垒起。” ③或将碉房的概念无限放大,称:“ 藏族民居俗称‘ 碉房’ ,规模小者如羌族的‘ 邛笼’ ,而布达拉宫也可视为碉房中的巨制者。” ④还有学者称:“ 碉楼式住宅由来已久,新石器时代西藏卡若文化遗址中房屋建筑的结构承重方式就有碉房式、擎檐碉房式两种,后来被藏、羌、彝、纳西等族采用。古代呼之为‘ 雕’ ,古羌语的x, -J 音为‘ 邛笼’ ,泛称为碉房、碉楼、邛笼。” ⑤可见,人们有关青藏高原地区碉楼的最早记载出现于《后汉书· 南蛮西南夷列传》,该书在谈到东汉时期岷江上游一带的冉骁夷部落时有如下一段记载:“ 冉骁夷者,武帝所开,元鼎六年,以为汶山郡。⋯ ⋯ 皆依山居止,累石为室,高者至十余丈,为印笼。” ⑥这是目前汉文史籍中所见有关青藏高原碉楼的最早记载。此后,《北史· 附国传》和《隋书· 附国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青藏高原古碉文化综合研究” 阶段性成果( 05J J DZH239)作者简介:石硕,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四川成都,610064) 。
①石硕。刘俊波:《青藏高原碉楼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四川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②张立新:《藏族碉房》,《北京房地产》1995年第9期。③骆明:《藏民的石碉房》,《中国房地信息》2000年第1期。④刘亦师:《中国碉楼民居的分布及其特征》,《建筑学报》2004年第9期。⑤管彦波:《西南民族住宅的类型与建筑结构》,《中南民族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3期。⑥《后汉书· 南蛮西南夷列传>,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2857—2858页。· 11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