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竺:府君久镇徐州,民众感恩哪。
陶谦:可曹兵势大难敌呀。
糜竺:曹兵虽然势大,可未破徐州城池,府君与百姓宜紧守勿出啊,糜竺愿冒死出城,前往求太宗孔融发兵救应。
陶谦:只怕援兵未到,城池已破呀。
(曹营)
将军:主公,账外有个叫陈宫的要见将军。
曹操:不见。
将军:是。
曹操:慢,是谁。
将军:是陈宫。
曹操:哪个陈宫。
将军:当年在中牟县亲手放了您的那个陈宫。
曹操:叫他进来吧。
将军:是。
陈宫:明公。
曹操:公台,别来无恙啊。
陈宫:托明公的福,还算安泰。
曹操:但不知公台弃我去后,现在何处高就呢。
陈宫:现为东郡从事。
曹操:做得好大官哪。
陈宫:明公莫要冷嘲热讽于我。
曹操:我知你与那陶谦素来交厚,此来,莫不是为他做说客的吧。
陈宫:陈宫正是为此而来。
曹操:哼。
陈宫:明公为报尊父之仇,你以大军兵临徐州,然陶谦乃仁人之君,并非见利忘义之辈,尊父遇害皆张闿之恶,并非陶谦之罪,明公,黎民百姓与你明公有何仇恨,所到之处,你,你竟要斩尽杀绝。
曹操:陈宫,当初你弃我而去,今日你有何面目再来见我,陶谦杀我一家,我誓要将其摘胆剜心,以雪吾恨。
陈宫:明公。
(孔融府)
孔融:陶恭祖已不必担忧了。
糜竺:莫非有退兵之策吗。
孔融:我想请先生见一人。
糜竺:这是何人哪。
孔融:请。
俩下人:是。
下人一:请刘使君。
刘备:糜先生,徐州之事备已尽知,陶恭祖乃仁人君子,不愿受此无辜之屈。
孔融:先生可曾听说过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于虎牢关大战吕布的刘关张吗,刘使君乃当世英雄啊,若得他来相助,徐州之围自解啊。
糜竺:使君,久闻使君仁义素著,能救人危急,今徐州孤苦无告,百姓危在旦夕,望使君前往救难。
孔融:玄德公乃汉室宗亲,今曹操倚强欺弱残害百姓,公何不与融同往救之。
刘备:备非敢推辞,奈兵微将寡,恐难轻动。
孔融:使君,融之欲救陶恭祖,虽因旧谊,亦为大义,公岂独无仗义之心耶。
关羽:孔太守。
刘备:既然如此,请孔太守发兵先行,容备去公孙瓒处借三五千人马,随后便到。
孔融:如此英雄相惜,实在令人可敬啊,好,我明日发兵,望公随后便到,切勿失信哪。
张飞:嗯。
刘备:公以备为何人,圣人云:‘自古皆有死,人无信不立’,备借得到人马借不到人马,都必将亲至。
孔融:好。
(徐州)
陶谦:正像你所说,刘玄德真是仁义之君哪,玄德公来了,徐州城有救啊,快,快,快开城门,快开城门迎接啊。
糜竺:快开城门。
(陶谦府)
男下人:刘使君到。
刘备:府君,府君,备恐城中无粮,难以久持,我特杀进城来,与府君商议退兵之策。
陶谦:公能来救徐州,真乃上天不忍徐州百姓,无辜受难哪,糜竺。
糜竺:在。
陶谦:取徐州牌印来。
糜竺:是。
刘备:公此是何意呀。
陶谦:今天下大乱,王纲不振,公乃汉室宗亲,正宜力扶社稷,老夫年迈无能,愿以徐州真心相让。
刘备:府君,府君之言令刘备徒增汗颜,备虽汉朝后裔,然功德微薄,现任平原相犹恐不称其职,今为大义前来相助,公出此言,莫非疑我有吞并徐州之心吗。
陶谦:哎呀。
刘备:备若有此念,皇天不佑。
陶谦:老夫句句都是真情实意呀,谦当自写表文,申奏朝廷,请公万万不要推辞啊。
刘备:此事万万不可,府君,眼下兵临城下,大军压境,当以退兵之策要紧哪。
糜竺:府君,刘使君所言极是啊。
陶谦:好吧。
刘备:好,我当修书与曹操,劝其和解,曹若不允,再厮杀不迟。
陶谦:也好也好。
——待更——
如需整理老版《三国演义》更多集台词,可找公众号【小小台词君】。
发表评论